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龙 [kàng lóng]
1. 比喻骄横无德之君。泛指刚愎躁进之人。
亢龙 引证解释
⒈ 比喻骄横无德之君。
引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今世得位之徒,依女妹之宠以骄士,籍亢龙之势以陵贤。”
唐 独孤及 《陈留郡文宣王庙堂碑》:“呜乎,明王未兴,亢龙无辅。运非我与,德兮何衰!”
⒉ 泛指刚愎躁进之人。参见“亢龙有悔”。
引《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马纯上 知进而不知退,直是一条小小的亢龙。”
亢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亢位释义:指《易·乾》第六爻的爻位。 《乾》卦“上九”(即第六爻)的爻辞为“亢龙有悔”,故称其爻位为亢位。相传 孔子 解释何谓“亢龙有悔”时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后因以“亢位”为前朝失位、后代受禅之兆。《南齐书·高帝纪上》:“后汉 自 建武 至 建安 二十五年,一百九十六年而禪 魏,魏 自 黄初 至 咸熙 二年,四十六年而禪 晋 ……咸以六终六受。六,亢位也。验往揆今,若斯昭著。敢以职任,备陈管穴。伏愿顺天时,膺符瑞。”
- 2.
亢悔释义:见“亢龙有悔”。
- 3.
亢阳释义:⒈盛极之阳气。《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唐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明史·陆树德传》:“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⒉形容人君骄横寡恩。汉 王充《论衡·明雩》:“湛之时,人君未必沉溺也;旱之时,未必亢阳也。人君为政,前后若一。然而一湛一旱,时气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⒊指旱灾。三国 魏 曹植《诰咎文》:“亢阳害苗。”《周书·于翼传》:“旧俗,每逢亢阳,祷 白兆山 祈雨。”宋 司马光《苦雨》诗:“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⒋中医谓阴虚而致阳气偏盛的病
- 4.
挹盈释义:舀取盈满的液体。 喻谦退。语本 汉 王符《潜夫论·遏利》:“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於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晋 葛洪《抱朴子·臣节》:“嗟乎!陈李 所以作戒於力少,而 子房 所以高蹈於挹盈也。”
- 5.
蕃昌释义:蕃衍昌盛。《左传·闵公元年》:“《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汉 王符《潜夫论·忠贵》:“窃亢龙之极贵者,未尝不破亡也;成天地之大功者,未尝不蕃昌也。”唐 韩愈《毛颖传》:“独 中山 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明 刘基《郁离子·螇螰》:“民物蕃昌,蛮夷嚮风。”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然而这一学派,一经 齐 国 稷下 制度的培植,它便立地蕃昌了起来。”
- 6.
龙亢释义:《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后因以“龙亢”指一种亢阳之气、刚烈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