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远 [róu yuǎn]
1. 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
柔远 引证解释
⒈ 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
引《书·舜典》:“柔远能邇。”
孔 传:“柔,安;邇,近……言当安远,乃能安近。”
《汉书·段会宗传》:“足下以柔远之令德,復典都护之重职。”
颜师古 注:“柔远,言能安远人。”
唐 白居易 《新罗贺正使全良忠授官归国制》:“朕以文明御时,以仁信柔远。”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于卿篤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
清 李基和 《送隋羲文出塞》诗之二:“须知柔远意,率土尽王臣。”
国语词典
柔远 [róu yuǎn]
⒈ 安抚偏远地方的人民。
引唐·杜甫〈剑门〉诗:「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
《文明小史·第四四回》:「这是大帅柔远有方,所以远人闻风而至。」
柔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允殖释义:生息繁衍。 《南齐书·武帝纪》:“柔远能邇,兆民所以允殖。”《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宇内乂安,兆民允殖,以迄于今,皆由治军以礼故也。”
- 2.
告谢释义:⒈辞职。《宋书·何尚之传》:“﹝ 尚之 ﹞致仕……上又与 江夏王 义恭 詔曰:‘今朝贤无多,且 羊 孟 尚不得告谢,尚之 任遇有殊,便未宜申许邪。’”⒉古指官员受职后入朝谢恩,又称中谢。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故事》:“故事,初授从官给諫未衣紫者,告谢日面赐金紫。”《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辛丑,直祕阁、同知礼院 周孟阳 告谢,諭閤门引对於 延和殿 久之。自是数召见,访以时事。”⒊犹请罪。宋 范仲淹《让枢密表》:“以柔远未至,选将有差之辞,告谢於皇天后土。”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钱处士》:“尔天罚
- 3.
小大释义:⒈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所有。《书·顾命》:“柔远能邇,安劝小大庶邦。”《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小大之事,多独断之。”清 黄鷟来《咏史》之一:“旷观宇宙内,小大何相蒙?”⒉引申指长的和幼的、轻的和重的等。《荀子·非相》:“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郑玄 笺:“小大,犹长幼也。”《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郑玄 注:“小大,犹轻重也。”《礼记·乐记》:“律小大
- 4.
招携释义:⒈亦作“招擕”。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杜预 注:“携,离也。”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宋 苏轼《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⒉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
- 5.
柔远怀迩释义:怀柔远方,安抚内地。
- 6.
柔远能迩释义:怀柔远方,优抚近地。指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
- 7.
率服释义:相率而服从。亦指顺服。《书·舜典》:“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孔 传:“佞人斥远之,则忠信昭於四夷,皆相率而来服。”孙星衍 疏:“蛮夷循服。”《汉书·王莽传上》:“今天下治平,风俗齐同,百蛮率服。”宋 陆游《上殿札子》之三:“年穀娄丰,四夷率服。”太平天囯 洪秀全《御制千字诏》:“胡 越 贡朝,蛮夷率服。”
- 8.
简授释义:铨叙授职。 晋 傅玄《晋宗庙歌·文皇帝登歌》:“柔远能邇,简授英贤。”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丙寅朔》:“有由侯伯等爵简授头二等公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