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习惯 习惯的意思
guàn

习惯

简体习惯
繁体習慣
拼音xí guàn
注音ㄒㄧˊ ㄍㄨ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组词】:练习。学习。实习。(2) 学。【组词】:习文。习武。(3) 对某事熟悉。【组词】:习见。习闻。习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组词】:习惯。积习。陈规陋习。(5) 相因。【组词】:世代相习。习习相因。(6) 姓。

guàn,(1) 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组词】:习惯。惯常。惯于。惯例。惯匪。惯犯。惯性。司空见惯。(2) 纵容,放任。【组词】:惯纵。宠惯。娇惯。

基本含义

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模式。

习惯的意思

习惯 [xí guàn]

1. 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

[ habit; custom; practice; ]

2. 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

习惯于做艰苦工作。

[ be accustomed to; ]

习惯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

《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汉 应劭 《<风俗通>序》:“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郁达夫 《沉沦》一:“这也是他近来的一种习惯,看书的时候,并没有次序的。”

⒉ 习俗,风尚。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那么您死啦,没有棺材睡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都是一种习惯!”
杨朔 《征尘》:“我掏出两角钱递给他,不知应该说什么。假如习惯允许我的话,我真想拥抱他。”

⒊ 对新的情况逐渐适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生便遣 三娘 操作。

三娘 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
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月就完全习惯了,犹如在自己家里一般。”


国语词典

习惯 [xí guàn]

⒈ 逐渐适应。

如:「她已习惯都市里繁忙的生活步调。」

不惯

⒉ 长期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模式或地方风尚。

《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然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风俗 习气 习性


习惯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习俗释义:习惯和风俗:民族习俗。山村习俗。
    • 2.
      习性释义:长期在某种自然条件或社会环境下所养成的特性。
    • 3.
      习气释义:逐渐形成的不好的习惯或作风:官僚习气。不良习气。
    • 4.
      民俗释义:民间的风俗习惯:考察民俗。
    • 5.
      民风释义:社会上的风气;民间风尚:民风淳朴。民风强悍。
    • 6.
      风俗释义:⒈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宋 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洛阳 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 中国 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⒉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 7.
      风气释义:社会上或集体 中流行的爱好、习惯等:勤劳节俭的新风气。

习惯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不惯释义:⒈未经驯顺。⒉不习惯。如:这地方天气太热,我实在过不惯。

习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三释义:⒈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籤》卷六。⒉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⒊犹言头绪、办法。⒋原由。
    • 2.
      一仍旧管释义:一仍旧贯的误用:一:全,都;仍:依照;贯:通“惯”,习惯。全部依照过去的惯例做事。
    • 3.
      一反释义:完全反过来。《新唐书·孟简传》:“代 李逊 为 浙东 观察使。逊 抑士族,右编人,至恣横不检。及 简,一反之,农估兼受其弊,时谓两失之。”毛泽东《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朱丹《画外随笔》:“解放后,老人一反过去的习惯,常常出门拜客,参与社会活动。”
    • 4.
      一尘不倒释义: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5.
      一尘不受释义: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6.
      一尘不涉释义: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7.
      一尘不缁释义:犹一尘不染。 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8.
      一贯作风释义:不看人就看事就知道是谁干的,因为那是他的习惯,就知道他会这么做。
    • 9.
      七子团圆释义:为旧时的生育习惯如故有“五子登科”、“七子团圆”、“十子全福”等。
    • 10.
      三岁看老释义:透过一个三岁儿童的行为举止便可以感受到这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深刻的说,一个人现在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的一生。
    • 11.
      不主故常释义: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 12.
      不习地土释义: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13.
      不习水土释义: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14.
      不作兴释义:⒈方言。情理上、习惯上不许可。《老残游记》第七回:“只因为大盗相传有这个规矩,不作兴害鏢局的。”张天翼《包氏父子》:“‘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不作兴过年末,这是新派。’”⒉方言。犹不喜欢。《西湖二集·韩晋公人奁两赠》:“这一种生意,谁人来买,眼看得别人不作兴你了。你自负才华,却去吓谁?”
    • 15.
      不便水土释义: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 16.
      不同释义:⒈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⒉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⒊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 17.
      不惯释义:⒈未经驯顺。⒉不习惯。如:这地方天气太热,我实在过不惯。
    • 18.
      不成文法释义: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也包括判例法。与“成文法”相对。
    • 19.
      不服释义:⒈不顺从;不信服:不服管教。说他错了,他还不服。⒉不习惯;不能适应:不服水土。气候不服。
    • 20.
      不甘泯灭释义:世俗: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一般是“不懂人情世故”的意思。

