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刺 [jí cì]
1. 泛指动植物体表的针状物。
英[thorn;]
棘刺 引证解释
⒈ 荆棘芒刺。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
《列子·汤问》:“飞卫 之矢先穷。 纪昌 遗一矢;既发, 飞卫 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
清 唐甄 《潜书·全学》:“士或遇蠭蠆而色变,触棘刺而失声。”
⒉ 喻刚直严正。
引《晋书·崔洪传》:“寻为尚书左丞,时人为之语曰:‘丛生棘刺,来自 博陵。在南为鷂,在北为鹰。’”
⒊ 喻障碍。
引清 郑燮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一种新鲜活泼之气,宜场屋,利科名,即其人富贵福泽享用,自从容无棘刺。”
棘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子释义:⒈菩萨的通称。《十住毗婆沙论·入初地品》:“诸佛子者,诸佛真实子诸菩萨是,是故菩萨名为佛子。”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石长和》:“道之两边棘刺,森然如鹰爪。见人甚众,羣足棘中,身体伤裂,地皆流血。见 长和 独行平道,俱叹息曰:‘佛子独行大道中。’”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此山非比别山阿,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怎许游人容易得攀摩?”⒉受佛戒者,佛门弟子。唐 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仍闻七祖后,佛子继调御。”宋 王安石《灵山寺》诗:“灵山 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年佛子
- 2.
冶工释义: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 人有请为 燕 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 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鑪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晋 皇甫谧《高士传·夏馥》:“乃自剪鬚,变服易形,入 林虑山 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
- 3.
刺桐释义:⒈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 印度、马来亚 等地,我国 广东 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唐 罗邺《放鸭》诗:“好倚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唐 朱庆馀《南岭路》诗:“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前蜀 李珣《南乡子》词之十:“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宋 苏轼《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诗:“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清 孙枝蔚《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⒉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别称。唐 时
- 4.
刺芒释义:某些果实外壳上的针状物。 亦泛指棘刺。
- 5.
刻棘释义: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 人有请为 燕王 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燕王 因以三乘养之。 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 韩非 本用以讽刺说客。后以“刻棘”比喻治学的艰辛。 清 沉炯 《书怀》诗:“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 严复 《原强》:“刻棘之业虽苦,市骏之赏终虚。”
- 6.
怪笑释义:⒈惊怪,嗤笑。《百喻经·煮黑石蜜枣喻》:“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新唐书·陈子昂传赞》:“子昂 説 武后 兴明堂太学,其言甚高,殊可怪笑。”宋 无名氏《灌畦暇语》卷三:“尝忆蚤年血气未定,铺方纸,运寸管,自许不落人后……廼知昔时所为苦辛以求者,大可怪笑。”⒉奇特的笑声。茅盾《子夜》十:“吴荪甫 突然一声怪笑,身体仰后靠在那纯钢的转轮椅背上,就闭了眼睛。”
- 7.
抱棘释义:比喻像荆棘刺心一样难过。
- 8.
棘刺母猴释义: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 9.
棘垣释义:以棘刺护墙。
- 10.
棘手释义: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棘手的问题。这件事情非常棘手。
- 11.
棘猴释义:战国 宋 有人请为 燕王 在棘刺的尖端刻猴,企图骗取优厚的俸禄;燕王 发觉其虚妄,乃杀之。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棘猴”喻徒费心力或欺诈诞妄。唐 李白《古风》之三五:“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元 贡师泰《寄静庵上人》诗:“世事同蕉鹿,人心类棘猴。”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棘猴玉楮,非不絶人伦、侔化工,几於淫矣。”王闿运《论文》:“人病在好名欲速,偷懒姑息,孰肯而刊楮七日以削棘猴?”
- 12.
棘盆释义:用棘刺围绕起来的临时演出场地。
- 13.
棘藩释义:棘刺的藩篱。
- 14.
蜂虿释义:⒈亦作“蠭蠆”。蜂和虿。都是有毒刺的螫虫。《国语·晋语九》:“蜹蚁蜂蠆,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侍御史谓之掐毒,言如蜂蠆去其芒刺也。”清 唐甄《潜书·全学》:“士或遇蠭蠆而色变,触棘刺而失声。”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三:“小小的讥刺可以惨于蜂虿,小小的慰借可以暖于春阳。”⒉比喻恶人或敌人。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摧压鲸鯢,抵落蜂蠆。”唐 杜甫《遣愤》诗:“蜂蠆终怀毒,雷霆可振威。”唐 元稹《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军节度使制》:“一战而蜂蠆尽歼,不时而梟獍就戮。”⒊比喻
- 15.
鳍棘释义:指支撑鱼鳍薄膜的棘刺状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