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 [dà jiàng]
1. 对在某种技艺上造诣极高的人的称呼。
英[great master;]
大匠 引证解释
⒈ 技艺高超的木工。
引《老子》:“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⒉ 称学艺上有大成就而为众人所崇敬的人。
引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矜尚》:“萧 诣 邕 云:‘有 右军 真蹟,寳之已久,欲呈大匠。’”
唐 贾岛 《即事》诗:“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
清 纳兰性德 《与韩元少书》:“今幸出大匠之门,且与足下为同年友。”
⒊ “将作大匠”、“将作监”的别称。此指将作大匠。
引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将作监为大匠,少监为少将。”
宋 高似孙 《纬略·故事之始》:“任隗 为大匠……大匠置自 隗 始。”
国语词典
大匠 [dà jiàng]
⒈ 技艺高明的工匠。
引《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⒉ 职官名。汉时掌修建宫室。
大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大钱释义:东汉 会稽 太守 刘宠,有政绩。后征为将作大匠。将行,有五六父老各赍百钱以送,宠 只受每人一枚大钱。见《后汉书·循吏传·刘宠》。后用为称颂官吏廉洁的典实。
- 2.
一钱太守释义:汉 刘宠 由 会稽 太守内迁将作大匠,山阴县 五六老人相率共送,人赠百钱。宠 谢之,为人选受一大钱,故 会稽 号为一钱太守。见《后汉书·刘宠传》。后遂用作廉吏之称。
- 3.
东园主章释义:官名。 汉 置。属将作大匠。掌管宫室木材。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为木工。《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秦 官,掌治宫室……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也。”
- 4.
中准释义:⒈即平準。汉 代中央政府平抑物价的一种措施。《后汉书·灵帝纪》:“﹝ 熹平 四年﹞改‘平準’为‘中準’,使宦者为令,列於内署。”⒉指商品交换的媒介和衡量其价格的尺度。孙中山《钱币革命》:“钱币为何?不过交换之中准,而货财之代表耳。”廖仲恺《钱币革命与建设》:“钱币之成也,由货物所换得之品,用充交易中准之具,其目的不在消费,而在辗转流通以得他物为究竟。”⒊符合水准。《庄子·天道》:“水静则明烛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王先谦 集解:“其平与準相中,故匠人取法焉,谓之水平。”⒋见“中準”。
- 5.
主章释义:⒈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景帝 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又主章长丞。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东园主章为木工。”颜师古 注:“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也。”⒉主掌章奏的官吏。《后汉书·朱儁传》:“端 坐讨贼 许昭 失利,为州所奏,罪应弃市。儁 乃羸服閒行,轻齎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故 端 得输作左校。”
- 6.
代匠释义:语出《老子》:“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后多用作自谦之词。比喻在名家高手面前,容易显出自己的拙劣。
- 7.
倡佯释义:⒈同“倘2佯”。 闲游;徘徊。三国 魏 郭遐周《赠嵇康》诗之一:“归我北山阿,自逍遥以倡佯。”宋 曾巩《寄王介卿》:“始得读君文,大匠谢刀尺。周 孔 日已远,遗经窜墙壁。倡佯百怪起,冠裾稔回慝。”⒉引申为传播。杨笃生《新湖南》卷一:“日耳曼 以独立不羈之民族,服属于 罗马 之宇下,其反拨之力最盛,久而久之,此义遂由 日耳曼 民族而倡佯于 欧洲 大陆。”⒊自在纵情貌。唐 张鷟《游仙窟》:“生前有日但为乐,死后无春更著人。祇可倡佯一生意,何须负持百年身?”
- 8.
加功释义:⒈施工。 《汉书·成帝纪》:“﹝朕﹞过听将作大匠 万年 言 昌陵 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 尚未加功。”颜师古 注:“时皆未作之,故曰尚未加功。”⒉加工。汉 班固《白虎通·五行》:“金木者不能自成,故须人加功,以为人用。”参见“加工”。⒊谓更加努力。唐 韩愈《答殷侍御书》:“愈 於进士中,粗为知读经书者,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红楼梦》第七十回:“寳玉 自己每日也加功,或写二百三百不拘。”⒋古代法律谓以实际行动帮助杀人的犯罪行为。《唐律·贼盗》:“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杀
- 9.
