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享释义:⒈诸侯不来朝。⒉指不来朝者。⒊不行享献之礼。
- 2.
不贰释义:⒈专一,无二心。 《左传·昭公十三年》:“君苟有信,诸侯不贰,何患焉?”《楚辞·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 严续 ﹞为 元宗景 所知,两登相位,尽忠不贰。”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不过临时发布‘亲领’命令的施主却还有,只是已非善于索薪的骁将,而是天天‘画到’,未曾另谋生活的‘不贰之臣’了。”⒉一律;没有差异。《管子·轻重乙》:“桓公 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 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贰,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固。’”《孟
- 3.
专地释义:⒈谓擅自处置领地。《公羊传·桓公元年》:“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何休 注:“地皆不得专。”《汉书·匡衡传》:“《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地,所以壹统尊法制也。”汉 荀悦《申鉴·时事》:“大夫不专地。人买卖由己,是专地也。”⒉引申为割据。《新唐书·柳冕传》:“自 安 史 乱常,始有专地;四方多故,始有不朝。”宋 叶适《兵总论二》:“自 唐 至德 以后,节度专地以抗上令,喜怒叛服在於晷刻,而藩镇之祸,当时以为大论矣。”
- 4.
专封释义:⒈擅自分封。《穀梁传·僖公二年》:“故非天子不得专封诸侯,诸侯不得专封诸侯。”⒉指无限占田。汉 荀悦《汉纪·文帝纪下》:“《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封,大夫不得专地。今豪民佔田,或至数百千顷,富过王侯,是自专封也。”按,《申鉴·时事》作“诸侯不专封。富人民田踰限,富过公侯,是自封也。”
- 5.
乱灾释义:祸害。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
- 6.
二适释义:⒈亦作“二嫡”。 两个正妻。《春秋·隐公五年》“考 仲子 之宫”晋 杜预 注:“诸侯无二嫡。”孔颖达 疏:“诸侯不再娶,於法无二适。”《新唐书·儒学传下·韦公肃》:“古诸侯一娶九女,故庙无二嫡,自 秦 以来有再娶,前娶后继,皆嫡也,两祔无嫌。”⒉再嫁。汉 班昭《女诫》:“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
- 7.
享觐释义:朝见天子进献贡品。 《国语·周语中》:“鲁叔孙 之来也,必有异焉,其享覲之币薄而言諂,殆请之也。”《穀梁传·僖公五年》:“天子微,诸侯不享覲。”
- 8.
令德释义:⒈美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 寓书於 子西,以告 宣子 曰:‘子为 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 也惑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定谥》:“昔 周公,文王 之子,諡曰 文公。苟有令德,不嫌同諡。”清 刘大櫆《程府君墓志铭》:“奕奕 程 宗,世继其美,传序及君,令德愷悌。”⒉指有高尚道德的人。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 9.
分封制释义: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将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君位世袭,在其封国内 拥有统治权,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分封的诸侯不世袭,只有征税权。秦 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后,封国官吏全由中央任免,只征 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已不相同。
- 10.
地神释义:大地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孔颖达 疏引 隋 刘炫 曰:“天子祭地,祭大地之神也;诸侯不得祭地,使之祭社也;家又不得祭社,使祭中霤也。霤亦地神,所祭小,故变其名。”《周礼·夏官·校人》“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唐 贾公彦 疏:“山川,地神。土色黄,故用黄驹也。”宋 邱光庭《兼明书·五行神》:“其祀当广祀地神,即如《月令》所祀皇地祇者也。”
- 11.
大侯释义:⒈古代的一种箭靶。 《诗·小雅·宾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张。”毛 传:“大侯,君侯也。”郑玄 笺:“天子诸侯之射,皆张三侯。故君侯谓之大侯。”《仪礼·大射》:“公射大侯,大夫射参,士射干。”《楚辞·大招》:“昭质既设,大侯张只。”⒉大的诸侯国。《管子·大匡》:“大侯车二百乘,卒二千人。小侯车百乘,卒千人。”《荀子·正道》:“大侯编后,大夫次之,小侯元士次之。”杨倞 注:“大侯,国稍大,在五等之列者。”《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
- 12.
