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 [mù yú]
1. 一种打击乐器,原为僧尼念经、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做成,中间镂空。
英[wooden fish—a percussion instrument;]
木鱼 引证解释
⒈ 佛教法器。相传佛家谓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用以警戒僧众应昼夜忘寐而思道。有两种:一为圆状鱼形,诵经礼佛时扣之以调音节;一为挺直鱼形,粥饭或集会众僧时用之,俗称梆。
引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松日明金像,山风响木鱼。”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身披直裰掛葫芦,手中拿个大木鱼,白日沿门化饭吃,黄昏寺里称念佛祖念南无。”
《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便道:……若怕五更睡着了,不知省觉,却那里寻得一个报晓的头陀,买他来后门头大敲木鱼,高声叫佛,便好出去。”
《红楼梦》第二五回:“忽听见空中隐隐有木鱼声。”
张天翼 《儿女们》:“他瞟了那边一眼,瞥见五姨太太敲着木鱼念经。”
⒉ 指木鱼声。参阅《百丈清规·法器·木鱼》。
引宋 苏轼 《宿海会寺》诗:“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一日,有游僧乞食於塾外,木鱼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
《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举目梵宫僧寮,抬头苍松翠柏,满耳木鱼清磬,使人顿生脱俗之思。”
⒊ 棕笋的别名。因其形如鱼,故称。
引宋 苏轼 《棕笋》诗:“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子鱼子。”
宋 陆游 《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诗:“龙鹤作羹香出釜,木鱼瀹菹子盈腹。”
⒋ 木刻鱼形。旧时悬于库房前以示有馀。
引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内府供用库﹞有油蜡等库,厅前悬一木鱼,长可三尺许,以示有餘粮之意。”
⒌ 打击乐器。木制。通常为圆形( 广东 音乐所用为长方形)。用小木槌敲击。民族乐队中,有按五声、七声或十二律排列成组者。
国语词典
木鱼 [mù yú]
⒈ 一种佛教法器。相传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击之以警戒僧众应昼夜思道。形制有二:一为挺直鱼形,用来粥饭或集众、警众,悬挂在寺院走廊上。一为圆状鱼形,诵经时所用,放在案上。明、清以来,民间音乐和潮剧、粤剧中常用到木鱼。使木鱼除法器外兼具乐器功能。
引唐·司空图〈上陌梯寺怀旧僧〉诗:「松日明金像,山风响木鱼。」
《水浒传·第四五回》:「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觉,却那里寻得一个报晓的头陀,买他来后门头大敲木鱼,高声叫佛,便好出去。」
木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打击乐器释义:指由于敲打乐器本身而发音的乐器,如锣、鼓、木鱼等。
- 2.
摸瞎鱼释义:一种儿童游戏。明 沉榜《宛署杂记·民风一》:“元宵游灯市,走桥摸钉,祛百病,放烟火,打鬼,跳百索,摸瞎鱼。”自注:“羣儿牵绳为圆城,空其中方丈。城中轮着二儿,各用帕厚蒙其目,如瞎状。一儿手执木鱼,时敲一声,而旋易其地以误之。一儿候声往摸,以巧遇夺鱼为胜,则拳击执鱼儿,出之城外,而代之执鱼轮入,一儿摸之。”
- 3.
木鱼符释义:木质鱼形符节。《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十年﹞冬十月甲子,颁木鱼符於京师官五品已上。”
- 4.
枯桐释义:⒈《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⒉《晋书·张华传》:“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 5.
桐鱼释义:⒈桐木刻成的鱼形的祭品,参见“桐木鱼”。 ⒉一种用桐木制成的鱼形击鼓用具。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⒊僧寺用的木鱼。
- 6.
法器释义:⒈佛教称具有承继 传授佛法才能的人。⒉和尚、道士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引磬、木鱼等器物。
- 7.
犍椎释义:亦作“犍槌”。 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指寺院中的木鱼、钟、磬之类。晋 法显《佛国记》:“﹝ 于闐 ﹞国主安堵 法显 等於僧伽蓝。僧伽蓝名 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黑云若起,急击犍椎,我闻其声,恶心当息。”宋 道诚《释氏要览·杂记》:“今详律,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椎也。”清 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尔来一百年,復见大会设,恒河 左右流,犍槌声不絶。”
- 8.
粥鱼释义:即木鱼。刳木为鱼形,其中凿空,扣之作声,悬于廊下。僧寺于粥饭或集聚僧众时用之。
- 9.
素十番释义:合奏乐名。纯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十种乐器演奏的十番鼓。以其不加用丝竹乐器,故名。
- 10.
细十番释义:即十番鼓。合奏乐名。由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十种乐器组成,可奏各种乐曲。
- 11.
趋朝释义:亦作“趍朝”。上朝。宋 沉作喆《寓简》卷八:“宰相趋朝,騶唱过门。”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诸趍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
- 12.
道情释义:曲艺的一类。 有 的地方也叫渔鼓。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用渔鼓、简板为伴奏乐器。有陕北道情、陇东道情、湖北渔鼓 等。广东的木鱼书、四川的荷叶也属此类。上海浦东地区的道情现称浦东说书。
- 13.
金蠡释义:谓仙杯。语本《南史·徐文伯传》:“熙(徐熙)好 黄 老,隐於 秦望山,有道士过求饮,留一葫芦与之,曰:‘君子孙宜以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 开之,乃《扁鹊镜经》一卷,因精心学之,遂名震海内。生子 秋夫,弥工其术,仕至 射阳 令。”清 周亮工《神光寺看绛桃》诗:“金蠡杯深啼鸟乱,木鱼声静落花柔。”
- 14.
铁牌释义:⒈一种响器。古时僧人凌晨敲击,用以报晓。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每日交五更,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⒉犹铁榜。《清史稿·世祖纪二》:“如有窃权纳贿,交结官员,越分奏事者,凌迟处死,特立铁牌,俾世遵守。”邓云乡《红楼风俗谭·太监种种》:“清 代鉴于 明 代的太监弄权…… 顺治 十二年裁定太监,立了‘铁牌’,规定:‘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交结官员、越分奏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特立铁牌,世世遵守。’据 金梁《清宫史略》记载:‘铁牌高四尺五寸,广一尺九寸、厚
- 15.
鱼梵释义:谓敲木鱼和诵经念佛之声。
- 16.
鱼符释义:隋 唐 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 隋 开皇 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 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九年闰月﹞丁丑,颁木鱼符於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 陆龟蒙《送董少卿游茅山》诗:“将随羽节朝珠闕,曾佩鱼符管 赤城。”宋 司马光《论夜开宫门状》:“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勑鱼符。”明 张
- 17.
鼓鱼释义:鼓和木鱼。僧尼敲打的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