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 [fáng xuán líng]
1. 唐初大臣。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隋末进士。后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在玄武门之变中,助李世民得帝位。先为中书令,后任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善谋划,与杜如晦有“房谋杜断”之称。后封梁国公。
房玄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儒师释义:⒈博雅淳正的师傅。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房玄龄大有誉》:“ 房玄龄 幼稚日, 王通 説其文,谓:‘此细眼奴,非立忠志则为乱贼,辅帝者则为儒师。’绰有大誉矣。”⒉元 明 时称官学的教官。《续文献通考·学校四》:“凡儒师之命於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州置之;命於礼部及行省与宣慰司者,曰学正、山长、学録、教諭,州、县及书院置之。”
- 2.
凌烟阁释义:封建王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唐太宗 贞观 十七年画功臣像于 凌烟阁 之事最著名。北周 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 凌烟 之阁,言念旧臣;出 平乐 之宫,实思贤傅。”唐 刘肃《大唐新语·褒锡》:“贞观 十七年,太宗 图画 太原 倡义及 秦 府功臣 赵公 长孙无忌、河间王 孝恭、蔡公 杜如晦、郑公 魏徵、梁公 房玄龄、申公 高士廉、鄂公 尉迟敬德、郧公 张亮、陈公 侯君集、卢公 程知节、永兴公 虞世南、渝公 刘政会、莒公 唐俭、英公 李勣、胡公 秦叔宝 等二十四人於 凌烟阁,
- 3.
剔目释义:剜出眼珠。《新唐书·列女传·房玄龄妻卢》:“玄龄 微时,病且死,諉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卢 泣入帷中,剔一目示 玄龄,明无它。”后用以为对丈夫忠贞不二的典故。明 无名氏《玉环记·逼女更夫》:“今虽不及剔目断臂之贞廉,亦可守事亲敬夫之道理。”《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亚仙 闻唱,知是 郑郎 之声,收留在家,綉繻裹体,剔目劝读,一举成名,中了状元,亚仙 直封至一品夫人。”
- 4.
宫徵释义:⒈古代五音中宫音与徵音的并称。汉 刘向《说苑·善说》:“雍门子周 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三国 魏 嵇康《琴赋》:“羽角俱起,宫徵相证。”唐 杜牧《感怀诗》:“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清 赵翼《偶书》诗:“两耳未甚聋,已难辨宫徵。”⒉泛指乐曲。宋 秦观《点绛唇》词:“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清 洪昇《长生殿·传概》:“先圣不曾删《郑》《卫》,吾儕取义翻宫徵。”⒊泛指声调。南朝 齐 陆厥《与沉约书》:“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唐 房玄龄《谏伐高丽表》:“文锋
- 5.
宿耻释义:旧耻;积年的耻辱。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道祐有德兮,吴 卒自屠。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后汉书·班超传》:“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讎。”《旧唐书·房玄龄传》:“未经旬月,即拔 辽东,前后虏获,数十万计,分配诸州,无处不满。雪往代之宿耻,掩 崤陵 之枯骨,比功较德,万倍前王。”
- 6.
府朝释义:⒈官署;王府。晋 卢谌《与司空刘琨书》:“事与愿违,当忝外役,遂去左右,收迹府朝。”《晋书·刘琨传》:“琨 翦除荆棘,收葬枯骸,造府朝,建市狱。”《旧唐书·房玄龄传》:“太宗 尝至 隐太子 所,食,中毒而归,府中震骇,计无所出。玄龄 因谓 长孙无忌 曰:‘……大乱必兴,非直祸及府朝,正恐倾危社稷。’”⒉指公府的厅堂。《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四年》“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元 胡三省 注:“郡听事曰郡朝,公府听事曰府朝。”
- 7.
彫弛释义:败坏废弛。 《新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赞》:“兴大乱之餘,纪纲彫弛,而能兴仆植僵,使号令典刑粲然罔不完,虽数百年犹蒙其功,可谓名宰相。”
- 8.
