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树 [yān shù]
1. 亦作“烟树”。
3. 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烟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引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迷烟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国语词典
烟树 [yān shù]
⒈ 云气缭绕的树木或树林。
引南朝宋·鲍照〈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烟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京都八景释义:指 北京 的八大名胜:蓟门烟树、金台夕照、太液晴波、琼岛春阴、玉泉垂虹、西山霁雪、卢沟晓月、居庸迭翠。或合“南囿秋风”、“东郊时雨”而为“京都十景”。
- 2.
分鼎释义:谓三分天下而雄据一方。唐 沉佺期《铜雀台》诗:“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臺。”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欲问 紫髯 分鼎事,只有荒祠烟树。”《三国演义》第一回:“后人有诗赞 玄德 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参见“三分鼎足”、“鼎立”。
- 3.
屏山释义:⒈山名。 其山如屏,故称。唐 柳宗元《柳州山水记》:“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曰 屏山。”⒉如屏之山。宋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千里故乡,十年华屋,乱魂飞过屏山簇。”明 高明《琵琶记·官邸忧思》:“归梦杳,绕屏山烟树,那是家乡。”⒊指屏风。唐 温庭筠《南歌子》词:“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宋 欧阳修《蝶恋花》词:“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清 纳兰性德《玉连环影》词:“掩屏山,玉鑪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清 龚自珍《太常行》词:“月子下屏山,算窥见瑶池梦还。”
- 4.
烟树释义:亦作“烟树”。 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 5.
蓟门烟树释义:为燕京八景之一,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
- 6.
鄂被释义:同“鄂君被”。明 张煌言《暑雨同诸子限韵仍禁江窗二字》之一:“愁满风尘侵 鄂 被,梦回烟树绕 吴 艭。”参见“鄂君被”。
- 7.
重城释义:⒈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 宋 苏轼《荆州》诗之一:“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⒉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文选·左思<吴都赋>》:“郛郭周匝,重城结隅。”刘逵 注:“大城中有小城,周十二里。”⒊泛指城市。宋 柳永《采莲令》词:“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清 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蜃楼海气隐重城,浩浩风停远市声。”⒋指宫城、都城。唐 李白《鼓吹入朝曲》:“搥鐘速严妆,伐鼓启重城。”宋 王禹偁《李氏园亭记》:“重城之中,双闕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其来旧矣。”明 何景明《入
- 8.
野土释义:⒈田野的泥土。《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於下,阴为野土。”⒉荒地。清 杜诏《隋堤曲》:“吴公臺 下 雷塘 路,野土茫茫乱烟树。”农谚:“野土用火烧,来年长好苗。”
- 9.
霸陵桥释义:即 霸桥。因 灞水 西高原上有 汉文帝 霸陵,故称。宋 柳永《少年游》词:“参差烟树 霸陵桥,风物尽前朝。”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直至 大庾岭 边,霸陵桥 外,勾将梅花仙来者。”参见“霸桥”。
- 10.
风帘释义:指酒帘,酒旗。金 张建《答华阴宋先觉》诗:“风帘摇曳桥南酒,烟树溟濛 渭 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