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告月 告月的意思
gàoyuè

告月

简体告月
繁体
拼音gào yuè
注音ㄍㄠˋ ㄩ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ào,(1) 说给别人,通知。【组词】: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组词】:告发。告状。控告。(3) 表明,请求。【组词】:告老。告急。自告奋勇。(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组词】: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告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告。

yuè,(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组词】: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组词】:月刊。月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组词】:月饼。月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组词】:月子。

基本含义

指人们以月亮为证明或保证,表示对某事的诚信和承诺。

告月的意思

告月 [gào yuè]

1. 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告庙听政之礼。又称“告朔”。

告月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告庙听政之礼。又称“告朔”。参见“告朔”。

《左传·文公五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
《公羊传·文公六年》:“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


告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告月释义: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告庙听政之礼。又称“告朔”。《左传·文公五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公羊传·文公六年》:“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参见“告朔”。
    • 2.
      告朔释义:⒈周 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郑玄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郑司农 云:‘……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诸侯。’”《穀梁传·文公十六年》:“天子告朔于诸侯。”《大戴礼记·用兵》:“夏桀、商紂 羸暴於天下……不告朔於诸侯。”⒉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杜预 注:“经称‘告月’,传称‘告朔’,明‘告月’必以朔。”⒊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明 阎尔梅《
    • 3.
      朔政释义:古代帝王每年季冬颁发来年的历日与政令,诸侯受而行之。《公羊传·文公六年》“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汉 何休 注:“礼,诸侯受十二月朔政於天子,藏於太祖庙,每月朔朝庙,使大夫南面奉天子命,君北面而受之。比时,使有司先告朔,谨之至也。”参见“告朔”。
    • 4.
      朝庙释义:⒈祭奠于宗庙。《春秋·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后汉书·郑兴传》:“《春秋》书‘齐 小白 入 齐’,不称侯,未朝庙故也。”清 恽敬《顾命辨下》:“踰年即位必朝庙,朝庙必改元。”⒉指朝廷与宗庙。《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桓公 乃命三国各具版筑……更为建立朝庙,添设庐舍。”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古者,《风》採之民间,《雅》《颂》歌之朝庙。”
    • 5.
      营构释义:⒈亦作“营搆”。犹建造。《魏书·逸士传·李谧》:“夫明堂者,盖所以告月朔、布时令、宗 文王、祀五帝者也。然营构之范,自当因宜创制耳。”宋 范仲淹《上枢密尚书书》:“兵聚城中,无舍可泊,人马暴露,时苦寒凛,库緡空虚,不议营搆。”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玉湾 谓余:‘海口 有 石城 妙高,相近有别墅,已买山欲营构为胜地。’”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二》:“出洋以来,所见各口礮臺不下十餘处,邇来营搆日精,往往不惜工费,甚至有以铁造臺者。”⒉犹勾引。明 王錂《寻亲记·惩恶》:“

告月(gaoy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告月是什么意思 告月读音 怎么读 告月,拼音是gào yuè,告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告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