小亏释义:⒈小小挫折。 《南史·章昭达传》:“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⒉稍微缺损。唐 张说《谏内宴至夜表》:“臣伏见去年十月十七日月满犹望,应亏不亏;今月十七日亦未小亏,此易常之异也。”⒊稍有欠缺;小的欠缺。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古者奉霸主,尊本朝,德义小亏,诸侯不至。”宋 宋祁《谢加端明表》:“姑息小亏,则谤嚣立至。”⒋指权益等方面的小损失。如:他吃了点小亏。
- 13.
小侯释义:⒈古代用以称小国。《国语·鲁语下》:“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尹知章 注:“往重报轻。所谓大国善下小国,则取小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⒉谓四夷之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孔颖达 疏:“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⒊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禹 少子 鸿,好筹策。永平
- 14.
异意释义:⒈另有想法;意见不同。 《鹖冠子·王鈇》:“故主无异意,民心不徙,与天合则。”汉 扬雄《法言·学行》:“一鬨之市,不胜异意焉。”李轨 注:“卖者欲贵,买者欲贱,非异如何?”⒉指持不同意见。《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⒊不良意图;叛离之心。《孔丛子·论势》:“此师 楚 为之主,今兵罢而不散,殆有异意,君其备诸。”《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无异意,则安寧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 15.
弛侯释义:废射侯。 《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弛侯,廷道不除。”范宁 注:“弛,废也。侯,射侯也。废侯不燕射。”
- 16.
当方释义:⒈本地。《北史·西域传·大秦》:“王三年一出观风化,人有寃枉诣王诉讼者,当方之臣,小则让责,大则黜退。”《水浒传》第六十回:“小僧已知他的备细出没去处,特地前来拜请头领入去劫寨,剿除了他时,当坊有幸。”《西游记》第二七回:“好 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吴组缃《山洪》二六:“他们现在就是当方土地,你就不晓得去烧烧香?”⒉指各方中的某一方。《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唐 贾公彦 疏:“此谓时会之年,当方有诸侯不顺服,当方诸侯来;餘方
- 17.
时见释义:⒈指诸侯不在规定期间朝见天子。⒉常见。
- 18.
疾驱释义:⒈极力驱使;尽力驱赶。《晏子春秋·谏上十六》:“昔先君 桓公 其方任贤而赞德之时……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宋 周必大《和仲宁中秋赴饮庄宅》:“疾驱云阵千重翳,尽放氷轮万丈光。”⒉驾着车马急速行进。《吕氏春秋·贵卒》:“管仲 扞弓射 公子小白,中鉤。鲍叔 御,公子小白 僵…… 鲍叔 因疾驱先入,故公子 小白 得以为君。”《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蔡泽 ﹞谓其御者曰:‘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四十三年足矣。’”《新唐书·高元裕传》:“以右补闕召,道 商州,会方士 赵归真
- 19.
盟津释义:即 孟津。古 黄河 渡口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孟县 西南。相传 周武王 伐 纣,八百诸侯在此不期而盟会,并由此渡 黄河。历代以为会盟兴兵的要地。《竹书纪年》卷上:“周 师渡 盟津 而还。”《史记·周本纪》:“诸侯不期而会 盟津 者八百诸侯。”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关 东有义士,兴兵讨羣凶;初期会 盟津,乃心在 咸阳。”《旧唐书·李密传》:“﹝ 李密 ﹞呼 高祖 为兄,请合从以灭 隋,大略云欲与 高祖 为 盟津 之会。”
- 20.
眼睁释义:⒈眼睛特别明亮。 ⒉眼看着。京剧《渡阴平》第十六场:“分明吴侯不肯实力相救,眼睁汉室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