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畅 [tiáo chàng]
1. 和谐流畅;使和谐流畅。
2. 使调和舒畅;调理使畅通。
3. 豁达开朗。
5. 和顺。
调畅 引证解释
⒈ 和谐流畅;使和谐流畅。
引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乐正后夔一足》:“俗説:夔 一足而用精专,故能调畅於音乐。”
《南史·何敬容传》:“敬容 接对宾朋,言词若訥,酬答二宫,则音韵调畅。”
元 阎复 《谢解启》:“拘之以声律之调畅,检之以对偶之重轻。”
⒉ 使调和舒畅;调理使畅通。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捨,勿使壅滞。”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或持稿咿唔、或仰空呼吸,以调畅其喉舌;或据案握管,或缓步搆思,以运动其手足。”
⒊ 豁达开朗。按,《晋书·谢安传》作“风宇条畅”。参见“条畅”。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王子敬 语 谢公 :‘公故萧洒。’ 谢 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安 弘雅有气,风神调畅也。”
⒋ 和顺。
引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掷枳陀国》:“气序调畅,人性善顺。”
调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散越释义:⒈犹激越。《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韦昭 注:“越,扬也……伏则不宣,散则不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初则发声调畅,稍加散越。”⒉犹激扬。《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诱呼 鲜卑,侵扰北方”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魏书》:“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书,伏读恳切,精魄散越。”《宋书·申恬传》:“伏闻朝恩当加臣 济南 太守,仰惟优旨,荒心散越。”明 张煌言《<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懽愉则其情散越,散越则思致不能深入。”
- 2.
昆和麦释义:传说 背明国 所产的一种麦。 晋 王嘉《拾遗记·前汉下》:“﹝ 宣帝 地节 元年﹞ 乐浪 之东,有 背明 之国,来贡方物……有延精麦,延寿益气;有昆和麦,调畅六府。”
- 3.
栖神释义:⒈亦作“栖神”。凝神专一。为道家保其根本,养其元神之术。《淮南子·泰族训》:“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漠恬淡,讼繆胸中。”《晋书·阮籍传》:“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运象二》:“为道者常渊澹以独处,每栖神以游闲。”唐 吴筠《游仙》诗之三:“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栖神合虚无,洞览周恍惚。”⒉谓死后安息。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汝水》:“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尹公度 之所栖神处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习禅·太毓》:“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
- 4.
砰磕释义:⒈亦作“砰礚”。 象声词。疾雷声。《文选·扬雄<羽猎赋>》:“鳧鷖振鷺,上下砰礚,声若雷霆。”李善 注:“言鸟飞上下,翅翼之声若雷霆也。”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而人君撞千石之鐘,伐雷霆之鼓,砰磕嘈巘,惊魂荡心。”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初则发声调畅,稍加散越。须臾,穹窿砰磕,雷鼓之旨,忽復震骇,声如辟歷。观者莫不倾悚。”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须臾,穹窿砰磕,写雷鼓之音。”⒉象声词。水流激荡声。元 贡师泰《河决》诗:“今年 黄河 决,长堤没深渊……怒声恣砰磕,悍气仍洄漩。”清 魏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