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 [qīng xī]
1. 亦作“青溪”。
2. 碧绿的溪水。
3. 古县名。今浙江省淳安县。北宋方腊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淳安。
4. 古水名。指三国吴在建业城东南所凿东渠。发源于今江苏省南京市锺山西南,流经南京市区入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亦名九曲青溪。年久湮废,今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
5. 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内。以源出青山,故称。
7. 山名。在今湖北省当阳市。
青溪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青谿”。 碧绿的溪水。
引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卢鸿一 《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
⒉ 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
引宋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孙覿 《韩世忠墓誌铭》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婺、杭、睦、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⒊ 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发源于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锺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年久湮废,今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引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亦犹 蒋侯 三妺, 青谿 之轨跡可寻;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澜未歇。”
宋 周必大 《记金陵登览》:“城中 青溪,入 秦淮 颇堙废。”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六:“青溪 水木最清华, 王 谢 乌衣 六代夸。”
⒋ 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内。以源出 青山,故称。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沮水 南逕 临沮县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县西 青山,山之东有 滥泉,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故以 青谿 为名。”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五岳栖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贞遁,寂寞沧海之滨。”
⒌ 山名。在今 湖北省 当阳市。
青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林释义:⒈隐居之所。 唐 王维《桃源行》:“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金 张斛《还家》诗:“云林无俗恣,相对可终老。”清 陈大章《送胡卜子南归》诗:“白雉冈头荒圃在,未妨述作老云林。”⒉汉 宫馆名。《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霍后 立五年,废处 昭臺宫,后十二岁,徙 云林馆,乃自杀。”《晋书·外戚传序》:“遂使 悼后 遇 云林 之灾,愍怀 滥 湖城 之酷。”⒊指 云梦泽。《文选·枚乘<七发>》:“游涉乎 云林,周驰乎兰泽。”刘良 注:“云林、云梦泽 也。”⒋元 代画家 倪瓒 的别号。清 侯方域《
- 2.
攘敚释义:掠夺。《隋书·高祖纪下》:“死陇穷发掘之酷,生居极攘敚之苦,抄掠人畜,断截樵苏,市井不立,农事废寝。”宋 方勺《泊宅编·青溪寇轨》:“衣食无所得,则务攘敚以挺乱。”《明史·董传策传》:“其他有司破冒攘敚,入献於 嵩 者更不可数计。”
- 3.
方腊起义释义:北宋末浙 江一带的农民起义。 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江浙地区更遭受花石纲的掠夺。1120年雇农出 身的方腊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发动起义,自称圣公,年号永乐,置官吏将帅。起义队伍发展到近百 万人。北宋朝廷调兵前往镇压,方腊被俘就义。起义失败六年后,北宋灭亡。
- 4.
檀郎释义:《晋书·潘岳传》、《世说新语·容止》载:晋 潘岳 美姿容,尝乘车出 洛阳 道,路上妇女慕其丰仪,手挽手围之,掷果盈车。岳 小字 檀奴,后因以“檀郎”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幕的男子的美称。唐 温庭筠《苏小小歌》:“吴 宫女儿腰似束,家在 钱唐 小江曲,一自 檀郎 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緑。”南唐 李煜《一斛珠》词:“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 檀郎 唾。”《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何时借得东风便,刮得 檀郎 到枕边。”清 陈维崧《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读书》词:“竹响似行人,檀郎 迴顾频。”
- 5.
毒烟释义:毒雾。唐 元稹《巴蛇》诗之三:“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
- 6.
白帢释义:亦作“白幍”。 白色便帽。晋 张华《博物志》卷九:“汉 中兴,士人皆冠葛巾。建安 中,魏武帝 造白帢,於是遂废。”清 吴伟业《癸巳春日稧饮社集虎丘即事》诗:“青溪胜集仍遗老,白帢高谈尽少年。”
- 7.
白犬释义:⒈白狗。 《晋书·五行志中》:“元帝 永昌 二年,大将军 王敦 下据 姑孰。百姓讹言,行虫病,食人大孔,数日入腹,入腹则死;疗之有方,当得白犬胆以为药。”唐 顾况《望简寂观》诗:“青嶂青溪直復斜,白鸡白犬到人家。”⒉芍药的别名。清 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七一:“《本草经》云:‘芍药一名白犬,生山谷及中岳。’昔有猎者,见白犬入地中,掘得一草根携归植之。明年开花,乃芍药也。故谓芍药为白犬。”
- 8.
