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师徒 师徒的意思
shī

师徒

简体师徒
繁体師徒
拼音shī tú
注音ㄕ ㄊ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ī,(1) 教人的人。【组词】: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组词】:工程师。医师。技师。(3) 效法。【组词】:师法古人。(4) 榜样。【组词】:师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组词】:师母。师兄。师弟。师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组词】:法师。禅师。(7) 军队。【组词】:会师。出师。(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组词】:师长。师座。(9) 一国的首都。【组词】:京师。(10) 姓。

tú,(1) 步行。【组词】:徒步。徒涉。(2) 空。【组词】:徒手。(3) 白白地。【组词】:徒然。徒劳无益。(4) 只;仅仅。【组词】:家徒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组词】: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组词】:信徒。教徒。党徒。(7) 人(多指坏人)。【组词】: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组词】:徒刑。

基本含义

师父和徒弟之间的师徒关系,表示师父传授知识,徒弟虚心学习。

师徒的意思

师徒 [shī tú]

1. 师傅和徒弟;师生。

师徒之谊。

[ master and apprentice; teacher and student; ]

2. 兵士。

率彼师徒,捣其窟穴。

[ soldier; ]

师徒 引证解释

⒈ 士卒。亦借指军队。

《左传·成公二年》:“畏君之震,师徒挠败。”
唐 张九龄 《敕平卢诸将士书》:“近日 安禄山 无谋,率尔轻敌,驰突不顾,遂损师徒。”
清 钱谦益 《直隶河间通判刘濡恩授承德郎》:“率彼师徒,捣其窟穴,此劳人报国之秋,而志士立功之会也。”

⒉ 犹师生。指师父和徒弟。

《韩非子·诡使》:“私学成群,谓之师徒。”
《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师徒弟子亦復如是。言师耆老,每恒在前;我诸年少,应为导首。”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七:“他的五亲六眷,家理师徒,磕头拜把子的,布满全屯。”


国语词典

师徒 [shī tú]

⒈ 师生。指师父和徒弟。

《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师徒皆杀,仇已报矣。」

⒉ 士卒、军队。

《左传·襄公四年》:「师徒不勤,甲兵不顿。」
唐·元稹《莺莺传》:「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


师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释义:古谚。 谓一日做了老师,就终生受到象父亲一样的尊敬。极言师徒情谊深厚。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小姐拜哥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西游记》第八一回:“行者 道:‘师父説那里话!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与你做徒弟,就是儿子一般。’”《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这师弟的情分也不是可以薄得的。”
    • 2.
      不勤释义:⒈不勤劳,不劳苦。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管子·大匡》:“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辅其过,则社稷安。”《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⒉不尽,不穷竭。《老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任继愈 注:“《淮南子·主术训》:‘力勤财匱’,勤,即‘尽’。”
    • 3.
      不立文字释义: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 4.
      不顿释义:⒈不损坏。《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 杜预 注:“顿,坏也。”⒉谓依然锐利。顿,通“ 钝 ”。 汉 贾谊 《治安策》:“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理解也。”
    • 5.
      东夷释义:⒈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 贡其楛矢。”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河北、山西 的北部是所谓北狄,陕西 的大部分是所谓西戎,黄河 的下游是所谓东夷。”⒉指 三国 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彼 东夷,凭 江 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李善 注:“东夷,谓 吴。”⒊特指 清 朝统治者。清 顾炎武《羌胡引》:
    • 6.
      乱略释义:⒈作乱的途径。 《书·武成》:“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乱略。”孔 传:“略,路也。言诛 紂 敬承天意,以絶乱路。”唐 独孤及《为江淮都统使贺田神功平刘展表》:“自陛下率遏乱略,再造区宇,欃枪旬时,竹破瓦解。”《明史·徐达传》:“将军谋勇絶伦,故能遏乱略,削羣雄。”⒉叛乱侵夺。《左传·襄公八年》:“君命敝邑:修尔车赋,儆而师徒,以讨乱略。”宋 苏轼《醉白堂记》:“文致太平,武定乱略。”
    • 7.
      传法释义:⒈佛教谓师徒以佛法相传授。唐 顾况《鄱阳大云寺一公房》诗:“色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弥遮迦尊者》:“六祖 弥遮迦尊者,中 印度 人也,既传法,已游化至 北天竺国。”《宋史·王安石传》:“二人守其成模,不少失,时号 絳 为‘传法沙门’,惠卿 为‘护法善神’。”⒉泛指以学问、方法相传授。唐 张籍《隐者》诗:“问年长不定,传法又非真。”
    • 8.
      传衣鉢释义: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宋史·范质传》:“﹝ 质 ﹞举进士时,和凝 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 质 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闈中谓之‘传衣鉢’。”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引 冯当世《赠彭器资诗》:“当时已自传衣鉢,羞媿犹为食肉僧。”
    • 9.
      传衣钵释义: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
    • 10.
      传锡释义:谓佛门师徒相传授。锡,指锡杖。
    • 11.
      信衣释义:佛教禅宗师徒传法,以法衣为凭信,因称法衣为“信衣”。
    • 12.
      凉凉踽踽释义:孤独冷清貌。语本《孟子·尽心下》:“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明 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他在那里凉凉踽踽,我这里朝朝暮暮忡忡耿耿,怎能彀膝前欢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至则不挟一兵,不翼一矢,随从七八人而外,使者固凉凉踽踽,寥落仅晨星若也。”参见“凉凉”。
    • 13.
      博约释义:⒈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明 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⒉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宋 梅尧臣《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陈去病《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博文约礼”。
    • 14.
      友教释义:指不执师徒之礼,以朋友的身分教授。
    • 15.
      口传心授释义: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 16.
      四猛释义:四猛人物:今世孟贲 罗士信,铁枪大将 来护儿,四宝大将 尚师徒,八马将军 新文礼。
    • 17.
      堪当释义:1、堪:能,可以,足以。堪当:可以成为,可以配得上。2、日本名词,开除弟子户籍的做法,即断绝主从、父子、师徒关系。
    • 18.
      家法释义:⒈旧时师徒传授自成一派的学风。 ⒉封建家长统治本家人和本族的一套法规。⒊封建家长责罚家人和奴仆的刑具。
    • 19.
      师承释义:⒈效法某人或某个流派并继承其传统:师承前贤。⒉师徒相传的系统:这些艺人各有自己的师承。
    • 20.
      师法释义:⒈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某人或某个流派)。⒉师徒相传的学问和技术。

