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伍 [zú wǔ]
1. 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
2. 泛指军队,行伍。
4. 指士兵。
卒伍 引证解释
⒈ 古人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
引《礼记·郊特牲》:“季春出火为焚也,然后简其车赋,而歷其卒伍。”
⒉ 泛指军队,行伍。
引《国语·周语中》:“四军之帅,旅力方刚,卒伍治整,诸侯与之。”
《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发於卒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等身充卒伍,忝预军官。”
⒊ 指士兵。
引《北齐书·清河王岳传》:“今所翻叛,多是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贰。”
宋 苏洵 《兵制》:“三代 之时,闻有诸侯抗天子之命矣,未闻有卒伍叫呼衡行者也。”
国语词典
卒伍 [zú wǔ]
⒈ 一种古代民兵的编制。五人一组为伍,百人一组为卒。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后泛指军队、行伍。
引《国语·周语中》:「四军之帅,旅力方刚;卒伍治整,诸侯与之。」
《董西厢·卷二》:「公等身充卒伍,忝预军官。」
卒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乡合释义:谓使六乡中州党族闾与卒伍相联合,以便互助,联防联保。
- 2.
倨横释义:傲慢骄横。《新唐书·陆亘传》:“礼史 孟真 练容典,博士降色访逮,史倚以倨横。”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监司徒巡检》:“至有倨横之人,责桥道不整,驱之车前,使徒步与卒伍齿者。”
- 3.
卒徒释义:⒈徒众;兵众。《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成玄英 疏:“强盛卒伍,多结徒伴,斟量平安,然后敢去。”唐 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尔之部曲,即镇之卒徒。”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张循王老卒》:“募紫衣吏,轩昂閒雅,若书司客将者十数辈,卒徒百人。”⒉服劳役的人;差役。汉 桓宽《盐铁论·复古》:“卒徒衣食县官,作铸铁器,给用甚众,无妨於民。”《后汉书·梁统传》:“发属县卒徒,缮修楼观,数年乃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只见起初同来这个公吏,手
- 4.
子将释义:唐 武官名。隶属于大将之下,掌布列行阵、金鼓及部署卒伍的副将、偏将。唐 陈子昂《谢衣表》:“卒士被伤,子将多死。”《新唐书·玄宗纪》:“﹝ 开元 四年六月﹞癸酉,大武军 子将 郝灵佺 杀 突厥 默啜。”《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子将,小将也。唐 令制,每军大将一人,别奏八人……子将八人,资其分行阵,辩金鼓及部署。”
- 5.
抚接释义:⒈安抚接纳。 《后汉书·邓训传》:“乌桓 怨恨谋反,詔 训 将 黎阳营 兵屯 狐奴,以防其变。训 抚接边民,为 幽部 所归。”《南齐书·州郡志上》:“十二年,刘义庆 镇 寿春,后常为州治。抚接遐荒,扞御疆埸。”《新唐书·李叔明传》:“初,东川 承兵盗,乡邑彫破,叔明 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⒉爱抚结纳。《晋书·慕容翰载记》:“善抚接,爱儒学,自士大夫至於卒伍,莫不乐而从之。”《周书·令狐整传》:“整 广布威恩,倾身抚接,数月之间,化洽州府。”宋 王安石《上宋相公书》:“阁下抚接顾待,久而加亲。”
- 6.
生军释义:⒈南唐卒伍称谓之一。⒉生力军。
- 7.
百务具举释义:各种事务全都兴办。 《明史·沐英传》:“英 沉毅寡言笑,好賢禮士,撫卒伍有恩……在 滇,百務具舉。”
- 8.
空拳释义:⒈徒手;空手。汉 桓宽《盐铁论·险固》:“戍卒 陈胜,无将帅之任,师旅之众,奋空拳而破百万之师。”唐 元稹《论西戎表》:“寇至则卒伍被甲而乘城,野人空拳以应敌。”清 陈天华《警世钟》:“有人口口説打洋人,却不讲洋人怎么打法,只想拿空拳打他。”⒉谓无所擒获。唐 杜甫《寄贾司马严使君》诗:“浦鸥防碎首,霜鶻不空拳。”宋 梅尧臣《鳲鸠赋》:“下无全物,落不空拳。”⒊见“空弮”。
- 9.
老腐释义:犹老朽。《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威 将行,问策於太师 冯道”元 胡三省 注:“郭威 以卒伍之雄,而问策於 冯道 之老腐者。”参见“老朽”。
- 10.
请骸骨释义: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言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汉书·陈平传》:“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王所赐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明 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四·肃愍忠诚爱才》:“吾友 沉知府 南金 尝曰:‘吾伯在京时,每劝公安逸。公曰:“尝疏请骸骨,奈不放何!只是一腔血报朝廷耳!”’”
- 11.
辞老释义:以年老为理由辞官。 《史记·高祖本纪》:“亚父 是时劝 项羽 遂下 滎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 彭城 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