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战 大战的意思
zhàn

大战

简体大战
繁体大戰
拼音dà zhàn
注音ㄉㄚˋ ㄓ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zhàn,(1) 打仗。【组词】: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组词】:论战。争战。(3) 发抖。【组词】:战抖。寒战。胆战心惊。(4) 姓。

基本含义

指规模庞大、激烈的战斗或战争。

大战的意思

大战 [dà zhàn]

1. 指战争规模巨大。

大战爆发之后,他一家流离失所。

[ large-scale war; ]

2. 剧烈的战斗。

大战势在必发。

[ fight a large-scale or severe war; ]


国语词典

大战 [dà zhàn]

⒈ 大规模的战争。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星际大战」。

⒉ 激烈的作战。

《三国演义·第二回》:「是时曹操自跟皇甫嵩讨张梁,大战于曲阳。」


大战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战役释义: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或全部目的,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的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作战行动。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其规模大小决定于双方参加兵力的多少。
    • 2.
      战争释义: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斗争。是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相互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政治的继续。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与“和平”相对。

大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能埂释义:万能埂Airedale身高约 56万能埂61公分,是埂类中最大型的,俗称『埂之王』.生性凶暴,力量很大,原种是英国约克夏犬.一般做为看门犬及猎犬,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做为通讯犬.。
    • 2.
      三八线释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1945年7月美苏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协议,以北纬38° 线作为苏美在朝鲜半岛对日受降范围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三八线由此而得名。三八线后成为南北朝鲜的大致分界线。
    • 3.
      三大战役释义: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 辽沉、淮海、平津 战役。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
    • 4.
      世界大战释义:敌对国家集团之间,在世界范围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已经发生的世界大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5.
      东条英机释义:(1884— 1948)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主要战犯。历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关东军参谋长、陆军大臣、日本军队参 谋总长、日本首相兼陆相、外相等。曾参加侵华战争,并参与发动太平洋战争。1948年11月由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 6.
      两军对峙释义:意思是大战在即,两方敌对的人马已经蓄势待发,即将展开厮杀。
    • 7.
      两珥释义:指日、月两旁的光晕。 古代认为是灾变的征兆。《宋书·五行志五》:“晋愍帝 建武 元年正月庚子,白虹弥天,三日并照,日有重晕,左右两珥。”《隋书·天文志下》:“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天下大战。”《宋史·钦宗纪》:“﹝ 靖康 元年二月﹞丁未,日有两珥。”
    • 8.
      乘胜追击释义: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 9.
      二战释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
    • 10.
      京口释义:江苏镇江的古称。 三国时孙权于公元208年在京岘山东筑城,其城凭山临江,故习称京口。东晋末,孙恩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与刘裕大战于此。
    • 11.
      伏尔加格勒释义:原名察里津,后名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现名。俄罗斯城市。位于该国欧洲部分南部,临伏尔加河。是重要工业基 地和水陆交通中心。国内战争时期的察里津保卫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在这 里进行的。
    • 12.
      保安团释义:⒈旧中国地方上建的保安武装。⒉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地方组织。
    • 13.
      先锋派艺术释义: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之一。广义的泛指最新的、具有反叛性的文学艺术现象,狭义的则特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欧洲出现的、反对艺术体制和艺术自律的一些艺术流派。
    • 14.
      八大锤释义:戏曲剧目。 宋代故事戏。叙述宋朝岳飞被金兀朮义子陆文龙所败,参军王佐断臂诈降,赴金营说服陆文龙归宋,并与岳飞连手,大破金兵。剧中宋将岳云、严成方、狄雷、何元庆都使用双锺,所以剧名称为“八大锤”。亦称为“断臂说书”、“朱仙镇”、“车轮大战”。
    • 15.
      六事释义:⒈上古指领兵的六卿。《书·甘誓》:“大战于 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孔 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唐 白居易《忆晦叔》诗:“六事尽思君作伴,几时归到 洛阳 来。”宋 曾巩《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备,谁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将非六事之人,歷世以来,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势之难行。”⒉相传 商 初天下大旱,汤 曾祷于 桑林,以六事自责。《荀子·大略》:“汤 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
    • 16.
      六月起义释义:法国1848年革命期间巴黎工人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 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于工人压力,开办“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但另一方面又暗中积聚力量,阴谋打击工人阶级。6月22日,政府下令解散国家工厂,失业工人走投无路。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建立“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26日,起义失败。马克思称这次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 17.
      冯玉祥释义:(1882— 1948)爱国将领。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曾先后在北洋陆军中任旅长、师长等职。1924年在第 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6年9月,当国民革命军攻 抵武汉时,在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宣布所部集体加入国民革命军。1927年5月在西安就任国民革命军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曾参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活动。1928年起,因与蒋介石集团发生冲突,举兵反 蒋,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
    • 18.
      凡尔登战役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16年,德军进攻法国东北部的最大要塞凡尔登,想从中央一举突破法军防线,法军顽强防守,粉碎了德军的计划。此役双方损失约一百万人。从此,“凡尔登”成为坚固堡垒的代名词。
    • 19.
      凡尔赛和约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的参加国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签订的对德和约。规定分割德国领土、瓜分原属德国的所有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中国本来是战胜国,和约却规 定把战前德国在中国的特权移交给日本。中国政府未签字。参见〔巴黎和会〕
    • 20.
      北庭释义:⒈指 汉 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復上求灭北庭。”⒉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宋 陆游《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诗:“东阁羣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明 都穆《都公谈纂》卷下:“景泰 间,广陵伯 刘安 守 大同,郭登 为参将,时 英宗 在北廷。”清 孙枝蔚《春晚》诗:“送春画阁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⒊唐 方镇名。属 陇右道。以其治所在 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 北庭 都护,故通称 北庭。辖西北 伊、西、庭 三州及 北庭都护府 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 回纥,继入 吐蕃。唐