匠师释义:⒈主管众工匠的官员。周 代始设,相当于 汉 以后的将作大匠。《国语·鲁语上》:“庄公 欲丹 桓宫 之楹,而刻其桷。匠师 庆 言於公曰:‘臣闻圣王公之先封者,遗后之人法,使无陷於恶……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周书·儒林传·卢光》:“六官建,授小匠师下大夫,进授开府仪同三司、匠师中大夫,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转工部中大夫。”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钱氏 据两 浙 时,於 杭州 梵天寺 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 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⒉泛指工匠。周恩来《在加德满都市民
- 10.
十二卿释义:古代中央政府十二个高级官职。古有九卿,南朝 梁武帝 天监 七年增为十二卿,即太常、宗正、司农、太府、少府、太仆、卫尉、廷尉、大匠、光禄、鸿胪、太舟。《隋书·百官志上》:“梁 初犹依 宋、齐,皆无卿名。天监 七年,以太常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凡十二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参阅《通典·职官七》。
- 11.
土木监释义:掌营建宫室临时设立的官员。《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素(杨素)奏前 莱州 刺史 宇文愷 检校将作大匠,记室 封德彝 为土木监。”胡三省 注:“掌土木之事,以营宫暂置之,非常设之官。”
- 12.
大匠之门释义:“大匠之门”是白石老人为了不忘自己木匠出身的经历而刻制的。 针对木匠出身地位低微的世俗偏见,白石老人曾刻过“鲁班门下”、“木人”等印,引以为自豪。“大”字四根垂笔粗细、姿态各不相同,其中一笔还明显地用复刀处理以壮其势。这四个笔画特少的字,由于“匠、门”两字的几处并笔,显得顾盼有情,增强了全印的团聚感。
- 13.
宗匠陶钧释义:宗匠:陶铸器具的大匠。
- 14.
寿陵释义:⒈指帝后生前预筑的陵墓。 《后汉书·光武纪下》:“初作寿陵。将作大匠 竇融 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李贤 注:“初作陵未有名,故号寿陵,盖取久长之义也。汉 自 文帝 以后皆预作陵,今循旧制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 西门豹 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⒉“寿陵餘子”的省称。晋 葛洪《抱朴子·杂应》:“所谓进不得 邯郸 之步,退又失 寿陵 之义者也。”参见“寿陵失步”。
- 15.
将作长史释义:官名。将作大匠之属官。《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赵 故将作功曹 熊邈 屡为 秦王 坚 言 石氏 宫室器玩之盛,坚 以邈为将作长史,领将作丞,大修舟舰、兵器,饰以金银,颇极精巧。”胡三省 注:“晋 将作大匠有丞,无长史;长史盖 秦 所置。”
- 16.
将匠释义:⒈官名。“将作大匠”的略称。详“将作大匠”。⒉复姓。
- 17.
工师释义:⒈古官名。上受司空领导,下为百工之长。专掌营建工程和管教百工等事。《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郑玄 注:“工师,工官之长也。”《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史记·五帝本纪》:“讙兜 进言 共工,尧 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 果淫辟。”张守节 正义:“工师,若今大匠卿也。”⒉工匠。汉 王充《论衡·量知》:“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鑠乃成器。”清 赵翼《和钱竹
- 18.
师匠释义:⒈宗师、大匠,可以为人取法者。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準的,以为师匠。”南朝 梁 王筠《与云僧正书》:“一代师匠,四海推崇。”⒉效法。唐 赵璘《因话录》卷三:“元和 中,后进师匠 韩公,文体大变。”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大抵诗以专诣为境,以饶美为材,师匠宜高,捃拾为博。”⒊指老师的教导。晋 范宁《<春秋穀梁传>序》:“释《穀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魏书·释老志》:“后有沙门 常山 卫道安 性敏,日诵经万餘言,研求幽旨。
- 19.
改废释义:更改废除。《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梁启超《<立宪九年筹备案>恭跋》:“盖新定一法律,皆所以规定人民之新权利新义务也;而凡新法律有改废旧法律之力,是又消灭人民之旧权利旧义务也。”
- 20.
斤风释义:谓技术高超。 语出《庄子·徐无鬼》:“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斵之,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斵之。”明 徐渭《景贤祠上梁文》:“大匠如存,帡幪方始。试聆珠贯,併入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