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能 [rèn néng]
1. 委用有才能的人。
任能 引证解释
⒈ 委用有才能的人。
引《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授方任能。”
孔颖达 疏:“任能,其所委任信能用之人也。”
俞樾 《群经平议·左传一》:“任能者,任用其才能之人也。”
《孔子家语·贤君》:“孔子 对曰:‘……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官贤任能,唯忠是与。事无专擅,请而后行。”
宋 陈亮 《酌古论三·吕蒙》:“孙权 克仗先烈,雄据 江 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任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任能释义:委用有才能的人。《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孔颖达 疏:“任能,其所委任信能用之人也。”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一》:“任能者,任用其才能之人也。”《孔子家语·贤君》:“孔子 对曰:‘……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晋 葛洪《抱朴子·良规》:“官贤任能,唯忠是与。事无专擅,请而后行。”宋 陈亮《酌古论三·吕蒙》:“孙权 克仗先烈,雄据 江 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 2.
妇闾释义:即女闾。《韩非子·难二》:“昔者 桓公 宫中二市,妇閭二百。”晋 葛洪《抱朴子·任能》:“齐桓 杀兄而立,鸟兽其行,被髮彝酒,妇閭三百,委政 仲父,遂为霸宗。”参见“女閭”。
- 3.
授方释义:教给为官之常法。《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 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杨伯峻 注:“授方者,授之以百官之常法也……不授以方,则无治法。”
- 4.
摧坚释义:摧折强暴;挫败坚强的敌军。汉 孔融《卫尉张俭碑铭》:“凌刚摧坚,视危如寧。”晋 葛洪《抱朴子·任能》:“夫劲弩难彀,而可以摧坚逮远;大舟难乘,而可以致重济深。”《宋史·张令铎传》:“我从军三十年,大小四十餘战,多摧坚陷敌,未尝妄杀一人。”明太祖《御赐(刘基)归老青田诏书》:“至如用征四方,摧坚抚顺,尔亦助焉。”
- 5.
犯罪主体释义: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以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有一些罪的犯罪主体还要具备一定的身份,如贪污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单位成为犯罪主体时,不仅要判处罚金,还要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 6.
简贤释义:⒈轻慢贤能。 ⒉选用贤能。参见“简贤任能”。
- 7.
粃政释义: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晋 葛洪《抱朴子·任能》:“鲁 用 季子 二十餘年,内无粃政,外无侵削。”晋 郭璞《省刑书》:“官方不审,则粃政作。”《梁书·侯景传》:“诛君侧之恶人,清国朝之粃政。”
- 8.
责任能力释义: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和社会意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有这种能力的人应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故称责任能力。达到责任年龄,精神和智力正常的人都有责任能力。
- 9.
进贤拔能释义: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10.
进贤星释义:星名。 旧云进贤星现,主卿相进贤任能。《南齐书·天文志下》:“十月丙戌,太白行在进贤星西南四寸,为犯。”唐 独孤及《送张徵君寅游江南序》:“初,贞元 二年,进贤星明,於是夫子与 广陵 马曾,俱以元纁辟焉。”
- 11.
进贤用能释义: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同“进贤任能”。
- 12.
进贤达能释义:犹言进贤任能。 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13.
进贤进能释义: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14.
选贤与能释义: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 15.
选贤举能释义: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 16.
限责释义:⒈是指公司集团限制责任的手段的专有名词。⒉是指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包括14周岁以下的,14以下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