师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释义:古谚。 谓一日做了老师,就终生受到象父亲一样的尊敬。极言师徒情谊深厚。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小姐拜哥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西游记》第八一回:“行者 道:‘师父説那里话!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与你做徒弟,就是儿子一般。’”《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这师弟的情分也不是可以薄得的。”
    • 2.
      不勤释义:⒈不勤劳,不劳苦。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管子·大匡》:“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辅其过,则社稷安。”《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⒉不尽,不穷竭。《老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任继愈 注:“《淮南子·主术训》:‘力勤财匱’,勤,即‘尽’。”
    • 3.
      不立文字释义: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 4.
      不顿释义:⒈不损坏。《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 杜预 注:“顿,坏也。”⒉谓依然锐利。顿,通“ 钝 ”。 汉 贾谊 《治安策》:“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理解也。”
    • 5.
      东夷释义:⒈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 贡其楛矢。”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河北、山西 的北部是所谓北狄,陕西 的大部分是所谓西戎,黄河 的下游是所谓东夷。”⒉指 三国 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彼 东夷,凭 江 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李善 注:“东夷,谓 吴。”⒊特指 清 朝统治者。清 顾炎武《羌胡引》:
    • 6.
      乱略释义:⒈作乱的途径。 《书·武成》:“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乱略。”孔 传:“略,路也。言诛 紂 敬承天意,以絶乱路。”唐 独孤及《为江淮都统使贺田神功平刘展表》:“自陛下率遏乱略,再造区宇,欃枪旬时,竹破瓦解。”《明史·徐达传》:“将军谋勇絶伦,故能遏乱略,削羣雄。”⒉叛乱侵夺。《左传·襄公八年》:“君命敝邑:修尔车赋,儆而师徒,以讨乱略。”宋 苏轼《醉白堂记》:“文致太平,武定乱略。”
    • 7.
      传法释义:⒈佛教谓师徒以佛法相传授。唐 顾况《鄱阳大云寺一公房》诗:“色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弥遮迦尊者》:“六祖 弥遮迦尊者,中 印度 人也,既传法,已游化至 北天竺国。”《宋史·王安石传》:“二人守其成模,不少失,时号 絳 为‘传法沙门’,惠卿 为‘护法善神’。”⒉泛指以学问、方法相传授。唐 张籍《隐者》诗:“问年长不定,传法又非真。”
    • 8.
      传衣鉢释义: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宋史·范质传》:“﹝ 质 ﹞举进士时,和凝 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 质 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闈中谓之‘传衣鉢’。”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引 冯当世《赠彭器资诗》:“当时已自传衣鉢,羞媿犹为食肉僧。”
    • 9.
      传衣钵释义: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
    • 10.
      传锡释义:谓佛门师徒相传授。锡,指锡杖。
    • 11.
      信衣释义:佛教禅宗师徒传法,以法衣为凭信,因称法衣为“信衣”。
    • 12.
      凉凉踽踽释义:孤独冷清貌。语本《孟子·尽心下》:“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明 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他在那里凉凉踽踽,我这里朝朝暮暮忡忡耿耿,怎能彀膝前欢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至则不挟一兵,不翼一矢,随从七八人而外,使者固凉凉踽踽,寥落仅晨星若也。”参见“凉凉”。
    • 13.
      博约释义:⒈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明 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⒉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宋 梅尧臣《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陈去病《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博文约礼”。
    • 14.
      友教释义:指不执师徒之礼,以朋友的身分教授。
    • 15.
      口传心授释义: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 16.
      四猛释义:四猛人物:今世孟贲 罗士信,铁枪大将 来护儿,四宝大将 尚师徒,八马将军 新文礼。
    • 17.
      堪当释义:1、堪:能,可以,足以。堪当:可以成为,可以配得上。2、日本名词,开除弟子户籍的做法,即断绝主从、父子、师徒关系。
    • 18.
      家法释义:⒈旧时师徒传授自成一派的学风。 ⒉封建家长统治本家人和本族的一套法规。⒊封建家长责罚家人和奴仆的刑具。
    • 19.
      师承释义:⒈效法某人或某个流派并继承其传统:师承前贤。⒉师徒相传的系统:这些艺人各有自己的师承。
    • 20.
      师法释义:⒈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某人或某个流派)。⒉师徒相传的学问和技术。

师徒造句

1.师徒俩又亲密无间地拉起家常,就像刚才并没有发生过争吵似的。

2.师徒二人步调一致,一方掩护同时另一方进攻。

3.唐僧师徒一路跋山涉水,百折不饶,终于取得真经。

4.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了许多苦难。

5.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

师徒(shit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师徒是什么意思 师徒读音 怎么读 师徒,拼音是shī tú,师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师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