大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能埂释义:万能埂Airedale身高约 56万能埂61公分,是埂类中最大型的,俗称『埂之王』.生性凶暴,力量很大,原种是英国约克夏犬.一般做为看门犬及猎犬,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做为通讯犬.。
    • 2.
      三八线释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1945年7月美苏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协议,以北纬38° 线作为苏美在朝鲜半岛对日受降范围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三八线由此而得名。三八线后成为南北朝鲜的大致分界线。
    • 3.
      三大战役释义: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 辽沉、淮海、平津 战役。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
    • 4.
      世界大战释义:敌对国家集团之间,在世界范围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已经发生的世界大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5.
      东条英机释义:(1884— 1948)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主要战犯。历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关东军参谋长、陆军大臣、日本军队参 谋总长、日本首相兼陆相、外相等。曾参加侵华战争,并参与发动太平洋战争。1948年11月由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 6.
      两军对峙释义:意思是大战在即,两方敌对的人马已经蓄势待发,即将展开厮杀。
    • 7.
      两珥释义:指日、月两旁的光晕。 古代认为是灾变的征兆。《宋书·五行志五》:“晋愍帝 建武 元年正月庚子,白虹弥天,三日并照,日有重晕,左右两珥。”《隋书·天文志下》:“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天下大战。”《宋史·钦宗纪》:“﹝ 靖康 元年二月﹞丁未,日有两珥。”
    • 8.
      乘胜追击释义: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 9.
      二战释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
    • 10.
      京口释义:江苏镇江的古称。 三国时孙权于公元208年在京岘山东筑城,其城凭山临江,故习称京口。东晋末,孙恩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与刘裕大战于此。
    • 11.
      伏尔加格勒释义:原名察里津,后名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现名。俄罗斯城市。位于该国欧洲部分南部,临伏尔加河。是重要工业基 地和水陆交通中心。国内战争时期的察里津保卫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在这 里进行的。
    • 12.
      保安团释义:⒈旧中国地方上建的保安武装。⒉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地方组织。
    • 13.
      先锋派艺术释义: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之一。广义的泛指最新的、具有反叛性的文学艺术现象,狭义的则特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欧洲出现的、反对艺术体制和艺术自律的一些艺术流派。
    • 14.
      八大锤释义:戏曲剧目。 宋代故事戏。叙述宋朝岳飞被金兀朮义子陆文龙所败,参军王佐断臂诈降,赴金营说服陆文龙归宋,并与岳飞连手,大破金兵。剧中宋将岳云、严成方、狄雷、何元庆都使用双锺,所以剧名称为“八大锤”。亦称为“断臂说书”、“朱仙镇”、“车轮大战”。
    • 15.
      六事释义:⒈上古指领兵的六卿。《书·甘誓》:“大战于 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孔 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唐 白居易《忆晦叔》诗:“六事尽思君作伴,几时归到 洛阳 来。”宋 曾巩《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备,谁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将非六事之人,歷世以来,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势之难行。”⒉相传 商 初天下大旱,汤 曾祷于 桑林,以六事自责。《荀子·大略》:“汤 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
    • 16.
      六月起义释义:法国1848年革命期间巴黎工人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 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于工人压力,开办“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但另一方面又暗中积聚力量,阴谋打击工人阶级。6月22日,政府下令解散国家工厂,失业工人走投无路。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建立“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26日,起义失败。马克思称这次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 17.
