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降 [guī xiáng]
1. 投降。
英[surrunder;]
归降 引证解释
⒈ 投降。
引《后汉书·朱浮传》:“吾策其( 赤眉 )无穀必东,果来归降。”
唐 温庭筠 《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诗:“从来共情战,今日欲归降。”
《水浒传》第十七回:“寺前寺后五六百小嘍囉,并几个小头目,惊吓的獃了,只得都来归降投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如果四镇无守, 吐蕃 一定得西域,住在西域南方的群 羌,势必被迫归降。”
国语词典
归降 [guī xiáng]
⒈ 归顺投降。
引《儒林外史·第一回》:「危素归降之后,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称老臣。」
归降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背叛释义:投向敌对方面,反对原来所在的方面。
归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陈伯之书释义: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 2.
南平释义:⒈里名。《文选·潘岳<西征赋>》:“建阳、昌阴、北焕、南平。”李善 注:“皆里名也。”梁章鉅《文选旁证》卷十二引《三辅黄图》:“长安 閭里一百六十,室居櫛比,门巷脩直,有 宣明、建阳、昌阴、尚冠、脩成、黄棘、北焕、南平 等里。”⒉五代 时十国之一。也叫 荆南。唐 朝末年,高季兴 为 荆南 留守,后唐 封为 南平王。占有今 湖北 荆州 一带地方。至 高继冲,归降 宋朝。公元907-963年。《新五代史》有《南平世家》。
- 3.
归降释义:投降:率众归降。
- 4.
归首释义:归降;自首。
- 5.
慕义释义:倾慕仁义。汉 贾谊《新书·数宁》:“苟人迹之所能及,皆乡风慕义,乐为臣子耳。”《新唐书·裴行俭传》:“麟德 二年,擢累 安西 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附。”《清史稿·克勤郡王岳託传》:“今慕义归降,善为抚卹,毋令失所,则人心附,大业成矣。”
- 6.
文降释义:以虚文归降。犹言表面投降。
- 7.
斗粟释义:⒈一斗之粟。 指少量的粮食。唐 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明 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⒉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沉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
- 8.
盘互释义:⒈交结;连结。 《汉书·谷永传》:“百官盘互,亲疏相错。”颜师古 注:“盘互,盘结而交互也;错,间杂也。互字或作‘牙’,言如豕牙之盘曲,犬牙之相入也。”《新唐书·藩镇传·罗绍威》:“魏 牙军,起 田承嗣 募军中子弟为之,父子世袭,姻党盘互,悍骄不顾法令。”宋 王安石《雨花台》诗:“盘互 长干 有絶陘,并包佳丽入 江 亭。”清 钱谦益《明故光禄大夫赠少保谥文穆成公神道碑》:“奸邪小人盘互于内,敌国外患交蹠于外。”⒉犹盘据。《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梧州》:“官军屡讨之,归降,然盘互如故,往往相结诸峒蛮劫掠。”参
- 9.
赏附释义:奖赏归降的人。
- 10.
送款释义:⒈亦作“送欵”。传送情意。语出南朝梁王僧孺《咏姬人》:“何因送款款,半饮杯中醁。”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许辈多情偏送款,为问春花几时满。”⒉投诚;归降。
- 11.
附敌释义:投敌;归降敌人。
- 12.
降顺释义:归降顺从。
- 13.
青塞释义:指今 甘肃省 东北 环县 青山 一带。古为 北地郡,地近 长城。东汉 建武 六年,大将 冯异 曾进军 义渠,并领 北地 太守,青山胡 率众归降。后因以“青塞”泛指边塞,边地。见《后汉书·冯异传》。唐 张籍《塞上曲》:“将军閲兵 青塞 下,鸣鼓鼕鼕促猎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