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平气 平气的意思
píng

平气

简体平气
繁体平氣
拼音píng qì
注音ㄆ一ㄥˊ ㄑ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íng,(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组词】:平地。平面。平原。(2) 均等。【组词】: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组词】:平列。平局。平辈。(4) 安定、安静。【组词】:平安。平服。(5) 治理,镇压。【组词】:平定。(6) 抑止(怒气)。【例句】:他把气平了下去。(7) 和好。【例句】:“宋人及楚人平”。(8) 一般的,普通的。【组词】:平民。平庸。平价。平凡。(9) 往常,一向。【例句】: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10) 汉语四声之一。【组词】:平声。平仄。(11) 姓。(12)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基本含义

平静心情,保持冷静

平气的意思

平气 [píng qì]

1. 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

2. 谓使心平气和。

4. 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清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平气 引证解释

⒈ 平和之气。

《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
尹知章 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
一说,谓正气。 郭沫若 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

⒉ 谓使心平气和。

《庄子·庚桑楚》:“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
郭象 注:“平气则静。”

⒊ 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 清 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平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运三纪释义:又名五运三气,即五运之气太过、不及和平气的合称。
    • 2.
      坦气释义:心平气静。
    • 3.
      审平释义:运气术语,指五运主岁中金岁平气。
    • 4.
      平心释义:⒈除去成见,用心公平。⒉心平气和地。
    • 5.
      平气释义:⒈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 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 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⒉谓使心平气和。《庄子·庚桑楚》:“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郭象 注:“平气则静。”⒊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 清 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 6.
      心神合一释义:一种心灵的状态,就是不为外界所动,能够做到心态平和,心平气和。
    • 7.
      意守丹田释义:在精神作用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专注于丹田,进行呼吸吐纳,使精神不涣散,呼吸自然放松,心平气和,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气合一。
    • 8.
      抱德炀和释义: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 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指行仁政,搞团结。出处:《庄子·徐无鬼》:“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 9.
      沈心静气释义:亦作“沉心靜氣”。 犹言心平气和。瞿秋白《文艺杂著·荒漠里》:“我走着不敢说疲乏,我忍着不敢说饥渴;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 10.
      沉心静气释义:犹言心平气和。
    • 11.
      清和释义:⒈清静和平。 《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清和”。⒉天气清明和暖。三国 魏 曹丕《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前蜀 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宋 潘元质《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李大钊《青春》:“远从 瀛岛,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⒊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汉 贾谊《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 12.
      矜平躁释释义:指心平气和,有涵养。
    • 13.
      虚心平意释义:犹言心平气和。《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節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須。”尹知章 注:“虚其心,平其意,以待臣之諫説。”《鬼谷子·符言》:“善與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傾損。”
    • 14.
      虚气平心释义:心平气和。
    • 15.
      言讷释义:亦作“言纳”。说话迟钝不流畅。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邢昺 疏:“訥,迟钝也;敏,疾也,言君子但欲迟钝於言敏捷於行,恶时人行不副言也。”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天下谓我》:“容疏言纳,貌朴而鄙。”唐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欲学为佞,则患言訥词直,卒事不成。”唐 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色平气柔,言訥性鲁。”
    • 16.
      躁释释义:没有烦恼,心平气和。

平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运三纪释义:又名五运三气,即五运之气太过、不及和平气的合称。
    • 2.
      坦气释义:心平气静。
    • 3.
      审平释义:运气术语,指五运主岁中金岁平气。
    • 4.
      平心释义:⒈除去成见,用心公平。⒉心平气和地。
    • 5.
      平气释义:⒈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 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 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⒉谓使心平气和。《庄子·庚桑楚》:“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郭象 注:“平气则静。”⒊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 清 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 6.
      心神合一释义:一种心灵的状态,就是不为外界所动,能够做到心态平和,心平气和。
    • 7.
      意守丹田释义:在精神作用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专注于丹田,进行呼吸吐纳,使精神不涣散,呼吸自然放松,心平气和,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气合一。
    • 8.
      抱德炀和释义: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 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指行仁政,搞团结。出处:《庄子·徐无鬼》:“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 9.
      沈心静气释义:亦作“沉心靜氣”。 犹言心平气和。瞿秋白《文艺杂著·荒漠里》:“我走着不敢说疲乏,我忍着不敢说饥渴;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 10.
      沉心静气释义:犹言心平气和。
    • 11.
      清和释义:⒈清静和平。 《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清和”。⒉天气清明和暖。三国 魏 曹丕《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前蜀 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宋 潘元质《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李大钊《青春》:“远从 瀛岛,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⒊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汉 贾谊《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 12.
      矜平躁释释义:指心平气和,有涵养。
    • 13.
      虚心平意释义:犹言心平气和。《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節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須。”尹知章 注:“虚其心,平其意,以待臣之諫説。”《鬼谷子·符言》:“善與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傾損。”
    • 14.
      虚气平心释义:心平气和。
    • 15.
      言讷释义:亦作“言纳”。说话迟钝不流畅。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邢昺 疏:“訥,迟钝也;敏,疾也,言君子但欲迟钝於言敏捷於行,恶时人行不副言也。”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天下谓我》:“容疏言纳,貌朴而鄙。”唐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欲学为佞,则患言訥词直,卒事不成。”唐 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色平气柔,言訥性鲁。”
    • 16.
      躁释释义:没有烦恼,心平气和。

平气造句

1.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声厉色?

2.老妈总是心平气和的跟我说话,可我总是不听。黄国熙。

3.老刘总是那么心平气和的,我从未见他发过脾气。

4.在考虑大事时,必须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5.做什么事情和做什么东西都要心平气和的慢慢做,要不然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6.李明在家老是淘气,但他的父母总是心平气和地教育他。

7.前几天我和好朋友吵架了,不过等到我们都意识到是自己错了的时候,又马上能心平气和的和好。

8.每次我要是犯了什么错误,妈妈总是先心平气和地跟我讲道理,除非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妈妈才会打我。

9.我不小心把同学的衣服弄上了墨水,同学不但没有骂我,还心平气和对我说:“没关系,回家洗洗就好了”。

10.面对学生家长的无端指责,张老师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

11.意见有分歧时,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去解决。

12.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

13.感觉意粗和性躁的性格特征随着诸多经历增多而逐渐趋于心平气和,也许一事无成的态势会得到些缓解。

14.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15.即使他脸色铁青,非常生气,也在一瞬间恢复了过来,因为他知道教育孩子不可以粗暴行事,要心平气和。

16.骂人只会先脏了自己的嘴,有本事骂人都骂得心平气和。

17.他心平气和,不因众说纷纭而坐立不安。

18.老古说话一向都是心平气和的。

19.只见父亲斜倚在沙发靠背上,随意地摆弄健身球,心平气和,神情安详。

20.这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不好,但妈妈没批评我,而是心平气和的和我说,下次努力会考好!

平气(pingq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平气是什么意思 平气读音 怎么读 平气,拼音是píng qì,平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平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