词典 雅言 雅言的意思
yán

雅言

简体雅言
繁体
拼音yǎ yán
注音ㄧㄚˇ ㄧ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ǎ yā,(1) 正规的,标准的。【组词】:雅言。雅正(a.规范的;b.正直;c.客气话,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请对方指正)。(2)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组词】:文雅。高雅。典雅。雅观。雅教(jiào )。雅兴(xìng )。雅座。雅俗。(3) 平素,素来。【组词】:雅爱。雅善鼓琴。(4) 极,甚。【组词】:雅以为美。雅不欲为。(5) 交往。【例句】:无一日之雅。(6) 酒器名。【例句】:雅量(liàng )(a.大的酒量;b.宽宏的气度)。(7) 中国周代朝庭上的乐歌。【组词】:风雅颂。雅声(泛指诗歌)。(8) 古同“鸦”,乌鸦。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指文辞优美、言辞高雅的言语。

雅言的意思

雅言 [yǎ yán]

1. 正言。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earnest advice;]

雅言 引证解释

⒈ 雅正之言。古时指通语,同方言对称。与“夏”通,“夏”为中国人之称,故“雅言”即中国人之言。’”

《论语·述而》:“《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杨伯峻 注:“雅言,当时中国所通行的语言。”
刘师培 《文章源始》:“言之文者,纯乎雅言者也。”
自注:“仪徵 阮氏 曰:‘雅言者,犹今官话也。“雅”

⒉ 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
《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萧何 之对,非雅言也。”

⒊ 高雅的言辞。

唐 孟郊 《同溧阳宰送孙秀才》诗:“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
清 章学诚 《方志立三书议》:“史之为道也,文士雅言,与胥吏簿牘,皆不可用;然捨是二者,则无所以为史矣。”
陈毅 《开国小言》诗:“奇景要大作,开国待雅言。”


国语词典

雅言 [yǎ yán]

⒈ 旧指共通的标准语。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⒉ 正言。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课,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雅言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方言释义:一种语言在不 同地方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分支。通行于一定的地区内。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雅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卜珓释义:亦作“卜筊”。占卜术的一种,用杯形器物,投掷于地,视其仰覆以占吉凶。宋 潘若同《郡阁雅言》:“孟宾 于 华山 神前卜珓,一年乞一珓,凡六掷珓,皆上吉,后六举及第。”元 姚桐《乐郊私语·鲁公祠》:“謁所谓 鲁公祠,祠旁有 思鲁桥,壁端有卜筊祠,州民有疑輒问,凶吉如响,公之精灵不昧。”
    • 2.
      善道释义:⒈善加诱导。 《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陆德明 释文:“道,导也。”⒉犹正道。汉 陆贾《新语·明诫》:“周公 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詔。”《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 高纬 ﹞始自襁褓,至於传位,隔以正人,闭其善道。”明 李贽《复周柳塘》:“窃前贤之善道,卑善柔之贱态,附直谅之后列,直欲以完名全节付二老。”⒊好的途径,好的方法。明 刘基《槐阴读书图序》:“观听动息,凡有所接,必使可
    • 3.
      恬卑释义:意思是对自己的粗俗不雅言行没有丝毫的羞愧之色。
    • 4.
      符竹释义:《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唐 刘禹锡《苏州谢上表》:“优詔忽临,又委之符竹。”宋 王禹偁《谢除翰林学士启》:“止期卜兆於松楸,再请効官於符竹,岂意未谐私愿,俄辱殊恩,翻令朽退之身,亦预深严之地。”明 张居正《工科左给事中邱岳并妻敕命一道》:“夫古人不慕专城之柄,符竹之荣,而愿出入禁闥者,为其身依清近,而雅言易
    • 5.
      评究释义:评论研究。《魏书·礼志一》:“自 晋 已来,逮于圣世,以为论者虽多,皆有所闕,莫能评究。”清 姚廷遴《历年记》上:“夜则与先生评究古今,惟恐忧心囊竭而不为语也,更恐惹气,长幼惟是承欢。”郭沫若《文艺论集·雅言与自力》:“在一种著作,或者一个人的主要作品,尚未全部介绍于读者之前,便先把该作者的思想加以评究,这在授受两方,不仅是劳而无功,而且会发生意外的障碍。”
    • 6.
      高语释义:⒈雅言。⒉高声说话。

雅言(ya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雅言是什么意思 雅言读音 怎么读 雅言,拼音是yǎ yán,雅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雅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