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取索 取索的意思
suǒ

取索

简体取索
繁体
拼音qǔ suǒ
注音ㄑㄨˇ ㄙㄨㄛ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ǔ,(1) 拿。【组词】:索取。取书。取款。窃取。(2) 选择。【组词】: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3) 采用。【组词】: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4) 得到,招致。【组词】:获取。取经。取偿。取悦。(5) 消去。【组词】:取消。取缔。

suǒ,(1) 大绳子或大链子。【组词】: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2) 搜寻,寻求。【组词】:索引。思索。搜索。探索。(3) 讨取,要。【组词】:索还。索求。索取。勒索。(4) 尽,毫无。【组词】:索然无味。(5) 单独。【组词】:离群索居。(6) 姓。

基本含义

取得、获取所需的东西。

取索的意思

取索 [qǔ suǒ]

1. 索取;夺取。

取索 引证解释

⒈ 索取;夺取。

《北齐书·颜之推传》:“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
《旧唐书·乐彦祯传》:“﹝ 乐从训 ﹞到任之后,般輦军器,取索钱帛,使人来往,交午涂路,军府疑贰。”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我今欲取索 荆州,料 关公 在那里镇守,必不肯还我。”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债主因 桂生 功名不就,执了文契取索原银。”


取索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讨取释义:意指索取。

取索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退还释义:交还(已经收下来或买下来的东西):原物退还。退还给本人。

取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信牌释义:即传信牌。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合用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字云某路传信牌。却置池槽,牙缝相合。又凿二窍,置笔墨,上帖纸,书所传达事。用印印号上,以皮繫往来军吏之项。临阵传言,应有取索,并以此牌为言,写其上。”元 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参阅 清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信牌》。
    • 2.
      只古里释义:只顾,只管;一味地。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只古里聒絮,我知道了也。”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堪恨这两个薄劣种,现世的不成才,只古里向咱家咱家取索,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为甚么只古里裸袖揎拳无事哏!”
    • 3.
      市舶库释义:旧时存放进口物资的官库。 宋 苏轼《缴词头奏状·陈绎》:“右臣等勘会 陈绎 知 广州 日,私自取索用市舶库乳香斤两至多,本犯极重,以元勘不尽,至薄其罪。”
    • 4.
      贯陌释义:贯百。 陌,通“百”。宋 吕陶《奏具置场买茶旋行出卖远方不便事状·贴黄》:“若蒙朝廷垂察,即乞下本路取索 熙寧 八年九月分 永康县 银价,比对茶场折银贯陌,自见有无侵损园户,免令将来高价折银,亏损本州卖茶之家。”《文献通考·市籴一》:“熙寧 理财,多折见钱,而诸郡犹有添起贯陌不等之弊,朝廷随即行遣。”明 王祎《泉货议》:“乃自顷岁,以 中统 交钞重其贯陌,与 至元 宝钞相等并行,京师復铸 至正 新钱,使配异代旧钱,与二钞兼用,其意殆将合古而达今,而不知适以起天下人心之疑。”
    • 5.
      超转释义:越级迁官。 宋 范仲淹《奉举张去惑许元》:“伏望圣慈指挥取索榷货务勾当过有劳绩,特与超转一官,差充 江 淮 制置发运判官。”宋 洪迈《容斋随笔·带职人转官》:“时相以为既带职,则朝议、奉直为一等,遂超转中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帝以为磨勘者,古攷绩之法,所与百职事共之,而禁近独超转,非法也。”
    • 6.
      除破释义:注销,勾销。《旧唐书·宪宗纪上》:“遭水旱处,通计所损,便与除破,不得检覆。”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淳熙 六年,太社令 叶大廉 乞内省取索,给凭由二本,一付传宣司,一付本省,封付本库务官,验支乞缴奏,合同下户部除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詔:‘淮南 州县官吏擅离职任之人,特与放罪,令依旧还任;其抛弃官物,并与除破。’”
取索是什么意思 取索读音 怎么读 取索,拼音是qǔ suǒ,取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取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