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罪 [zào zuì]
1. 犹犯罪。
3. 犹受罪。
造罪 引证解释
⒈ 犹犯罪。
引《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凡夫造罪若 须弥,从来不觉总不知。”
《太平广记》卷一百引 唐 牛肃 《纪闻》:“僕之妻侄 屈突仲任 造罪无数,今召入对事,其人年命亦未尽,欲放之去。”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翫月宫》:“文士好弄笔端,妄言造罪。”
⒉ 犹受罪。
引沙汀 《淘金记》二:“说起来两块三块的,看买得到一碗米么!不是庄稼做垮杆了,那个来吃这碗造罪饭啊。”
国语词典
造罪 [zào zuì]
⒈ 作恶、造孽。
引《西游记·第二〇回》:「你两个相貌既丑,言语又粗,把一家儿吓得七损八伤,都替我身造罪哩!」
造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何患无辞释义: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 2.
凿空投隙释义:指寻找时机、捏造罪名。
- 3.
劳动改造释义:简称劳改。中国改造罪犯的一项重要政策。即强制罪犯从事劳动生产,在劳动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促使他们改恶从善,重新做人。
- 4.
捏造释义:假造事实:捏造罪名。
- 5.
架陷释义:捏造罪名加以陷害。廖仲恺《支援江门油业工人通电》:“三数工友上前质问后,该市商团借端架陷。竟于下午四时,由油业东家 李超 ……督率数百人,分路围困工会,搜索工人,开枪射击。”
- 6.
桑海释义:“桑田沧海”的略语。唐 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明 李东阳《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世运迭推代,昔闻桑海三。”赵朴初《柳营曲·参观全国劳动改造罪犯工作展览会》曲:“奋身桑海换,刮目性情移。”参见“桑田沧海”。
- 7.
监狱安防释义:首先,监狱是执行刑法,惩治、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场所。
- 8.
综合治理释义: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政法机关为骨干,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经济、行政、教育、文化等各种手段,惩罚犯罪,改造罪犯,教育挽救失足者,预防犯罪,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幸福生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目的。
- 9.
罗织罪名释义: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 10.
诬劾释义:捏造罪名加以弹劾。
- 11.
诬奏释义:捏造罪名向君王告发。
- 12.
诬执释义:谓捏造罪名,加以陷害。宋 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窃伏思念,自忝禁近,三年之间,臺諫言臣者数四,只因发策草麻,罗织语言,以为谤訕,本无疑似,白加诬执。”《醒世姻缘传》第九回:“本月初六日,因 计氏 容 海姑子、郭姑子 到家,珍哥 诬执 计氏 与道士和尚有奸,挑唆 晁源 将 计氏 逼打休弃。”
- 13.
诬治释义:捏造罪名加以处治。
- 14.
诬讦释义:捏造罪名,加以攻讦。《宋书·蔡廓传》:“况人亡事远,追相诬訐,断以礼律,义不合关。”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十一月授通政使司副使,明年被旧属诬訐,吏议降四级调用矣。”《清史稿·高宗纪四》:“闰十月壬子,苏墧 以侵税诬訐,处斩。”
- 15.
辟杀释义:谓制造罪名而杀之。《左传·襄公八年》:“郑 羣公子以 僖公 之死也,谋 子駟。子駟 先之。夏四月庚辰,辟杀 子狐、子熙、子侯、子丁。”杜预 注:“辟,罪也。加罪以戮之。”
- 16.
造罪释义:⒈犹犯罪。《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凡夫造罪若 须弥,从来不觉总不知。”《太平广记》卷一百引 唐 牛肃《纪闻》:“僕之妻侄 屈突仲任 造罪无数,今召入对事,其人年命亦未尽,欲放之去。”明 屠隆《綵毫记·游翫月宫》:“文士好弄笔端,妄言造罪。”⒉犹受罪。沙汀《淘金记》二:“说起来两块三块的,看买得到一碗米么!不是庄稼做垮杆了,那个来吃这碗造罪饭啊。”
- 17.
飞冤驾害释义:无中生有,捏造罪名陷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