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右佥都御史 右佥都御史的意思
yòuqiānshǐ

右佥都御史

简体右佥都御史
繁体
拼音yòu qiān dū yù shǐ
注音一ㄡˋ ㄑ一ㄢ ㄉㄨ ㄩˋ ㄕˇ
结构ABCDE式
字数5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òu,(1) 面向南时,西的一边,与“左”相对。【组词】:右手。右边。(2) 地理上指西方。【组词】:山右。江右。(3)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组词】:右倾。右派。右翼。(4) 古代称等级高的。【组词】:右族。右职。无出其右(没有高过它的)。(5) 崇尚,重视。【例句】:“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6) 古同“侑”,劝酒,劝食。(7) 古同“佑”,帮助,偏袒。

qiān,(1) 众人,大家。(2) 全,都。(3) 古同“签”。

dōu dū,(1) 大都市。【组词】:都市。都会。通都大邑。(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组词】:首都。国都。京都。建都。(3) 美好。【例句】:“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4) 总。【组词】:都为一集。(5) 居。【例句】:“都卿相之位”。(6) 古代称头目、首领。(7) 姓。(1) 全,完全。【组词】: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2) 表示语气的加重。【例句】:一动都不动。

yù,(1) 驾驶车马。【组词】:御车。御者。(2) 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例句】:“百官御事”。御下。御众。(3) 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组词】:御用。御览。御旨。御赐。御驾亲征。(4) 抵挡。【组词】:防御。御敌。御寒。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基本含义

右佥都御史是明代官职名,指的是右副都御史的职位。成语“右佥都御史”常用来形容官员官僚主义、官场陈规旧例,指那些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拘泥固执的官僚。

右佥都御史的意思

右佥都御史 [yòu qiān dū yù shǐ]

1. 官名。明代都察院置左右佥都御史,略次于左右副御史。参见“右都御史”条。


右佥都御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右佥都御史释义:官名。明代都察院置左右佥都御史,略次于左右副御史。参见右都御史条。
    • 2.
      外攘释义:对外抵御敌人。 宋 胡锜《拟力田诏》:“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明《巡抚登莱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外攘全赖于内修,指顾而莲妖荡扫。
    • 3.
      奄弃释义:忽然舍弃。 犹永别,谓死亡。唐 韩愈《宪宗崩慰诸道疏》:“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元史·文宗纪二》:“朕以先皇帝奄弃方新,摧怛何忍。”明 文徵明《先叔父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文公行状》:“盛年奄弃明时,有可惜者。”
    • 4.
      抚院释义:⒈明清时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右佥都御史衔,故称。 ⒉指巡抚衙门。
    • 5.
      海瑞释义:(1514—1587)明代政治家。字汝贤,自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曾任浙江淳安知县、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因疏浚吴淞江,推行一条鞭法,受到大官僚地主的攻讦,被革职。万历十三年(1585)再起,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佥都御史,严惩贪污,平反冤狱。著有《海刚峰集》。
    • 6.
      濞濞释义:象声词。《晋书·五行志下》:“﹝ 元帝 太兴 ﹞三年十二月,尚书騶 谢平 妻生女,堕地濞濞有声,须臾便死。”唐 李颀《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诗:“稜稜静疏木,濞濞响寒流。”《宋史·文苑传二·夏侯嘉正》:“澎澎濞濞,浩尔一致。”清 黄宗羲《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留仙冯公神道碑铭》:“渔山 鬱鬱,姚江 濞濞,公之所恨,其何寄耶!”
    • 7.
      蹐门释义:⒈小步登门。形容谦恭而进。唐 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久之,闻金吾 李将军 年少喜士,可撼,乃蹐门告曰:‘天下奇男子 王适,愿见将军白事。’”元 王结《市庄》:“市庄主人,蹐门徵诗。短歌六章,用塞雅命。”清 钱谦益《浦君鎔先生墓志》:“君蹐门而拜曰:‘愿以身后累子。’”⒉指偷偷摸摸而进。明 文徵明《先叔父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文公行状》:“一切苞苴,不得蹐门。”
右佥都御史是什么意思 右佥都御史读音 怎么读 右佥都御史,拼音是yòu qiān dū yù shǐ,右佥都御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右佥都御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