习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三释义:⒈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籤》卷六。⒉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⒊犹言头绪、办法。⒋原由。
    • 2.
      一仍旧管释义:一仍旧贯的误用:一:全,都;仍:依照;贯:通“惯”,习惯。全部依照过去的惯例做事。
    • 3.
      一反释义:完全反过来。《新唐书·孟简传》:“代 李逊 为 浙东 观察使。逊 抑士族,右编人,至恣横不检。及 简,一反之,农估兼受其弊,时谓两失之。”毛泽东《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朱丹《画外随笔》:“解放后,老人一反过去的习惯,常常出门拜客,参与社会活动。”
    • 4.
      一尘不倒释义: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5.
      一尘不受释义: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6.
      一尘不涉释义: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7.
      一尘不缁释义:犹一尘不染。 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8.
      一贯作风释义:不看人就看事就知道是谁干的,因为那是他的习惯,就知道他会这么做。
    • 9.
      七子团圆释义:为旧时的生育习惯如故有“五子登科”、“七子团圆”、“十子全福”等。
    • 10.
      三岁看老释义:透过一个三岁儿童的行为举止便可以感受到这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深刻的说,一个人现在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的一生。
    • 11.
      不主故常释义: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 12.
      不习地土释义: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13.
      不习水土释义: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14.
      不作兴释义:⒈方言。情理上、习惯上不许可。《老残游记》第七回:“只因为大盗相传有这个规矩,不作兴害鏢局的。”张天翼《包氏父子》:“‘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不作兴过年末,这是新派。’”⒉方言。犹不喜欢。《西湖二集·韩晋公人奁两赠》:“这一种生意,谁人来买,眼看得别人不作兴你了。你自负才华,却去吓谁?”
    • 15.
      不便水土释义: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 16.
      不同释义:⒈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⒉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⒊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 17.
      不惯释义:⒈未经驯顺。⒉不习惯。如:这地方天气太热,我实在过不惯。
    • 18.
      不成文法释义: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也包括判例法。与“成文法”相对。
    • 19.
      不服释义:⒈不顺从;不信服:不服管教。说他错了,他还不服。⒉不习惯;不能适应:不服水土。气候不服。
    • 20.
      不甘泯灭释义:世俗: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一般是“不懂人情世故”的意思。

习惯造句

1.非洲一些国家,有很多特殊的民族习惯,可要注意入境问俗。

2.他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其来有自,家长和学校当初要能防微杜渐,也许就不会误他一生。

3.冷血动物有冬眠的习惯

4.家里生活条件好了,奶奶还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5.我在此经常挨打受气,已经习惯了。

6.像遗传、新陈代谢和饮食习惯等等。

7.我们从小要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

8.他那逞性妄为的习惯,是你对其娇生惯养的结果。

9.日子越过越好,他那鼠窃狗盗的习惯竟也慢慢改掉了。

10.他们两个在我们面前总是这样一唱一和的,我们都习惯了。

11.他的坏习惯虽然屡经告诫,但似乎没什么用,三天两头就故态复萌。

12.同学们一定要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13.在车间里,他习惯于事必躬亲,自己不亲自过问总是放不下心。

14.他是第一次到珠海,人地生疏,很不习惯

15.他初次来到福州,人地生疏,一点都不习惯

16.清晨我躲在大树下听那些习惯议论着的大妈们以讹传讹的话。

17.长征队伍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指战员入乡随俗,处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受到热烈的欢迎。

18.冯阿姨勤俭持家的好习惯,在我们村非常出名。

19.妈妈要么不讲话,要么讲就喋喋不休,真希望妈妈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20.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各人有各人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可谓是因人而异。

习惯(xi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习惯是什么意思 习惯读音 怎么读 习惯,拼音是xí guàn,习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习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