      冯玉祥释义:(1882— 1948)爱国将领。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曾先后在北洋陆军中任旅长、师长等职。1924年在第 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6年9月,当国民革命军攻 抵武汉时,在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宣布所部集体加入国民革命军。1927年5月在西安就任国民革命军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曾参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活动。1928年起,因与蒋介石集团发生冲突,举兵反 蒋,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
    • 18.
      凡尔登战役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16年,德军进攻法国东北部的最大要塞凡尔登,想从中央一举突破法军防线,法军顽强防守,粉碎了德军的计划。此役双方损失约一百万人。从此,“凡尔登”成为坚固堡垒的代名词。
    • 19.
      凡尔赛和约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的参加国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签订的对德和约。规定分割德国领土、瓜分原属德国的所有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中国本来是战胜国,和约却规 定把战前德国在中国的特权移交给日本。中国政府未签字。参见〔巴黎和会〕
    • 20.
      北庭释义:⒈指 汉 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復上求灭北庭。”⒉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宋 陆游《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诗:“东阁羣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明 都穆《都公谈纂》卷下:“景泰 间,广陵伯 刘安 守 大同,郭登 为参将,时 英宗 在北廷。”清 孙枝蔚《春晚》诗:“送春画阁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⒊唐 方镇名。属 陇右道。以其治所在 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 北庭 都护,故通称 北庭。辖西北 伊、西、庭 三州及 北庭都护府 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 回纥,继入 吐蕃。唐

大战造句

1.二次大战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彰明较着,世人皆知。

2.大战役以后,内柔外刚的他已不堪一击。

3.曾哄动一时的深水湾警匪大战,应列入十大新闻之一。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独裁者希特勒攻城略地,横行欧洲,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5.作为指挥员,大战之前还沉吟不决,这怎么了得。

6.大战一触即发,将士们枕戈待旦,一刻也不敢松懈。

7.大战前的夜晚万籁俱寂,这是大战前的前的宁静。

8.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席卷欧洲各国,不可一世,但最终还是走上了历史的被告席。

9.大战役结束后,蒋家王朝的统治已是岌岌可危,不可终日。

10.大战役以后,内柔外刚的他已不堪一击。

11.我军势如破竹,接连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平息后,西方列强又卷土重来,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3.冬天,村民厉兵秣马,修渠、整地、积肥,准备开春大战一场。

14.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名噪一时。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天皇见日本国大势已去,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1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日本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17.时间长、规模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

18.孙悟空和白骨精狭路相逢,在山前大战起来。

19.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都是罪不容诛的头号战犯。

20.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罪大恶极。

大战(daz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战是什么意思 大战读音 怎么读 大战,拼音是dà zhàn,大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