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关提 关提的意思
guān

关提

简体关提
繁体關提
拼音guān tí
注音ㄍㄨㄢ ㄊ一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ān,(1) 闭,合拢。【组词】: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zhǎn)。(2) 拘禁。【组词】:关押。关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组词】:关口。关隘。关卡(qiǎ)。关塞(sài)。关津。嘉峪关。(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组词】:海关。关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组词】:关节。难关。年关。(6) 牵连,联属。【组词】:关连。关联。关心。关涉。关乎。关注。关于。有关。(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组词】:关饷。(8) 姓。

tí dī dǐ,(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组词】: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组词】: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3) 说起,举出。【组词】: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组词】:提审。提犯人。(5) 率领,调遣。【组词】:提兵。(6) 取出。【组词】:提取。提货。(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组词】:油提。酒提。(9) 古代鼓名。【例句】:“师帅执提”。(10) 姓。 ◎ 〔提防〕小心防备。 ◎ 投掷。【例句】:“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基本含义

指暴露、揭露、揭发。

关提的意思

关提 [guān tí]

1. 行文逮捕罪犯。

3. 为追捕逃犯发到各地的公文。

关提 引证解释

⒈ 行文逮捕罪犯。

明 阮大鋮 《燕子笺·伪缉》:“还要在 霍都梁 原籍,关提勾当。”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姊名 宛玉,嫁 淮北 程 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 山阳 令行文关提。”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报应·刻薄》:“县官怒,立坐当皇,取贿置库。一面通稟上司,关提收禁。”

⒉ 为追捕逃犯发到各地的公文。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现今 无为州 有关提在此,你説不曾到过,你且拿去自己看。”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凡朝廷之詔旨,臣工之章疏,本管之上、下文移,隔省之关提、照会,统谓之公牘。”


国语词典

关提 [guān tí]

⒈ 向其他机关提人提物的文书。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现今无为州有关提在此,你说你不曾到过,你且拿去自己看。」


关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洞中释义:命中,切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弩发輒洞中,贼势稍屈。”清 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关提军 善识砲性,凡高下远近,发皆洞中。”林纾《枕岱轩记》:“﹝君﹞与余论吏治,洞中民隐。”
    • 2.
      申诉释义: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要求重新审判的诉讼制度。但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 3.
      行文书释义:发布公文。 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 贞元 ﹞末年,不復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陈御史 ﹞便行文书,仰 石城 县提 梁尚宾 妻严审,仍追餘赃回报。”亦省作“行文”。明 张居正《请谕戒边臣疏》:“臣愚伏望特勅兵部,令其行文各边总督镇巡等官,秋防在邇,比常务要倍加儆备,庶可永保无虞。”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姊名 宛玉,嫁 淮北 程 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山阳 令行文关提。”《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消几日,早问
    • 4.
      诉愿释义:指当事人遭受国家机关不当的处分时,依法向原处分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申诉,请求撤销或变更原处分。
    • 5.
      起诉书释义:⒈由检察机关向审判机关提出公诉时所写的文书。⒉刑法中指正式的书面控告状,由大陪审团批准并提交法院,以便对被告人进行审判。在美国,起诉书只是指控罪行的三种主要方法之一,其他方法是告发书(类似起诉书的书面控告,由检察官准备并提交法院),以及受害方或警察对轻微罪行的指控。同一份起诉书中可以包括几项罪状。

关提(guant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关提是什么意思 关提读音 怎么读 关提,拼音是guān tí,关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关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