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剥 [qiāo bāo]
1. 敲诈剥削。
敲剥 引证解释
⒈ 敲诈剥削。
引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安徽 百姓穷,禁得住几回敲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这些九姓胡对东西方贸易的大利当然看得眼红,他们……获利总是极厚,厚利的来源主要是敲剥 唐 人。”
敲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刻敲释义:勒索敲剥。
- 2.
敲剥释义:敲诈剥削。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安徽 百姓穷,禁得住几回敲剥!”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这些九姓胡对东西方贸易的大利当然看得眼红,他们……获利总是极厚,厚利的来源主要是敲剥 唐 人。”
- 3.
敲磨释义:犹敲剥。
- 4.
沿纳释义:唐 宋 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亦称“杂变”。《文献通考·田赋四》:“南唐 正赋之外,所取不一。宋 因之,名曰沿纳……在后,沿纳之赋,多从蠲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明道二年》:“自 唐 以来,民计田输赋外,增取他物,復折为赋,谓之杂变,亦谓之沿纳,名品烦细。”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五代 十国 时期,各割据国巧立名目,敲剥财物,设置多种苛捐杂税。宋 朝统一后,全部承袭下来,统称之为‘杂变’,又叫‘沿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