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军制 军制的意思
jūnzhì

军制

简体军制
繁体軍制
拼音jūn zhì
注音ㄐㄨㄣ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ūn,(1) 武装部队。【组词】: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组词】:劳动大军。

zhì,(1) 规定。【组词】: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组词】: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例句】: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组词】: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句】: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组词】: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基本含义

指军队的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

军制的意思

军制 [jūn zhì]

1. 军事上的法制,如组织、编制、兵役、装备、训练等。

[military legal system;]

军制 引证解释

⒈ 军队的法令制度。

《荀子·议兵》:“临武君 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
《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 为 太祖 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
毛泽东 《论持久战》一一三:“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没有这一点,是不能把敌人赶过 鸭绿江 的。”


国语词典

军制 [jūn zhì]

⒈ 军事制度或军事体制的缩称。是一个国家军队的组成、维持其有效活动的一切规律,及发展、支援、管制一个国家实际与潜在的各项军事力量的方法与规程。


军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军释义:古代军队编制的称谓。古军制分上军、中军、下军,以中军为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国语·晋语一》:“十六年,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 申生 将下军以伐 霍。”《史记·齐太公世家》:“晋 使 郤克 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 将上军,欒书 将下军,以救 鲁 卫 伐 齐。”《后汉书·何进传》:“是时置 西园 八校尉,以小黄门 蹇硕 为上军校尉,虎賁中郎将 袁绍 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 鲍鸿 为下军校尉。”
    • 2.
      专阃释义: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此郭门之閫也。门中橛曰閫。”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閫”。
    • 3.
      中权释义:⒈谓中军制定谋略。《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杜预 注:“中军制谋,后以精兵为殿。”⒉指中军。南朝 宋 谢庄《从驾顿上》诗:“中权临 楚 路,前茅望 吴 云。”清 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於是登坛视师,简壮士至千五百人为前驱,千五百人为后劲,精选甲士二千人为中权,亲自率之。”⒊指主将。北周 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以君智略,入佐中权。”唐 司空图《复安南碑》:“中权令峻,按虎节以风生;上将策奇,指龙编而天落。”《宋史·刘廷让传》:“万旅所集,实制於中权。”⒋指主将的
    • 4.
      二广释义:⒈春秋 楚国 军制名,谓左右二部。《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杨伯峻 注:“其君之戎谓 楚王 之亲兵戎车也。楚王 亲兵分为左右两部,每部皆名曰广。”后亦泛指两支部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帝分军为二广,追躡数十里,获 阿保机 之子。”⒉指 宋 代 广南西路 与 广南东路。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与 广东省。宋 岳飞《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似此显见 曹成 未肯便赴行在,意欲侵犯二 广。”宋 彭乘《续墨客挥犀·胡蔓》:“二 广 有草生于山谷间,其名胡蔓草,以急水吞之
    • 5.
      五军释义:⒈古代军制。⒉古代军制。⒊古代军制。⒋泛称朝廷的军队。
    • 6.
      伍长释义:古代军制以五人为伍,户籍以五家为伍,每伍有一人为长,称为“伍长”。 参见《周礼·夏官·序官》、《管子·立政》。《汉书·循吏传·黄霸》:“置父老、师帅、伍长。”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之二:“及有军旅之事,则以比长为伍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伍长管四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这种豪强的人连做个伍长的资格也没有。”
    • 7.
      余子释义:⒈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 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杜预 注:“卿之庶子为餘子。”《吕氏春秋·报更》:“张仪,魏氏 餘子也。”高诱 注:“大夫庶子为餘子,受氏为 张。”⒉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餘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谓羡也。”孙诒让 正义:“云‘大故,致餘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
