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达 [xián dá]
1. 贤能通达之人;有才德、声望的人。
英[prominent personage;]
贤达 引证解释
⒈ 贤明通达。
引汉 王充 《论衡·效力》:“文儒非必诸生也,贤达用文则是矣。”
宋 陆游 《蟠龙瀑布》诗:“古来贤达士,初亦愿躬耕。”
《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想我浑家乃富贵之女,岂知如此寂寞!所喜者略无愠色,颇为贤达。”
郭沫若 《反响之反响》:“假使我批评得没有错,尚足以供贤达者退而自省,那怕就不能以‘捣乱’二字来一概抹杀了吧?”
⒉ 有才德有声望的人。
引《后汉书·黄宪传》:“太守 王龚 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 宪。”
《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知章 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明 王守仁 《不寐》诗:“匡时在贤达,归哉盍耕壠。”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海内贤达,不非吾説,相与激清扬浊,赏奇析疑,其事颇乐。”
国语词典
贤达 [xián dá]
⒈ 贤能通达。
引《宋元戏文辑佚·王祥卧冰》:「冷地思之,婶婶贤达人怎比?」
《孤本元明杂剧·降桑椹·第一折》:「这孩儿他三从四德为先,贞烈贤达第一。」
近贤能
反昏庸
⒉ 有才能、品德及声望的人。
例如:「社会贤达」。
贤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老释义:指 唐 白居易、胡杲 等九人。 宋 范仲淹《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卧龙 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宋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二:“頽然如九老,白髮连苍髯。”明 方孝孺《万寿堂记》:“昔之以年称者如 商山 之四皓,洛 之九老。”详“九老图”。
- 2.
代还释义:⒈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新唐书·朱敬则传》:“侍御史 冉祖雍 诬奏与 王同晈 善,贬 涪州 刺史。既明其非罪,改 庐州。代还,无 淮南 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宋史·真宗纪二》:“丁巳,詔:诸路转运使代还日,在任兴除利害,升黜能否,凡所经画事悉条上以闻。”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 张咏 ﹞ 咸平 二年以工部侍郎知 杭州 ……四年,州民诣闕献《土星图》一,银百两,乞留知州。詔仍还其银,而奬諭 咏,竟以代还。”⒉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
- 3.
取志释义:犹立志。晋 张协《杂诗》之一:“取志 於陵子,比足 黔娄生。”清 吴伟业《送何省斋》诗:“哲人尚休官,取志不在岁。贤达恃少年,轻心拨名势。”
- 4.
名达释义:有名望的贤达。
- 5.
征车释义:⒈远行人乘的车。⒉徵車: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
- 6.
徵车释义: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 清 方文《送刘孔安北上》诗:“大云起幽壑,徵车来何迟!”清 顾景星《<楝亭诗钞>序》:“不佞徵车来 长安,晤 子清 如临风玉树。”
- 7.
怵迫释义:诱迫。 语出《管子·心术上》:“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文选·贾谊<鵩鸟赋>》:“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亿变齐同。”李善 注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后汉书·李固传》:“天地之心,福谦忌盛,是以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李贤 注:“为利所诱,怵迫於忧勤也。”宋 司马光《答秉国第二书》:“静者不以怵迫乱其志也。”
- 8.
时哲释义:当代的贤达。
- 9.
晚谬释义:年老昏愦。 《新唐书·萧至忠传》:“帝曰:‘至忠 诚国器,但其晚谬尔,其始不谓之贤哉?’”宋 陆游《连日大寒夜坐复苦饥戏作短歌》:“古来贤达多晚谬,千载遗笑 綺 与 园。”
- 10.
机兆释义:先兆。《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 董承 同谋诛 操。”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大贤达机兆,岂独虑安危。”清 昭槤《啸亭杂录·诗谶》:“可见落笔之时,机兆已现,不必待蓍龟始先知也。”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六:“此中却还包孕着勃然兴起,炎然奋焰,生动的机兆。”
- 11.
没赛释义:比不上,没得比的。 宋 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一年没赛中元节,正是初凉未冷时。”《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这汉走得楼阁没赛,起个浑名,唤做‘病猫儿’。”明《杀狗记·迎春私叹》:“傍人道来,我院君贤达,人间没赛。”
- 12.
淑圣释义:犹言圣明贤达。
- 13.
渊渊释义:⒈深广;深邃。《庄子·知北游》:“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復始也。”唐 柳宗元《天爵论》:“纯粹之气,注於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而先觉,鉴照而无隐,盹盹於独见,渊渊於默识。”元 揭傒斯《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渊渊贤达心,悢悢情内伤。”清 秦道然《弢光静坐》诗:“先圣言渊渊,瞿曇 説如如。”梁启超《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然若 康南海,若 谭瀏阳,皆有得于佛学之人也。两先生之哲学固未尝不戞戞独造,渊渊入微。”⒉鼓声。亦泛用作象声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
- 14.
砥节释义:砥砺气节。《晋书·阮种传》:“贤臣之於主,进则忠国爱人,退则砥节洁志。”《旧唐书·韦安石传》:“故为善者虽存不贵仕,而没有餘名,此贤达所以砥节也。”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八:“懦夫每生,名不称于没世;烈士砥节,死有重于 泰山。”《资治通鉴·汉成帝河平二年》:“﹝ 王尊 ﹞修身洁己,砥节首公。”明 文徵明《太傅文恪公传》:“盖公入朝至是三十年,砥节履方,不少骫骳。”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朝政肃,则刑餘为吏亦能砥节奉公;朝政弛,则士大夫亦多贪纵。”
- 15.
耆哲释义:老成贤达之人。
- 16.
胜士释义:⒈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宋 叶适《<黄子耕文集>序》:“豫章 黄子耕,少所树立,便入高人胜士之目,不独倚先世为重也。”明 方孝孺《题褚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晋 宋 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⒉佛教语。对持戒者的尊称。见《释氏要览》卷上引《月灯三昧经》。元 德异《<坛经>序》:“近得 通上人 寻到全文,遂刊於 吴 中 休休禪寺,与诸胜士同一受用。”
- 17.
英达释义:⒈英明通达。 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吾尝与 杜周甫 论 林宗 之德也,清高明雅,英达瓌瑋,学问渊深,妙有俊才。”晋 袁宏《后汉纪·三国名臣序赞》:“公瑾 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唐 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孔宣父 之英达,位未列於陪臣;管公明 之杰秀,名仅终於郡属。”宋 陆游《王季嘉墓志铭》:“张君 端亮英达,不幸卒於官。”⒉英明通达的人;贤达。南朝 宋 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生幸休明世,亲蒙英达顾。”唐 刘长卿《灞东晚晴简同行薛弃朱训》诗:“高贤幸兹偶,
- 18.
豪达释义:英豪贤达。
- 19.
贤胜释义:指贤达名流。
- 20.
贤达释义:指有才德、有声望的人:社会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