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组词】:练习。学习。实习。(2) 学。【组词】:习文。习武。(3) 对某事熟悉。【组词】:习见。习闻。习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组词】:习惯。积习。陈规陋习。(5) 相因。【组词】:世代相习。习习相因。(6) 姓。
guàn,(1) 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组词】:习惯。惯常。惯于。惯例。惯匪。惯犯。惯性。司空见惯。(2) 纵容,放任。【组词】:惯纵。宠惯。娇惯。
1. 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
英[ habit; custom; practice; ]
2. 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
例习惯于做艰苦工作。
英[ be accustomed to; ]
⒈ 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
引《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汉 应劭 《<风俗通>序》:“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郁达夫 《沉沦》一:“这也是他近来的一种习惯,看书的时候,并没有次序的。”
⒉ 习俗,风尚。
引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那么您死啦,没有棺材睡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都是一种习惯!”
杨朔 《征尘》:“我掏出两角钱递给他,不知应该说什么。假如习惯允许我的话,我真想拥抱他。”
⒊ 对新的情况逐渐适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生便遣 三娘 操作。
引三娘 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
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月就完全习惯了,犹如在自己家里一般。”
⒈ 逐渐适应。
例如:「她已习惯都市里繁忙的生活步调。」
反不惯
⒉ 长期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模式或地方风尚。
引《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然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近风俗 习气 习性
1.非洲一些国家,有很多特殊的民族习惯,可要注意入境问俗。
2.他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其来有自,家长和学校当初要能防微杜渐,也许就不会误他一生。
3.冷血动物有冬眠的习惯。
4.家里生活条件好了,奶奶还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5.我在此经常挨打受气,已经习惯了。
6.像遗传、新陈代谢和饮食习惯等等。
7.我们从小要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
8.他那逞性妄为的习惯,是你对其娇生惯养的结果。
9.日子越过越好,他那鼠窃狗盗的习惯竟也慢慢改掉了。
10.他们两个在我们面前总是这样一唱一和的,我们都习惯了。
11.他的坏习惯虽然屡经告诫,但似乎没什么用,三天两头就故态复萌。
12.同学们一定要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13.在车间里,他习惯于事必躬亲,自己不亲自过问总是放不下心。
14.他是第一次到珠海,人地生疏,很不习惯。
15.他初次来到福州,人地生疏,一点都不习惯。
16.清晨我躲在大树下听那些习惯议论着的大妈们以讹传讹的话。
17.长征队伍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指战员入乡随俗,处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受到热烈的欢迎。
18.冯阿姨勤俭持家的好习惯,在我们村非常出名。
19.妈妈要么不讲话,要么讲就喋喋不休,真希望妈妈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20.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各人有各人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可谓是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