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观 [píng lè guān]
1. 汉代宫观名。亦作“平乐馆”、“平乐苑”。汉代宫观名。
平乐观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宫观名。亦作“平乐馆”、“平乐苑”。 汉高祖 时始建, 武帝 增修,在 长安 上林苑。
引《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於 上林 平乐观。”
《文选·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
薛综 注:“平乐馆,大作乐处也。”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泛鷁 昆明池。”
⒉ 汉 代宫观名。 东汉 都 洛阳,明帝 取 长安 飞帘、铜马移 洛阳 西门外,置 平乐观。在今 河南 洛阳市 洛阳 故城西。
引《文选·张衡<东京赋>》:“其西则有 平乐 都场,示远之观。”
薛综 注:“平乐,观名。”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进 以为然,乃言於上,大发兵讲武於 平乐观。”
平乐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方朔释义:(前154—前 93)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东北)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诙谐善辩,常以机智语 言向武帝进谏。以汉赋闻名于世。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平乐观猎赋》等。
- 2.
平乐苑释义:见“平乐观”。
- 3.
平乐观释义:⒈汉 代宫观名。 亦作“平乐馆”、“平乐苑”。汉高祖 时始建,武帝 增修,在 长安 上林苑。《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於 上林 平乐观。”《文选·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薛综 注:“平乐馆,大作乐处也。”南朝 齐 谢朓《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泛鷁 昆明池。”⒉汉 代宫观名。东汉 都 洛阳,明帝 取 长安 飞帘、铜马移 洛阳 西门外,置 平乐观。在今 河南 洛阳市 洛阳 故城西。《文选·张衡<东京赋>》:“其西则有 平乐 都场,示远之观。”薛综 注
- 4.
春正释义:正月。语出《春秋·桓公三年》:“春正月。”汉 李尤《平乐观赋》:“四表交会,抱珍远并,杂遝归谊,集於春正。”晋 张骏《东门行》:“勾芒御春正,衡纪运玉琼。”徐念慈《<小说林>缘起》:“《小説林》之成立,既二年有五月,同志议於春正发刊《小説林月刊社报》。”
- 5.
翠楼释义:⒈涂饰绿漆的高楼。 汉 李尤《平乐观赋》:“大厦累而鳞次,承岧嶤之翠楼。”南朝 梁 江淹《山中楚辞》之二:“日华粲於芳阁,月金披於翠楼。”元 虞集《赠楚石藏主》诗:“不识南塘第几桥,翠楼华屋上岧嶤。”⒉特指妇女居处。唐 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清 曹松《七夕》诗:“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清 龚自珍《瑶华·董双成画像》词:“云英 嫁了,弄玉 归来,向翠楼琼户。”⒊指妓院。《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凝妆谩羡翠楼娼,荐枕徒闻 红拂 妓。”⒋酒楼。唐 皎然《长安少年
- 6.
耀兵释义:⒈炫耀兵威。《三国志·魏志·满宠传》:“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餘。”《新唐书·执失思力传》:“会 毗伽可汗 死,耀兵磧北而归。”《明史·沐英传》:“明年充征西副将军,从 卫国公 邓愈 讨 吐蕃,西略 川 藏,耀兵 崑崙。”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世人不察,犹以和议中輟,遂使 世凯 得以藉口进攻 山 陕,耀兵 潁 亳。”⒉燿兵:犹观兵。检阅军队。《后汉书·灵帝纪》:“甲子,帝自称‘无上将军’,燿兵於 平乐观。”
- 7.
遐邻释义:远方的邻国。汉 李尤 《平乐观赋》:“乃设平乐之显观,章秘瑋之奇珍,习禁武以讲捷,厌不羈之遐邻。”
- 8.
铜马释义:⒈铜铸的马。 《后汉书·董卓传》:“悉取 洛阳 及 长安 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明帝 永平 五年,长安 迎取飞廉并铜马,置 上西门 外 平乐观。”明 梅鼎祚《玉合记·译宾》:“合有金鹅之献,以代铜马之图。”《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后来阿爸被捆在铜马上活活烧死了,阿妈也被迫跳进了 金沙江。”参见“铜马法”。⒉即铜马军。《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清 宋聚业《题南阳旅壁》诗:“时来一夕收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