白鸡释义:⒈白色的鸡。 《山海经·中山经》:“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以采衣之。”唐 王维《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积水浮香象,深山鸣白鸡。”唐 顾况《望简寂观》诗:“青嶂青溪直復斜,白鸡白犬到人家。”⒉指不祥之年(辛酉年)。宋 王安石《次张唐公韵》:“公乘白凤今何处?我适新年值白鸡。”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荆公 多用 晋 白鸡事……盖公生於辛酉也。”宋 陆游《辛酉除夕》诗:“衰境遇白鸡,自分堕幽墟。”参见“白鸡之梦”。
- 9.
程邃释义:(1605-1691)明末清初篆刻家、画家。字穆倩,号垢区、青溪,歙县(今属安徽)人。明诸生。1679年被举博学鸿词,不就。篆刻善用冲刀,凝重淳厚,为“徽派”主要代表。作画喜用枯笔干皴。工诗。著有《会心吟》。
- 10.
笛步释义:地名。又名 邀笛步。在 南京市 青溪桥 右,为教坊所在地。相传 晋 王徽之 曾在此邀 桓伊 吹笛,故名。亦泛指歌妓的处所。清 吴伟业《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序:“夫 笛步 丽人,出卖珠之女弟;雉皋公子,类侧帽之参军。”靳荣藩 注:“《一统志》:邀笛步 在 上元县 青溪桥 右,晋 王徽之 邀 桓伊 吹笛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力士 签名搜 笛步,龟年 协律奉椒房。”王季思 等注:“笛步 是 南京 的地名,教坊所在的地方。”
- 11.
簸钱释义:古代一种以掷钱赌输赢的游戏。唐 王建《宫词》之九三:“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宋 钱愐《钱氏私志》:“内翰伯见而笑云:‘年十七,正是学簸钱时也。’”清 褚人穫《坚瓠首集·词诬欧阳文忠》:“十四五,閒抢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林之夏《赠友》诗:“记得簸钱时节近,青溪 同拜小姑祠。”
- 12.
过江仆射释义:指 东晋 丞相 王导。西晋 末,王导 知天下已乱,为 琅邪王 司马睿 献策移镇 建康(今 江苏 南京),公元318年,司马睿 在 建康 称帝,是为 东晋。王导 任丞相。魏 晋 时尚书仆射即为丞相,故有此称。易宗夔《新世说·栖逸》:“徐 亦和云:‘人物 南朝 赌酒时,过 江 僕射是吾师。犹餘戇叟风流在,悵絶青溪数首诗。’”
- 13.
遐慕释义:对过去人、事的企慕。 晋 陆机《述先赋》:“抱朗节以遐慕,振奇迹而峻立。”明 李东阳《送青溪先生之南京吏部》诗之四:“我昔游南都,山川爱清淑,中年有遐慕,愿此託微禄。”清 方文《丹阳道中怀古》诗:“斯人悵已矣,千秋耿遐慕。”
- 14.
遗构释义:⒈前代留下的建筑物。晋 潘岳《伤弱子辞》:“仰崇堂之遗搆,若无津而涉川。”唐 杜甫《玉华宫》诗:“不知何王殿,遗构絶壁下。”清 杜岕《过林修朗轩》诗:“二子去千年,青溪有遗构。”⒉以前留下来的制度。《陈书·后主纪》:“思所以仰遵遗构,俯励薄躬,陶铸九流,休息百姓,用弘宽简,取叶阳和。”
- 15.
邀笛步释义:古迹名。旧名 萧家渡,在 上元县 东南 青溪桥 右侧。今为 南京市 江宁县 地。晋 桓伊 善乐,为 江 左第一,有 蔡邕 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 赴召京师,舟泊 青溪 侧,与 伊 不相识,令人谓之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 为作三调,弄毕,便去,客主不交一言。后名其地为“邀笛步”。参阅 宋 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
- 16.
青河战释义:指 晋 卞壸 拒战 苏峻 于 青溪 事。 《晋书·卞壸传》:“峻(苏峻)进攻 青溪,壼 与诸军距击,不能禁。贼放火烧宫寺,六军败绩。壼 时发背创……若战,遂死之。”青河,即指 青溪,在今 南京市 东北。清 陈维崧《满江红·怅怅词》:“曷不向,青河 战;曷不向,青楼宴。”
- 17.
青溪释义:⒈亦作“青谿”。碧绿的溪水。唐 杜甫《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唐 卢鸿一《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⒉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宋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孙覿《韩世忠墓誌铭》曰:‘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婺、杭、睦、歙 五州,江 淮 大震。’”⒊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发源于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锺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曲
- 18.
青溪妹释义:见“青溪小姑”。
- 19.
青溪小妹释义:见“青溪小姑”。
- 20.
青溪小姑释义:亦称“青溪小妹”。 亦称“青溪妹”。指 汉 蒋子文 的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