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司 上司的意思
shàngsi

上司

简体上司
繁体
拼音shàng si
注音ㄕㄤˋ ㄙ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sī,(1) 主管,操作。【组词】: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司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司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司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组词】:人事司。(3) 视察。【例句】:司日月之长短。(4) 姓。

基本含义

上司指的是在组织或机构中地位较高、权力较大的人,通常是指直接领导或上级。

上司的意思

上司 [shàng si]

1. 上级。

首先去见他的顶头上司。

[ superior; boss; ]

2. 高级官吏。

[ high-ranking official; ]

上司 引证解释

⒈ 汉 时对三公的称呼。

《后汉书·郎顗传》:“金精之变,责归上司。”
李贤 注:“上司谓司马也, 建武 二十七年改为太尉。”
清 钱大昕 《恒言录·仕宦》:“汉 人称三公为上司。 《后汉书·刘愷传》:‘今上司缺职,未议其人。’又云:‘皆去宰相,復序上司。’《杨震传》:‘吾蒙恩居上司。’皆谓三公也。”

⒉ 用为高级官职的通称。

三国 魏 钟会 《檄蜀将吏士民文》:“往者 吴 将 孙壹 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

⒊ 旧时属吏对上级长官的通称。

《晋书·华谭传》:“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汪革 又将 何县尉 停泊中途,诈称拒捕,以致上司激怒等因,説了一遍。”
老舍 《二马》第二段五:“老马先生 坐着的姿式,正和小官儿见上司一样规矩。”

⒋ 指天神。

晋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赍文》:“今故賚尔香鑪一枚,熏陆副之,可以腾烟紫阁,昭感上司。”


国语词典

上司 [shàng si]

⒈ 汉时对三公的称呼。唐·章怀太子·注:「上司谓司马也,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后泛指高官。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民檄〉:「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

《后汉书·卷三〇下·郎?传》:「金精之变,责归上司。」

⒉ 上级长官。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〇》:「我们动了三学朋友去见上司,怕不打断你这老驴的腿!」
《儒林外史·第一回》:「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

上级

部下 下级 下属 属下


上司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上级释义:同一组织系统中等级较高的组织或人员:上级机关。上级组织。上级领导深入下层。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上司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下属释义:下级。
    • 2.
      属下释义:⒈部下;下属。⒉统属下;管辖下。
    • 3.
      部下释义:军人在行政职务上有隶属关系时,行政职务低者。 泛指下级。
    • 4.
      下级释义:同一组织系统中等级低的组织或人员:下级组织。下级服从上级。

上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次不忠百次不容释义:一般是形容夫妻一方对另一方不忠或者人臣对上司的不忠,有一次不忠的行为就会给人以后都会有这种不忠的行为的思维概念,以后都不会再相信你的一个形容。
    • 2.
      一次不忠释义:一般是形容夫妻一方对另一方不忠或者人臣对上司的不忠,有一次不忠的行为。
    • 3.
      一炷香释义:⒈一枝香或一束香。 ⒉明清时俗称下官见上司时投递的手本。因其楷书工整,细字直行,又常手捧高拱,故名。
    • 4.
      三大宪释义:清 代地方官员对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提刑按察使)的合称。《冷眼观》第二回:“我们应酬多,一年三百六十日,差不多三大宪上司衙门里的幕友,倒有三百五十天在 钓鱼巷 做议政厅。”
    • 5.
      上位释义:⒈高官;显达的职位。⒉特指君位,帝位。⒊指君主。⒋上级官员;上司。⒌上座,贵客座位。
    • 6.
      上司释义:上级的旧称:顶头上司。
    • 7.
      上命释义:上司的命令。
    • 8.
      上备释义:谓具文向上司呈报备案。
    • 9.
      上宪释义:⒈犹上法。 谓准上以为法。⒉指上司。
    • 10.
      上府释义:上级官署;上司。
    • 11.
      上行手本释义:指 明 清 时下属谒见上司或学生晋见老师所用的名帖。
    • 12.
      上详释义:旧时属下备文向上司呈报叫“上详”。
    • 13.
      上辕释义:谓到衙署晋见上司。《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次日 何师爷 上辕谢委,一张嘴犹如蜜糖一般,説得抚台竟拿他十二分器重。”《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七回:“鲁薇园 和 龙中丞 是同乡世好,薇园 上辕销假,并禀知捐过道班。”
    • 14.
      买上告下释义:贿赂上司,央告下人。
    • 15.
      买上嘱下释义:贿赂上司,央告下人。同“买上告下”。
    • 16.
      二纪释义:⒈谓日、月。《后汉书·张衡传》:“倚 招摇、摄提 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五纬 之绸繆遹皇。”李贤 注:“二纪,日月也。”⒉二十四年。《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李善 注引 孔安国《尚书传》:“十二年曰纪。”张铣 注:“自从仕来,渐进得二十四年。”南朝 梁 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策名委质,忽焉二纪。”⒊约指二十余年。唐 李敬方《太和公主还宫》诗:“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吾本天上司书仙人,偶以一念情爱,謫居人间二纪
    • 17.
      传谕释义:⒈旧谓帝王或上司下达指示。⒉谓传达尊长的指示。
    • 18.
      使头释义:⒈唐宋元明时奴仆对家主的称呼。⒉用于称上司以至国主。
    • 19.
      使长释义:⒈上司。属员对主管官的称呼。《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吾儕捐父母妻子,为人客战,千里送死,而使长復不存恤,奈何?”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其生长富贵,本不知艰难,一但仕宦,便为此官,逐司只有使长一人可相拘辖。”⒉金 元 时奴仆对主人的称呼。也称作“侍长”。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院公云﹞夜来两个小使长把墙头上花都折坏了。”明《杀狗记·安童将命》:“老汉姓 王,名 老实,西郊外居住,从来伏侍 孙 宅使长至今,已过两代。”
    • 20.
      公参释义:官员赴任后到上司处参拜。