房杜释义:唐 名相 房玄龄、杜如晦 的并称。
- 9.
房谋杜断释义: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 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 10.
房魏释义:⒈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与魏徵的并称。 两人皆出河汾门下,并为唐初敢于直谏的大臣。⒉以房魏代称贤相。
- 11.
断屠月释义:唐 律以每年正、五、九月为停止执行死刑的月份。 明 陆深《传疑录》:“唐 朝新格,又以正月、五月、九月为忌月,至今仕宦上任避之。此本无谓,房玄龄 等损益《隋律》,亦存之以不行刑,谓之断屠月。”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断屠月禁杀日》:“《唐律》……断屠月及假日并不得奏决死刑,断屠月谓正月、五月、九月。”
- 12.
断表释义:拒不接受所上章表。《晋书·朱序传》:“序 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詔断表,遂輒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詔原不问。”《南史·梁纪下·元帝》:“时巨寇尚存,帝未欲即位,而四方表劝,前后相属,乃下令断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戊午,加左僕射 房玄龄 太子少师。玄龄 ……深畏满盈,上表请解机务;上不许。玄龄 固请不已,詔断表,乃就职。”胡三省 注:“今之让官者,来表三让,敕断来章,则閤门不復受其表,即 唐 制之断表也。”
- 13.
昂霄释义:高入霄汉。形容出人头地或才能杰出。《新唐书·房玄龄传》:“僕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宋 陆游《陵霄花》诗:“古来豪杰少人知,昂霄耸壑寧自期。”宋 陈亮《祭叶正则母夫人文》:“昔余识夫人之子於穉年,固已得其昂霄耸壑之气。”
- 14.
显状释义:指公开确定的婚约。《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八年》:“房玄龄 等奏称:‘许嫁 陆氏,无显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爽 亦表言初无婚姻之议。”
- 15.
杜房释义:唐 杜如晦、房玄龄 的并称。
- 16.
没地释义:⒈人死埋葬于地下。借指寿终,死。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 许,无寧兹 许公 復奉其社稷”。南朝 梁 江淹《恨赋》:“至乃 敬通 见抵,罢归田里……齎志没地,长怀无已。”《新唐书·房玄龄传》:“上含怒意决,羣臣莫敢諫,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⒉谓导致覆灭的危险地形。《六韬·战骑》:“所从入者隘,所从出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⒊沦陷的国土。《宋书·萧思话传》:“汉中 平,悉收没地,置戍 葭萌水。”亦指失去国土。唐 黄滔《景阳井赋》:“御天失措,
- 17.
狡数释义:狡诈的权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房玄龄 以 淹 多狡数,恐其教导 建成,益为 世民 不利。”
- 18.
疏躁释义:偏激浮躁。《新唐书·萧瑀传》:“贞观 初,房玄龄、杜如晦 新得君,事任稍分,瑀 不能无少望,乘罅切詆,辞旨疏躁。太宗 怒,废于家。”《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初,帝为 会稽王,娶 王述 从妹为妃,坐世子 道生 及弟 俞生。道生 疏躁无行,母子皆以幽废死。”
- 19.
登瀛洲释义: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唐 李肇《翰林志》:“唐 兴,太宗 始於 秦王 府开文学馆,擢 房玄龄、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於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胡三省 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人不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亦省作“登瀛”。宋 刘克庄《哭毛易甫》诗:“垂二十年犹入幙,后三四榜尽登 瀛。”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皆侥倖耳。”
- 20.
端揆释义: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南史·谢举传》:“虽屡居端揆,未尝肯预时政,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发明。”《旧唐书·房玄龄传》:“玄龄 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为 韩王 妃,男 遗爱 尚 高阳公主,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宋 司马光《<百官表>总序》:“三公端揆之贵,施於军校;衣紫执象之荣,被於胥史。”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梁书·沉约传》:“六朝人以僕射为端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