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鞑靼 鞑靼的意思

鞑靼

简体鞑靼
繁体韃靼
拼音dá dá
注音ㄉㄚˊ ㄉ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á,(1) 〔鞑靼(dá)〕a.古代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例句】:b.独联体民族之一。(2) 〔鞑子〕旧时称蒙古族人。

dá,(1) 〔鞑靼〕见“鞑”。(2) 柔软的皮革。

基本含义

指猛虎,形容凶猛、狂暴的样子。

鞑靼的意思

鞑靼 [dá dá]

1. 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 Tartar; ]

3. 前苏联民族之一。

鞑靼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部族名。也写作 达靼、达旦、达怛。又称 达达、塔塔儿。本 靺鞨 别部。 唐 末始见记载。为 突厥 统治下的一个部落, 突厥 衰亡后, 鞑靼 逐渐成为强大部落。两 宋、辽、金 时代,又把漠北的 蒙古 部称为 黑鞑靼,漠南的 汪古 部称 白鞑靼。蒙古 兴起, 鞑靼 为 蒙古 所灭,但仍泛称 蒙古 为 鞑靼。元 亡,其宗族走漠北, 明 时又把东部 蒙古 成吉思汗 后裔各部称为 鞑靼。广义的应用上, 鞑靼 为 中国 北方诸少数民族的总称。参阅《明史·外国传八·鞑靼》。


国语词典

鞑靼 [dá dá]

⒈ 唐末蒙古种族之一。是契丹的西北族,沙陀的别种,散居在中国西北、蒙古、中亚、独立国协东部等地。元亡后,其宗族走漠北,于清时归附。


鞑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娘子释义:明 代 蒙古 右翼 土默特 万户首领 俺答汗 之妻。俺答汗 死后,主持政务三十年,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 蒙 汉 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明史·外国传八·鞑靼》:“十五年春,子 撦力克 嗣。其妻 三娘子,故 俺答 所夺之外孙女而为妇者也。歷配三王,主兵柄,为中国守边保塞,众畏服之,乃敕封为 忠顺夫人。”清 钱谦益《太原府推官唐君墓志》:“三娘子 欵塞,君平 捧檄往諭,宣布朝廷威德。”
    • 2.
      北鞑子释义:又称鞑子,鞑靼,主要是指于明代长城以北地区的女真人的一种戏谑,鞑子含有未开化,野蛮的意思。
    • 3.
      恇扰释义:恐惧慌乱。 《宋书·刘景素传》:“景素 本乏威略,恇扰不知所为。”《梁书·武陵王纪传》:“时 陆纳 未平,蜀 军復逼,物情恇扰,世祖 忧焉。”《明史·外国传八·鞑靼》:“鸞 与 守谦 皆愞懦不敢战,兵部尚书 丁汝夔 恇扰不知所为,闭门守。”《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审势篇》:“吾愿吾国人视听志意之间,毋徒怵惕于大局之阽危,内自恇扰,而不谋所以对外之策。”
    • 4.
      戒戢释义:警戒禁止。《明史·列女传二·孙烈女》:“乃以臂痕示 李,使戒戢之。”《明史·外国传八·鞑靼》:“﹝ 永乐 ﹞十九年,阿鲁台 贡使至边,要劫行旅,帝諭使戒戢之,由是骄蹇不至。”
    • 5.
      水达达释义:⒈我国古代部族名,为鞑靼族之一部。不事耕稼,以鱼为食。散处于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兴凯湖以东,包括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东岸地区。以居近水滨,故有此名。⒉元代路(地方行政区划)名。
    • 6.
      瓦剌释义:明朝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分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瓦剌活动在今蒙古国和中国新疆北部的科布多河流域。其首领脱欢一度统一蒙古草原。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进攻明朝,造成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在大臣于谦的主持下,明军胜利保卫了北京。瓦剌放回英宗,和明朝重新恢复了贡使贸易关系。后因四分五裂,逐步为鞑靼部所征服。
    • 7.
      罔渎释义:欺枉轻慢。《明史·鞑靼传》:“明年夏,万达 復言:‘敌自冬涉春屡求贡,词恭,似宜许。’不听,责 万达 罔瀆。”
    • 8.
      草娘释义:鞑靼 人称妓女为“草娘”。
    • 9.
      达怛释义:鞑靼。 达,通“韃”。
    • 10.
      达达释义:⒈鞑靼。⒉方言。父亲。
    • 11.
      达靼释义:鞑靼。
    • 12.
      都啰啰族释义:古 鞑靼 族的部族名。
    • 13.
      阻卜释义:辽 金 对 鞑靼 的称呼。

鞑靼(dad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鞑靼是什么意思 鞑靼读音 怎么读 鞑靼,拼音是dá dá,鞑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鞑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