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亡匿 亡匿的意思
wáng

亡匿

简体亡匿
繁体
拼音wáng nì
注音ㄨㄤˊ ㄋ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áng wú,(1) 逃。【组词】:逃亡。流亡。(2) 失去。【组词】:亡佚。亡羊补牢。(3) 死。【组词】:伤亡。死亡。(4) 灭。【组词】: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 古同“无”,没有。

nì, ◎ 隐藏,躲藏。【组词】:隐匿。藏匿。匿名。销声匿迹。

基本含义

指逃亡、躲藏,不敢露面。

亡匿的意思

亡匿 [wáng nì]

1. 逃跑并躲藏起来。

亡匿 引证解释

⒈ 逃跑并躲藏起来。

《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 ﹞乃更名姓,亡匿 下邳。”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及党事起, 顒 以被禁錮,乃变姓名,亡匿 汝南。”


亡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潜匿释义:潜藏隐匿。

亡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十七八释义:⒈十分之七八。 《新唐书·李杰传》:“时户口逋荡,细弱下户为豪力所兼,杰 为设科条区处,检防亡匿,復业者十七八。”⒉指十七八岁。唐 韩愈《曹成王碑》:“成王 嗣封,在 玄宗 世,盖於时年十七八。”唐 白居易《夜闻歌者》诗:“独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
    • 2.
      彍骑释义:唐 代宿卫兵名。 玄宗 时因宿卫京师的府兵大量逃亡,开元 十一年(公元723年)用宰相 张说 的建议,以招募方式选 京兆、蒲、同、岐、华 等州府兵和白丁,每年宿卫两个月,免除出征、镇守负担,称长从宿卫。开元 十三年改称彍骑。天宝 后,仅存虚名。《新唐书·兵志》:“盖 唐 有天下二百餘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文献通考·兵三》:“高祖、武后 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 张説 乃请一切募
    • 3.
      蜡诏释义:封在蜡丸中的密诏。《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梁 主登 建国楼,面择亲信厚赐之,使衣野服齎蜡詔,促 段凝 军,既辞,皆亡匿。”胡三省 注:“蜡詔,犹蜡书也,命出於上,故谓之蜡詔。”《宣和遗事》后集:“康王 至 相州 ……次日,报京师有使命来,问之,乃武学生 秦仔 齎蜡詔,命 康王 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汪伯彦、宗泽 副元帅,速领入卫。”
    • 4.
      逋贷释义:⒈借贷官物,逃匿不还。《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 孝景 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颜师古 注:“久负官物亡匿不还者,皆谓之逋。”⒉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汉 荀悦《汉纪·成帝纪二》:“赐……鰥寡孤独高年帛,逋贷不入者勿收。”

亡匿(wangn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亡匿是什么意思 亡匿读音 怎么读 亡匿,拼音是wáng nì,亡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亡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