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恻隐 恻隐的意思
yǐn

恻隐

简体恻隐
繁体惻隱
拼音cè yǐn
注音ㄘㄜˋ ㄧ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è, ◎ 悲痛。【组词】:恻隐。恻怛(忧伤)。恻恻(悲痛的样子)。凄恻。恻然。

yǐn yìn, ◎ 倚,靠。【例句】: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基本含义

指对别人的痛苦和困苦感同身受,产生同情之心。

恻隐的意思

恻隐 [cè yǐn]

1. 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compassion; pity;]

恻隐 引证解释

⒈ 同情,怜悯。

《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惻隐,顾此两伤悲。”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是心无惻隐也。”
朱自清 《论吃饭》:“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⒉ 悲痛。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
王逸 注:“心常惻隐含悲而念君也。”


国语词典

恻隐 [cè yǐn]

⒈ 见人遭遇不幸,而生不忍、同情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怜悯


恻隐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怜悯释义: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怜悯之心。 我不需要别人的怜悯,只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
    • 2.
      轸恤释义:怜悯;体恤。

恻隐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冷淡释义:⒈不热闹;不兴盛:生意冷淡。⒉不热情;不亲热;不关心:态度冷淡。⒊使受到冷淡的待遇:他强打着精神说话,怕冷淡了朋友。
    • 2.
      冷酷释义:(待人)冷淡苛刻:冷酷无情。

恻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哀隐释义:犹恻隐。
    • 2.
      四善端释义: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认为这是“仁义礼智”四德的源头,是人之为人的根据。
    • 3.
      四心释义: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 4.
      四端释义:四端,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 5.
      宽隐释义:宽厚恻隐。《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年》:“尚志所以立本也,正心所以决事也,养气所以制敌也,宏度所以用人也,宽隐所以明德也。”
    • 6.
      恺恻释义:和乐恻隐。
    • 7.
      恻怛释义:⒈哀伤。《礼记·问丧》:“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懣气盛,故袒而踊之。”《后汉书·祭遵传》:“征虏将军 潁阳侯 遵,不幸早薨,陛下仁恩,为之感伤,远迎 河 南,惻怛之慟,形於圣躬。”《旧唐书·岑文本传》:“其夕,太宗 闻严鼓之声,曰:‘文本 殞逝,情深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命停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舡户》:“状中称死者不下百餘,其千里无主者,更不知凡几。公骇异惻怛,筹思废寝。”⒉犹恻隐。宋 叶适《乐清县学三贤祠堂记》:“贾公 惻怛长者,惠贫恤孤。”明 宋濂《<杏庭摘稿>序》:“其发之於诗
    • 8.
      恻怛之心释义: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同“恻隐之心”。
    • 9.
      恻隐释义: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不忍:恻隐之心。
    • 10.
      恻隐之心释义: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 11.
      慈恻释义:仁慈恻隐。
    • 12.
      慈悲为怀释义:慈悲:慈善和怜悯。 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13.
      慈悲为本释义: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14.
      爱忍释义:怜爱恻隐。
    • 15.
      矜恻释义:怜悯恻隐。
    • 16.
      隐恻释义:⒈内心深处深感痛苦。⒉恻隐,怜惜。⒊谓虽有忧伤而深沉不露。
    • 17.
      隐爱释义:恻隐爱怜。
    • 18.
      齐王舍牛释义: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恻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哀隐释义:犹恻隐。
    • 2.
      四善端释义: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认为这是“仁义礼智”四德的源头,是人之为人的根据。
    • 3.
      四心释义: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 4.
      四端释义:四端,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 5.
      宽隐释义:宽厚恻隐。《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年》:“尚志所以立本也,正心所以决事也,养气所以制敌也,宏度所以用人也,宽隐所以明德也。”
    • 6.
      恺恻释义:和乐恻隐。
    • 7.
      恻怛释义:⒈哀伤。《礼记·问丧》:“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懣气盛,故袒而踊之。”《后汉书·祭遵传》:“征虏将军 潁阳侯 遵,不幸早薨,陛下仁恩,为之感伤,远迎 河 南,惻怛之慟,形於圣躬。”《旧唐书·岑文本传》:“其夕,太宗 闻严鼓之声,曰:‘文本 殞逝,情深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命停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舡户》:“状中称死者不下百餘,其千里无主者,更不知凡几。公骇异惻怛,筹思废寝。”⒉犹恻隐。宋 叶适《乐清县学三贤祠堂记》:“贾公 惻怛长者,惠贫恤孤。”明 宋濂《<杏庭摘稿>序》:“其发之於诗
    • 8.
      恻怛之心释义: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同“恻隐之心”。
    • 9.
      恻隐释义: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不忍:恻隐之心。
    • 10.
      恻隐之心释义: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 11.
      慈恻释义:仁慈恻隐。
    • 12.
      慈悲为怀释义:慈悲:慈善和怜悯。 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13.
      慈悲为本释义: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14.
      爱忍释义:怜爱恻隐。
    • 15.
      矜恻释义:怜悯恻隐。
    • 16.
      隐恻释义:⒈内心深处深感痛苦。⒉恻隐,怜惜。⒊谓虽有忧伤而深沉不露。
    • 17.
      隐爱释义:恻隐爱怜。
    • 18.
      齐王舍牛释义: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恻隐造句

1.看到老人一天到晚形影相吊的样子,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准备为他找个老伴。

2.每次在街上碰到残疾人,妈妈就动了恻隐之心,总要上前帮一点忙。

3.看到这些骨瘦如柴的孩子,每个人都动了恻隐之心,纷纷慷慨解囊相助。

4.他做得太绝了,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

5.许多所谓慈善家的行为,只不过为了沽名钓誉,而不是动了恻隐之心。

6.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7.如此痛快淋漓地斩草除根之际,偶尔也会动了恻隐之心。

8.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之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恻隐(cey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恻隐是什么意思 恻隐读音 怎么读 恻隐,拼音是cè yǐn,恻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恻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