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纹 [bān wén]
1. 动植物身上排列的斑点和条纹。
英[maculation;]
斑纹 引证解释
⒈ 斑驳的花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别种颜色的条纹。
引宋 洪适 《歙砚说》:“枣心,青润可爱,中有小斑纹,中广,上下皆鋭,形若枣核然。”
国语词典
斑纹 [bān wén]
⒈ 杂色的花纹。
例如:「老虎身上有美丽的斑纹。」
近花纹
斑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斑释义:指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相类似的许多事物中很小的一部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见〖管中窥豹〗。
- 2.
一斑窥豹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 3.
乌鳢释义: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齿,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斑纹。 性凶猛,捕食小鱼、蛙等,对淡水养鱼业有害。通称黑鱼,也叫乌鱼。
- 4.
乌龟释义:⒈也叫金龟、草龟、山龟、秦龟。俗称王八。爬行动物。背甲长10—12厘米,有三条纵走的隆起。背面褐色或黑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的斑纹。生活在河流湖泊里,食杂草或小动物。甲可供药用。分布于中国大多数地区。⒉讥称妻子有外遇的人。
- 5.
云豹释义:哺乳动物。身体比金钱豹小。全身淡灰褐色,体侧有云形暗灰色斑纹,故名。颈上有六条黑纹,尾上有十几个浅黑或棕色环带。生活在丛林中,以树栖动物等为食。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 6.
云雀释义:鸟,羽毛赤褐色,有黑色斑纹,嘴小而尖,翅膀大,飞得高,叫的声音好听。
- 7.
伊蚊释义:蚊子的一种,成虫身体黑色或棕色,脚上有白色环纹,翅膀上没有斑点,停止时身体和停留的平面平行。 幼虫和蛹生长在树穴或缸盆等的积水中,卵分散沉在水底。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媒介。也叫黑斑纹。
- 8.
佛面竹释义:竹的一种,为江南竹的变种。竹的斑纹仿佛人面,故名。又名龟纹竹。
- 9.
博戏释义:⒈古代的一种棋戏。《史记·货殖列传》:“博戏驰逐,鬭鷄走狗。”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八:“﹝ 王母 ﹞与 紫阳真官 博戏,则以一二百枚递分胜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市人有以博戏取人财者,每博,必大胜,号松子量。”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博戏自 三代 已有之,穆天子 与 井公 博三日而决。”⒉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三山 谿中产小鱼,斑纹赤黑相间,里中儿豢之,角胜负为博戏。”⒊杂戏。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矇儿
- 10.
大鸨释义:鸟,高约1米,背部有黄褐色和黑色的斑纹,腹部灰白色,不善飞而善走,吃谷类和昆虫。也叫地。
- 11.
彫虎释义:即虎。 以身有斑纹,似雕画而成,故称。汉 张衡《思玄赋》:“执彫虎而试象兮,阽 焦原 而跟趾。”唐 李白《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 焦原 未言苦。”
- 12.
拟态释义: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同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现象。 主要是借以自卫。在昆虫中最为常见,如木叶蝶形状像枯叶,竹节虫形状像竹节或树枝。
- 13.
文狐释义:有斑纹的狐。
- 14.
斑纹释义: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别种颜色的条纹:斑马身上有美丽的斑纹。
- 15.
斑首释义:头有斑纹。
- 16.
殷痕释义:赤黑色的斑纹。
- 17.
水苍玉释义:杂有斑纹的深青色的玉石。古时用作官员的佩玉。
- 18.
海燕释义:⒈鸟类。 体形似燕,喙端钩状,羽毛黑褐色,趾有蹼,爪黑色。常在海面上游泳或掠飞,吃小鱼、虾等。⒉棘皮动物。腕短,通常5枚。全身呈五角星形。腹面平,橘黄色。背面稍隆起,密布颗粒状短棘,有朱红与深蓝色斑纹交杂排列。中国北方沿海多见。
- 19.
灵猫释义:哺乳动物,嘴尖,耳朵窄,毛灰黄色,有黑褐色斑纹。身体下部有分泌腺,能分泌油质芳香液体。吃野果和小动物。生活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和东南亚。
- 20.
班龙释义:⒈有斑纹的龙。班,通“斑”。⒉指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