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境 一境的意思
jìng

一境

简体一境
繁体
拼音yī jìng
注音ㄧ ㄐ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jìng,(1) 疆界,边界。【组词】:境界。国境。入境。出境。边境。(2) 地方,区域,处所。【组词】:无人之境。佳境。环境。身临其境。(3) 状况,地步。【组词】:境况。顺境。逆境。困境。事过境迁。境遇。意境。

基本含义

形容景象、状态统一、一致。

一境的意思

一境 [yī jìng]

1. 一个地方。全境。一种境界。

一境 引证解释

⒈ 一个地方。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闕,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
《南史·王诞传》:“孙伯符 岂不欲留 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

⒉ 全境。

《后汉书·桥玄传》:“为 汉阳 太守,时 上邽 令 皇甫禎 有臧罪, 玄 收考髠笞,死於 冀市,一境皆震。”
《水浒传》第三十回:“快活林 一境之人,都知 武松 了得,那一个不来拜见 武松。”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余议用…… 顾亭林 《日知録》所谓一境通摊之法,以所少之数均分於合县田中行之。”

⒊ 一种境界。

《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是以三諦一境,法身之理常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
《碧岩录·评唱三》:“一机一境,一言一句,且图有箇入处。”


一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处释义:一处者。谓心专注一境而无他适也。
    • 2.
      一境释义:⒈一个地方。 晋 葛洪《抱朴子·百里》:“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闕,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南史·王诞传》:“孙伯符 岂不欲留 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⒉全境。《后汉书·桥玄传》:“为 汉阳 太守,时 上邽 令 皇甫禎 有臧罪,玄 收考髠笞,死於 冀市,一境皆震。”《水浒传》第三十回:“快活林 一境之人,都知 武松 了得,那一个不来拜见 武松。”清 冯桂芬《江苏减赋记》:“余议用…… 顾亭林《日知録》所谓一境通摊之法,以所少之数均分於合县田中行之。”⒊一种境界。《景德传灯录·
    • 3.
      一滴禅释义: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 语本 宋 本觉《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 曹溪 一滴水?’眼 曰:‘是 曹溪 一滴水。’韶 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宋 唐庚《梦泉》诗:“虽无十丈花,中有一滴禪。”
    • 4.
      七觉分释义: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捨觉分(捨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 5.
      佛法三昧释义:佛教中的“三昧”是梵语之音译,又作三摩地、三摩提等。中文意思是“定、正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等持”等。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定,这种状态称为“三昧”。
    • 6.
      刑杀释义:处以死刑。《周礼·秋官·掌囚》:“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之。”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视一境如一室,刑杀其下,不啻僕畜,厚加剥夺,名为进奉,其实贡入之数百一焉。”宋 刘筠《刑法叙略》:“掌囚掌守囚及刑杀。”
    • 7.
      层递释义:⒈层层递进。严复《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⒉逐级递送。《清史稿·刑法志三》:“凡诉讼在外由州县层递至於督抚,在内归总於三法司。”⒊修辞格的一种。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意思。
    • 8.
      怨抑释义:怨恨抑郁。前蜀 杜光庭《第二上表》:“致一境之生灵,衔积年之怨抑。”宋 周邦彦《月下笛》词:“谁知怨抑?静倚官桥吹笛。”叶圣陶《倪焕之》二:“他想自己是到了登场的时刻了,装扮好了,怀着怯弱的怨抑的心情踅上去。”
    • 9.
      损败释义:⒈损失;损坏;破损。晋 葛洪《抱朴子·百里》:“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闕,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济阳 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隋书·食货志》:“每年收积,勿使损败。”《元典章·户部七·至元新格》:“诸官物出给,先儘远年。其现在数多用处数少不堪久贮者,速申该上司作急支发,毋致损败。”⒉遭受祸患,身败。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轻薄……有盛名而免过患者,时復闻之,但其损败居
    • 10.
      条章释义:⒈条例规章。《后汉书·童恢传》:“﹝ 恢 ﹞除 不其 令……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静,牢狱连年无囚。”宋 陈亮《三国纪年序》:“魏 之条章法度,晋 承之以有天下。”明 陆深《停骖录摘抄续》:“军将征讨所到,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备有条章。”章炳麟《文学总略》:“《魏氏春秋》言 亮 作《八务》《七式》《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⒉指条约。清 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且 范斯法尼 之会,诸国虽共订条章,而 西班牙 与 荷兰 另有 孟斯德 之约。”
    • 11.
      禅定释义:⒈佛教禅宗修行方法之一。 一心审考为禅,息虑凝心为定。佛教修行者以为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安稳、观照明净的境地,即为禅定。又禅为色界天之法,定为无色界天之法。依其入定程度的浅深,并有四禅(色界定)、四定(无色界定)的区分。⒉谓坐禅习定。
    • 12.
      符篆释义:⒈加有官府印信的文书。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由是诸侯敢自为旨意,有罗列儿孙以自固者,有开导蛮夷以自重者,省寺符篆,固於几阁,甚者碍旨詔,视一境如一室,刑杀其下,不啻僕畜。”⒉符箓上所用的文字符号。宋 周密《齐东野语·野婆》:“徭 人集众刺杀之,至死以手护腰间不置,剖之得印方寸,莹若苍玉,字类符篆,不可识,非鑴非鏤,盖自然之文。”明 陶宗仪《辍耕录·漱芳亭》:“他日 伯雨 往謁诸公,惟 虞先生 不言儒者事,只问道家典故,虽答之,或不能详。末问:‘能作几家符篆?’曰:‘不能。’”⒊指符箓。明 郎瑛《七
    • 13.
      粉骨释义:粉身碎骨,不惜生命。 《南齐书·王僧虔传》:“一门二世,粉骨卫主,殊勋异绩,已不能甄,常阶旧途,復见侵抑。”《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臣寧堪粉骨,报命讎门。乞 江 西一境,受臣控督。”宋 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愿与 軾 洗心改过,粉骨报效。”
    • 14.
      静虑释义:⒈涤除一切杂念。⒉静心思考。⒊佛教语。犹禅定。谓坐禅时住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 15.
      顔乌释义:古代传说中的孝子。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十:“柬阳 颜乌 以纯孝著闻。后有羣乌衔鼓,集 颜 所居之村,乌口皆伤。一境以为 颜 至孝,故慈乌来萃。衔鼓之异,欲令聋者远闻,即於鼓处立县而名为‘乌伤’,王莽 改为 乌孝,以彰其行跡云。”

一境(yij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一境是什么意思 一境读音 怎么读 一境,拼音是yī jìng,一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