上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次不忠百次不容释义:一般是形容夫妻一方对另一方不忠或者人臣对上司的不忠,有一次不忠的行为就会给人以后都会有这种不忠的行为的思维概念,以后都不会再相信你的一个形容。
    • 2.
      一次不忠释义:一般是形容夫妻一方对另一方不忠或者人臣对上司的不忠,有一次不忠的行为。
    • 3.
      一炷香释义:⒈一枝香或一束香。 ⒉明清时俗称下官见上司时投递的手本。因其楷书工整,细字直行,又常手捧高拱,故名。
    • 4.
      三大宪释义:清 代地方官员对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提刑按察使)的合称。《冷眼观》第二回:“我们应酬多,一年三百六十日,差不多三大宪上司衙门里的幕友,倒有三百五十天在 钓鱼巷 做议政厅。”
    • 5.
      上位释义:⒈高官;显达的职位。⒉特指君位,帝位。⒊指君主。⒋上级官员;上司。⒌上座,贵客座位。
    • 6.
      上司释义:上级的旧称:顶头上司。
    • 7.
      上命释义:上司的命令。
    • 8.
      上备释义:谓具文向上司呈报备案。
    • 9.
      上宪释义:⒈犹上法。 谓准上以为法。⒉指上司。
    • 10.
      上府释义:上级官署;上司。
    • 11.
      上行手本释义:指 明 清 时下属谒见上司或学生晋见老师所用的名帖。
    • 12.
      上详释义:旧时属下备文向上司呈报叫“上详”。
    • 13.
      上辕释义:谓到衙署晋见上司。《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次日 何师爷 上辕谢委,一张嘴犹如蜜糖一般,説得抚台竟拿他十二分器重。”《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七回:“鲁薇园 和 龙中丞 是同乡世好,薇园 上辕销假,并禀知捐过道班。”
    • 14.
      买上告下释义:贿赂上司,央告下人。
    • 15.
      买上嘱下释义:贿赂上司,央告下人。同“买上告下”。
    • 16.
      二纪释义:⒈谓日、月。《后汉书·张衡传》:“倚 招摇、摄提 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五纬 之绸繆遹皇。”李贤 注:“二纪,日月也。”⒉二十四年。《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李善 注引 孔安国《尚书传》:“十二年曰纪。”张铣 注:“自从仕来,渐进得二十四年。”南朝 梁 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策名委质,忽焉二纪。”⒊约指二十余年。唐 李敬方《太和公主还宫》诗:“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吾本天上司书仙人,偶以一念情爱,謫居人间二纪
    • 17.
      传谕释义:⒈旧谓帝王或上司下达指示。⒉谓传达尊长的指示。
    • 18.
      使头释义:⒈唐宋元明时奴仆对家主的称呼。⒉用于称上司以至国主。
    • 19.
      使长释义:⒈上司。属员对主管官的称呼。《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吾儕捐父母妻子,为人客战,千里送死,而使长復不存恤,奈何?”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其生长富贵,本不知艰难,一但仕宦,便为此官,逐司只有使长一人可相拘辖。”⒉金 元 时奴仆对主人的称呼。也称作“侍长”。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院公云﹞夜来两个小使长把墙头上花都折坏了。”明《杀狗记·安童将命》:“老汉姓 王,名 老实,西郊外居住,从来伏侍 孙 宅使长至今,已过两代。”
    • 20.
      公参释义:官员赴任后到上司处参拜。

上司造句

1.他低首下心地看着上司的脸色办事。

2.上司的指示,他一向奉如神明,句句照办。

3.他那为讨好上司而摇尾乞怜的样子,真是丢脸!

4.他对上司阿谀奉承的话听起来令人肉麻!

5.他是我的顶头上司,关于工作上的问题,我需直接向他汇报。

6.他屡次假公济私,对上司则逢迎拍马,才会让自己成为同事间的众矢之的。

7.他这样拼命讨好上司,一定是别有用心。

8.为了讨好上司,他谄媚逢迎,卑躬屈膝。

9.小李比我晚进公司,如今却后来居上,成为我的上司

10.他的能力超过了他的上司,真是后来居上。

11.上司的指示,他一向奉若神明,句句照办。

12.想要藉着阿谀谄媚上司作为终南捷径的,多是巧言令色的人。

13.他频频向上司逢迎拍马,想要获得升官的终南捷径。

14.看他与上司走得那么近,难免会引来终南捷径的讥讽。

15.在他身上体现专制与奴才性的双重人格:对上司胁肩谄笑,对下属颐指气使。

16.上司的年龄是个遮人耳目的东西。

17.不能这样问的,上级在哪里,下属不能问,只有上司自己亲口跟你说的。

18.他对我们一向捉班做势的,但在上司面前,却像个哈叭狗儿。

19.如果你不努力向上司学习,就虚掷了升迁及更好的工作机会。

20.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下属一思考,上司就发火,孩子一思考,大人就发愁。

上司(shang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上司是什么意思 上司读音 怎么读 上司,拼音是shàng si,上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