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罢劳 罢劳的意思
láo

罢劳

简体罢劳
繁体罷勞
拼音bà láo
注音ㄅㄚˋ ㄌ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à pí ba,(1) 同“疲”,累。

láo,(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组词】:劳动。劳力。劳逸。功劳(功业,成绩)。按劳分配。(2) 辛苦,辛勤。【组词】:劳苦。劳顿(劳累困顿)。劳瘁(劳累病苦)。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心。疲劳。烦劳。任劳任怨。(3) 劳动者的简称。【例句】:劳工(旧时指工人)。劳资。(4) 用力。【组词】:劳苦功高。勤劳。徒劳无功。(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组词】:慰劳。劳军(慰劳军队)。(6) 姓。

基本含义

指停止劳动,休息或放松。

罢劳的意思

罢劳 [bà láo]

1. 疲劳;疲惫。

罢劳 引证解释

⒈ 疲劳;疲惫。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 郑,民不罢劳。”
汉 刘向 《新序·善谋》:“﹝ 楚灵王 ﹞起 章华之臺,为 乾谿 之役,百姓罢劳怨懟於下,羣臣倍畔於上。”
《后汉书·伏湛传》:“大军远涉二千餘里,士马罢劳,转粮艰阻。”
《隋书·后妃传·文献独孤皇后》:“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


国语词典

罢劳 [bà láo]

⒈ 脑力、肌肉或其他器官因过度消耗而机能反应减弱。也作「疲劳」。

《左传·宣公十二年》:「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


罢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同辞释义:⒈谓用语、称号相同。 《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何休 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徐彦 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 刘 氏,不谋而同辞。”⒉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 阎明 叔褒 ﹞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復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諫 恪,恪 不听。”《晋书·元帝纪
    • 2.
      宠惮释义:谓既宠爱又惧怕。《隋书·后妃传·文献独狐皇后》:“突厥 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篋,价值八百万,幽州 总管 阴寿 白后市之。后曰:‘非我所须也。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百僚闻而毕贺,高祖 甚宠惮之。”宋 范正敏《遯斋闲览·妒》:“抚州 监酒 范寺成 妻色美而妬,范 甚宠惮之。”
    • 3.
      怨讟释义:亦作“怨黷”。怨恨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 陈,今兹入 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杜预 注:“讟,谤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黷兴矣。”北周 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师不疲劳,兵无怨讟。”《明史·邹缉传》:“凡此数事,皆下失民心,上违天意,怨讟之兴,实由此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喂养》:“本官不察,以小民怨黷,饱左右之贪囊,所损多矣!”
    • 4.
      政经释义:政治的常法。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 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杜预 注:“经,常也。”唐 元稹《柏耆授尚书兵部员外郎制》:“朕闻亟迁则彝伦斁,滞赏则劳臣怠,兼用两者,谓之政经。”宋 苏舜钦《论五事》:“如此则不敢公然作过,以紊政经。”
    • 5.
      昔岁释义:去年;早年。《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 陈,今兹入 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唐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昔岁文为理,羣公价尽增。”
    • 6.
      罢劳释义:疲劳;疲惫。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 郑,民不罢劳。”汉 刘向《新序·善谋》:“﹝ 楚灵王 ﹞起 章华之臺,为 乾谿 之役,百姓罢劳怨懟於下,羣臣倍畔於上。”《后汉书·伏湛传》:“大军远涉二千餘里,士马罢劳,转粮艰阻。”《隋书·后妃传·文献独孤皇后》:“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

罢劳(bal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罢劳是什么意思 罢劳读音 怎么读 罢劳,拼音是bà láo,罢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罢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