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邦 [hǎi bāng]
1. 古指近海邦国。指沿海省分。指外国。
海邦 引证解释
⒈ 古指近海邦国。
引《诗·鲁颂·閟宫》:“遂荒大东,至于海邦。”
郑玄 笺:“海邦,近海之国也。”
晋 陆云 《祖考颂》:“光宅海邦,大造 江 汉。”
⒉ 指沿海省分。
引明 唐顺之 《升通政司右通政谢表》:“窃念岛夷为寇,海邦荐惊。”
⒊ 指外国。
引清 姚鼐 《袁随园君墓志铭》:“名越海邦,蔼如其冲。”
海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均逸释义:谓闲散安逸。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隐。宋 李纲《与张相公书》:“数年前,某寓居 闽 中,杜门不出,以养衰病,适閤下自枢廷均逸,弭节海邦。”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公方立勋业,今必无暇及此。他时功成名遂,均逸林下乃可成书耳。”《元史·康里脱脱传》:“仁宗 即位,眷待弥篤,欲使均逸于外,二月,拜 浙江 行省左丞相。”
- 2.
学馆释义:⒈亦作“学舘”。 学舍;学校。唐 郑谷《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閒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自 唐 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絶,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清 蒲松龄《闹馆》:“上世裡我无曾入个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⒉学宫,学庙。元 杨载《送丘子正之海盐》诗:“海邦终寂寞,学舘尚穹崇。”参见“学宫”、“学庙”。⒊即学堂。旧时命相家术语。五代 齐丘《玉管照神局·吕洞宾赋》:“学馆清高者,凌云折桂。”参见“学堂”。
- 3.
来同释义:犹言来朝。《诗·鲁颂·閟宫》:“至于海邦,淮夷 来同。”马瑞辰 通释:“《説文》‘同,会合也。’朝与会同,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诸侯殷见天子曰同,小国会朝大国亦曰同,犹诸侯朝天子曰朝,诸侯自相朝亦曰朝也。”唐 李白《大猎赋》:“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万方来同。”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天子万年,四夷来同。”
- 4.
海邦释义:⒈古指近海邦国。 ⒉指沿海省分。⒊指外国。
- 5.
轩辂释义:显贵者所乘的车子。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开国名墟,光宅海邦,分圭作宝,轩輅以庸。” 唐 张仲素 《穆天子宴瑶池赋》:“洎夫展 王母 之仪容,见列仙之轩輅。”
- 6.
驰想释义:驰念;遐想。 唐 唐彦谦《索虾》诗:“别来岁云久,驰想空悠悠。”宋 文天祥《与丰罗宰子远书》:“新年喜雨,灯前报命,驰想一方,临纸悁悁。”明 韩洽《题李龙眠诸夷职贡图》诗:“元丰 天子承平日,君臣竞讲强兵术。不知中国正雕残,驰想海邦兼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