    • 8.
      兆谋释义:始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元年》:“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清 顾炎武《军制论》:“又何以兆谋敌愾,成克復之勋哉!”
    • 9.
      八项注意释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 毛泽东 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中国工农红军制订的纪律。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重行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八项注意如下:(一)说话和气;(二)买卖公平;(三)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六)不损坏庄稼;(七)不调戏妇女;(八)不虐待俘虏。
    • 10.
      冯云山释义:(约1815-1852)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东花县(今花都)人。1843年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时,领后军主将,后封南王。参与制订太平天国军制、军律、历法、官制、礼制等。后在战斗中中炮牺牲。
    • 11.
      刺手释义:⒈犹探手。⒉宋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⒊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⒋犹言棘手。
    • 12.
      刺面释义:⒈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⒉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 13.
      受成释义:⒈接受已定的谋略。《礼记·王制》:“天子将出征……受命於祖,受成於学。”孔颖达 疏:“受成於学者,谓在学谋论兵事好恶可否,其谋成定。受此成定之谋,在於学里,故云受成於学。”⒉引申为办事全依主管者的计划而行,不自作主张。《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豆卢革 受成而已,无所裁正。”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所谓四局官,止於受成,坐肆而已。”⒊听受出师成功的禀告。为旧时军制中的一种礼仪。《清史稿·礼志九》:“有清 武功燀赫,凡师征、受成、讲肄、行围诸礼节,厥制綦备。”
    • 14.
      右广释义:春秋 楚 军制,分左右广,各有兵车十五乘。 一说各有三十乘。《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 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説;左则受之,日入而説。许偃 御右广,养由基 为右;彭名 御左广,屈荡 为右。”参阅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 15.
      右行释义:⒈春秋 晋 国军制名。三行之一。《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荀林父 将中行,屠击 将右行,先蔑 将左行。”⒉复姓。春秋 晋 有 右行辛。见《国语·晋语七》。⒊文字写法自左至右。《法苑珠林》卷十五:“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 梵,其书右行;次曰 佉卢,其书左行;少者 苍頡,其书下行。”
    • 16.
      司阃释义:⒈指地方军事长官。 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武孝廉》:“石赴都夤缘,选得本省司閫。”⒉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 17.
      壮城释义:宋 代军制,专司修建城防的士卒称“壮城”。
    • 18.
      奥鲁释义:⒈古代 蒙古 人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又写作“阿兀鲁黑”,复数为“阿兀鲁兀惕”。译作“家小”、“老营”或“老小营”。亦为 元 代官名,专管辎重后勤事务。《元经世大典·军制》:“军出征戍,家在乡里曰奥鲁。”《元史·世祖纪十三》:“詔各路府、州、司、县长次官兼管诸军奥鲁。”《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远近诸军征行戍守,终岁劳苦,实可矜悯,其阵亡之家常例存恤限外更展一年,本管翼卫及奥鲁等官毋得非理科敛。”⒉复姓。元 有 奥鲁赤。见《元史》本传。
    • 19.
      师帅释义:⒈《周礼》军制中师的统帅,亦为州长。《周礼·夏官·序官》:“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州出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中大夫,即州长也。”《周礼·夏官·大司马》:“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⒉指一方的长官和统帅。宋 苏轼《上虢州太守启》:“惟此山河之胜,宜膺师帅之权。”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中枢之与督抚,朝廷之腹心,官守之师帅,操用人行政之大权者也。”⒊表率。《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 20.
      并边释义:靠近边界。亦指靠近边界的地区。宋 曾巩《王从伾知岢岚军制》:“矧 嵐谷 并边,寄属尤慎,尔以选择往祗朕命。”清 顾炎武《田功论》:“盖并边之地,久荒不耕则穀贵,贵则民散,散则兵弱;必地闢耕广则穀贱,贱则人聚,聚则兵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初,元昊 犯 延州,并边皆恐。绚 通判 邠州,城陴不完。绚 方摄守,即发兵治城,僚吏皆谓当言上待报,绚 不听。帝闻之,喜,因詔他州悉治守备。”

军制(jun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军制是什么意思 军制读音 怎么读 军制,拼音是jūn zhì,军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军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