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 [sū yóu]
1. 从牛奶、羊奶中提出来的脂肪。
英[butter;]
酥油 引证解释
⒈ 泛指牛奶或羊奶内提炼出来的脂肪。
引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铩国》:“段食之体,出定便谢,宜以酥油灌注,令得滋润,然后鼓击,警悟定心。”
⒉ 蒙 藏 等族人民的一种食品。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杓搅动,冷却后凝结在上面的一层就是酥油。可和入茶水和糌粑中食用,也可点灯或作其他用途。
引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八幕:“那地方可好着咧!有酥油糌粑,还有大群大群的牦牛。”
国语词典
酥油 [sū yóu]
⒈ 一种从牛奶提炼出来的脂肪。可供作食品或油灯燃料。
酥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死牛释义:旧时 藏 族地区的一种高利贷形式,以牛为本贷放给农奴,牛死后仍须付利,故称“不死牛”。 《新华半月刊》19513:“在高利贷中有一种叫‘不死牛’的,就是世世代代还不清的债,被强迫贷放了这种牛的农奴,每年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酥油,牛死后酥油照交。”
- 2.
凝酥释义:⒈凝冻的酥油。比喻积雪。唐 白居易《雪中即事答微之》诗:“北市风生飘散麪,东楼日出照凝酥。”⒉凝冻的酥油。形容美人细嫩润泽的皮肤。宋 苏轼《薄命美人》诗:“双颊凝酥髮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清 陈维崧《解语花·咏美人捧茶和王元美韵》:“沉香亭婢,只领略凝酥佳丽。”
- 3.
多马释义:⒈指古代宴会投壶时,胜者多得筹码。 “马”字今作“码”。⒉藏语译音词。用酥油和糌粑作的塔形供品。
- 4.
大段释义:⒈大部分。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羊》:“﹝乳皮﹞下汤又研,亦下冷水,纯是好酥。接取,作团,与大段同煎矣。”大段,指抨酥时所得的大量酥油。宋 陈师道《后山丛谈》卷一:“邢 洛 之北,游骑侵掠。大名 东北县分,老小大段惊移。”⒉形容数量多。清 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夫我竭此大段心思,不可不谓经营惨澹,而人莫之则傚者,其故何居?”⒊重要的;主要的。唐 张固《幽闲鼓吹》:“后有大段事,勿与少年郎议之。”《朱子语类》卷十三:“世事无时是了,且拣大段,无甚紧要底事,不要做。”⒋犹大略,大体。《朱子语
- 5.
熬茶释义:⒈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称为熬茶。⒉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
- 6.
牛酥释义: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酥油。
- 7.
糌粑释义:把青稞麦炒熟磨成的面,吃时加上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合,再捏成团儿。是藏族人的主食。
- 8.
蚕纱饼释义:一种以酥油制成的薄饼。
- 9.
酥油释义:从牛奶或羊奶内提取出来的脂肪。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搅动,冷却后凝结在上面的一层就是酥油。
- 10.
酥油花释义:藏族的一种艺术品,用掺和各种颜料的酥油雕塑成的各种人物、风景、花卉、鸟兽等。
- 11.
酥油茶释义:藏族、蒙古族地区的一种饮料,用酥油、砖茶、盐等制成。
- 12.
酥灯释义:用酥油点的灯。
- 13.
醍醐灌耳释义: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 14.
钻冰求酥释义: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 15.
青稞糌粑释义:是高原民族的主食,是藏民族食品四宝,位居糌粑、酥油、茶叶、牛羊肉之首,由一种炒熟的青稞粒磨制而成。
- 16.
风酥雨忆释义:在酥油一般的烟雨微风中,安静的回忆。
- 17.
香扑扑释义:犹香喷喷。克非《春潮急》二十:“列位,这迷心汤元,可是一宗怪物:瞧起来白生生,摸到手软绵绵,闻在鼻香扑扑,吃到嘴甜蜜蜜,骨子里却甚是厉害。”《人民文学》1974年第9期:“酥油香茶热呼呼,阿香美酒香扑扑。”
- 18.
马思哥油释义:酥油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