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愠色 愠色的意思
yùn

愠色

简体愠色
繁体慍色
拼音yùn sè
注音ㄩㄣˋ ㄙ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ùn, ◎ 怒,怨恨。【组词】:愠色。愠容。愠怒。愠恼。人不知,而不愠。

sè shǎi,(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组词】: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组词】:脸色。气色。色厉内荏。(3) 情景,景象。【组词】:行色匆匆。景色宜人。(4) 种类。【组词】:各色用品。(5) 品质,质量。【组词】:音色。成色。足色纹银。(6) 妇女美貌。【组词】:姿色。色艺。(7) 情欲。【组词】:色情。好(hào)色。

基本含义

形容愤怒或不满的表情。

愠色的意思

愠色 [yùn sè]

1. 怨怒的神色。

面露愠色。

[look of resentment;]

愠色 引证解释

⒈ 怨怒的神色。

《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是时宰相无力,没人解救,遂謫迁为 杭州 刺史。 乐天 闻报,畧无愠色。”


国语词典

愠色 [yùn sè]

⒈ 怨怒的容色。

《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喜色


愠色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怒色释义:愤怒的表情:面带怒色。

愠色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喜色释义:欢喜的神色:面有喜色。

愠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已释义:谓三度或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唐 刘禹锡《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诗:“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舟。”清 姚莹《与余小坡书》:“夫不有身为贵卿,三已之不愠者乎!”
    • 2.
      愠色释义:恼怒的脸色:面有愠色。
    • 3.
      方颐释义:方形的面颊。 古人以为贵相。《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时 权 年十五”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权 生,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坚 异之,以为有贵象。”《南史·梁纪下·简文帝》:“﹝帝﹞器宇宽弘,未尝见喜愠色,尊严若神,方颐丰下,鬚鬢如画。”《南史·梁纪下·乐蔼传》:“﹝ 蔼 ﹞方颐隆準,举动醖藉。”
    • 4.
      髯苏释义:亦作“髥苏”。 宋 苏轼 的别称,以其多髯故。宋 苏轼《客位假寐》诗:“同僚不解事,愠色见 髯苏。”元 郑允端《东坡赤壁图》诗:“留得清风明月在,网鱼谋酒付 髥苏。”元 吴镇《玉蝴蝶·赤壁怀古》词:“昔年此地,虹销霸气,电扫雄图。折戟沉沙,忽然携酒到 髯苏。”清 周起渭《避风赤壁登苏公亭放歌》:“髯苏 一去青山闲,老子今朝散轻策。”

愠色(yuns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愠色是什么意思 愠色读音 怎么读 愠色,拼音是yùn sè,愠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愠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