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揭榜 揭榜的意思
jiēbǎng

揭榜

简体揭榜
繁体
拼音jiē bǎng
注音ㄐㄧㄝ ㄅ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ē qì,(1)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组词】:揭锅。揭幕。(2)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组词】:揭露。揭发。揭底。揭穿。揭短。揭晓。(3) 高举。【组词】:揭竿而起。(4) 标示。【例句】:揭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揭示。(5) 扛,持。(6) 姓。 ◎ 提起衣裳。【组词】:揭衣涉水。

bǎng bàng,(1)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例句】:榜帖(官府的公告)。红榜。张榜。光荣榜。榜文。发榜。榜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1) 摇船的用具。【例句】:榜人(船工)。

基本含义

揭榜是指公开宣布考试或选拔结果,也可指公开宣布某个职位或名次的结果。

揭榜的意思

揭榜 [jiē bǎng]

1. 考试后出榜;发榜。

[ publish a list of successful candidates; ]

2. 揭下写有招聘或招标等内容的榜,表示应征、应战等。

[ be recruited; ]

揭榜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揭牓”。

⒉ 张贴文告。

《宣和遗事》后集:“康王 与 耿南仲 连衔揭榜,召兵勤王。”
《明史·太祖纪一》:“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
《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 师道 ﹞揭牓沿道,言 种少保 领西兵百万来。”

⒊ 张贴考试录取名单。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先生见卷子上书‘尽’字作‘尽’,必欲摈斥……云:明日揭牓,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箇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甲辰科首题》:“今 山阴 朱相公 主甲辰试,首题为‘不知命’章。初命题即约同事,必三段平做,不失题貌,始可抡元……既揭榜,则元卷殊不然。”


国语词典

揭榜 [jiē bǎng]

⒈ 张贴文告。也作「揭牓」。

《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

⒉ 放榜,公布考试录取名单。

如:「揭榜的时候,他赫然发现自己竟然录取了!」


揭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揭牓释义:见“揭榜”。
    • 2.
      根括释义:彻底清查;彻底搜求。 宋 欧阳修《论牧马草地札子》:“窃缘监牧帐旧管地甚多,自来界至不明,官私作弊,积久为民间侵占耕种,年岁已深。昨已曾差 高访 等根括打量,人户多称父祖世业,失却契书,无凭照验,但追呼搔扰而已。”《宣和遗事》后集:“时 金 人讲和,索金银甚急,王孝迪 揭榜立赏,根括在京军民官吏金银,违者斩之。”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六节:“金 军仍然不满,命令 开封 府再来一次根括,又搜括十八天,得金七万两、银一百十四万两、帛四万匹。”
    • 3.
      武会试释义:明 清 时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武科考试。《续文献通考·选举六》:“﹝ 明神宗 万历 ﹞三十八年,定武会试进士额以百名为率。”《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顺治 二年题准:武会试定於辰、戌、丑、未年举行,揭榜之日,由兵部堂官携印入场鈐榜,张挂部前。”
    • 4.
      空降单曲释义:把“空降单曲”拆一下解释也许会明了一些“空降”是指排行榜上,上次揭榜时,歌曲没有在榜,下次揭榜时,直接进入榜单Top10的意思。
    • 5.
      虚势释义:虚假的声势。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年》:“绍 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明史·项忠传》:“臣揭榜晓贼,谓已杀数千,盖张虚势怵之,非实事也。”
    • 6.
      闹五魁释义:明 清 科举考试时庆祝五经魁首揭榜的一种活动。
    • 7.
      鬼书释义:⒈指神秘莫测的兵法。⒉一种字体。⒊科举考试揭榜以淡墨书之,称鬼书。

揭榜(jieb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揭榜是什么意思 揭榜读音 怎么读 揭榜,拼音是jiē bǎng,揭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揭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