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刻本 刻本的意思
běn

刻本

简体刻本
繁体
拼音kè běn
注音ㄎㄜˋ ㄅ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è,(1) 雕,用刀子挖。【例句】: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组词】:五点一刻。(3) 时间。【组词】: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组词】: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5) 不厚道。【组词】:刻毒。刻薄。尖刻。苛刻。(6) 同“克”。

běn,(1) 草木的根。【例句】: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例句】: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组词】:草本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组词】:本部。本体。(5) 原来。【组词】:本来。本领。(6) 自己这方面的。【组词】: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基本含义

指雕刻的书籍,也可引申为指人的本性或品行。

刻本的意思

刻本 [kè běn]

1. 刻版印刷的书籍版本。

[block-printed edition;]

刻本 引证解释

⒈ 刻板印刷的书籍。亦指版本。

元 无名氏 《广客谈》:“因取刻本摹写,以补其闕。”
《老残游记》第三回:“这是部 宋 版 张君房 刻本的《庄子》。”
周祖谟 《<鉅宋广韵>前言》:“宋 本《广韵》流传至今的大都为 南宋 国子监刻本。”


国语词典

刻本 [kè běn]

⒈ 雕板印成的书籍。如宋刻本、元刻本

《老残游记·第三回》:「这是部宋版张君房刻本的庄子,从那里得来的?」


刻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京本释义:指京刻本图书,区别于蜀本、杭本、闽本等。
    • 2.
      传摹释义:摹拓;传写临摹。宋 文有年《题元子故宅》诗:“松煤狼籍楮山赭,空谷雷响工传摹。”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唐 宋 浮沉之业,遗裔之所世藏,往往钞録传摹,人所吝恡,间有刻本,率寡完篇。”
    • 3.
      伪本释义:指冒充名画真迹或原书真本的描摹本或翻刻本。
    • 4.
      元元皇帝释义:即玄元皇帝。 唐朝 尊道教始祖 老君 为 玄元皇帝。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道教》:“国朝以 李氏 出自 老君,故崇道教…… 高宗 乾封 元年,还自 岱岳,过 真源县,诣 老君 庙,追尊为 元元皇帝。”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元元皇帝,天下之圣人;文宣王,古今之圣人;释迦如来,西方之圣人。”元本作“玄”,清 刻本避讳改。
    • 5.
      公使库本释义:官刻本。
    • 6.
      兼义释义:“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 阮 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阮元 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 宋 之间,以疏附於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见《〈周易注疏〉校勘记》卷一。
    • 7.
      刊本释义:刻本:原刊本。 宋刊本。
    • 8.
      前明释义:清 代人对 明 代的称呼。清 叶廷琯 《吹网录·胡注失收考异》:“然单行本仅有前 明 刻本,字句亦有脱误。”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圆明园 为前 明 懿戚 徐伟 别墅旧址。”
    • 9.
      剑南诗稿释义:别集名。南宋陆游著。八十五卷。为纪念蜀中生活,故名。今有明刻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
    • 10.
      劈破玉释义:民间曲调名。 流行于 明 代中叶以后。一般为九句五十一字。与《挂枝儿》相似,仅末尾二句重迭一次。万历 年间刻本《大明春》所载《挂枝儿》即《劈破玉》。
    • 11.
      十行本释义:指 南宋 时的《十三经注疏》木板刻本。 每面十行,故称。
    • 12.
      原刻释义:初刻本。
    • 13.
      原本释义:⒈底本;原稿(区别于传抄本)。⒉初刻本(区别于重刻本)。⒊翻译所根据的原书。⒋原来;本来:他原本是学医的,后来改行搞戏剧。
    • 14.
      回鹘文释义:回鹘 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 属音素文字类型。主要通行于今 吐鲁番盆地 及中亚 楚河 流域。字母分字头、字中、字尾。字体分刻本体、写经体、草体三种。留存至今的用这种文字书写的碑铭和文献有《九姓回鹘可汗碑》、《弥勒会见记》、《福乐智慧》、《金光明经》、《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高昌馆杂字》、《高昌馆来文》等,均对研究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历史有重要价值。
    • 15.
      坛山刻石释义:坛山 在 河北省 赞皇县,山壁刻有“吉日癸巳”四个篆字,相传为 周穆王 书。原刻石在 宋 皇祐 年间被州将 刘庄 凿取带走,久佚。宋 皇祐 五年 李中祐 摹刻本也已散失,现存有 南宋 重刻本。参阅 清 王昶《金石萃编》卷三。
    • 16.
      家塾刻本释义:旧时私宅家塾刻印的书。私家刻书起于 五代,两 宋 时日趋发达,到 明 清 而极盛。主要是传播自己的或自己所喜爱的著作。家刻本的特点是底本好、校勘精、刻工良、纸墨都是上乘。如 南宋 相台 岳 氏家塾的五经屡为后世翻刻。
    • 17.
      家塾本释义:见“家塾刻本”。
    • 18.
      市册释义:指古籍中的坊间刻本。清 姚鼐《孙渊如观察万卷归装图》诗:“自兴雕版易钞胥,市册虽多乱鲁鱼。”
    • 19.
      平水本释义:是历代最为藏书家、学者所珍视的宝若宋刻。 所以,已故著名版本学家赵万里先生云:“故称金刻本为‘平水本’,后世又称金人的文化为‘平水文化。’”并云:“金代刻本,相当于宋本。
    • 20.
      影钞释义:谓摹写旧时刻本、写本,点画、行款悉依原式。

刻本(keb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刻本是什么意思 刻本读音 怎么读 刻本,拼音是kè běn,刻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刻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