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 [liàn qiú jūn]
1. 连接成链形的球菌。猩红热和很多炎症、化脓性疾病都是这类细菌引起的。
链球菌 引证解释
⒈ 连接成链形的球菌。猩红热和很多炎症、化脓性疾病都是这类细菌引起的。
国语词典
链球菌 [liàn qiú jūn]
⒈ 一种微生物。革兰氏阳性球菌,以排列成链状而得名。区分为α型及β型等,以β型的致病性较大。可引起扁桃腺炎、腥红热、风湿热等。盘尼西林、红霉素等抗生素,对其抑制效果佳。
链球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毒释义:病,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的小淋巴管引起。最常发病的部位是面部和小腿。症状是突发高热,病变部分呈片状红斑,疼痛,发热,与正常组织之间界限很清晰。
- 2.
喉痧释义:中医学病名。 即猩红热。主要症状为高热,咽喉肿痛发炎甚至溃烂,全身伴有呈猩红色痧点。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 3.
扁桃体炎释义:俗称扁桃腺炎。由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扁桃体炎症。多发生于受凉或过度疲劳后,常见于青少年。有咽疼、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多次发作易成慢性,可能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此时宜做摘除手术。
- 4.
猩红热释义: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传染。患者多为2—8岁的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咽痛,由头颈到躯干四肢皮肤上依次出现小点状红疹,口围苍白,舌呈草莓状。
- 5.
脓疮释义:一种化脓性皮肤病,病原体是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很快变成水疱或脓疱,多发生于脸、颈、四肢等部位,患者多为儿童。通称为黄水疮。
- 6.
链球菌释义:排列成链状的一类球菌。其中溶血性链球菌易致病,如引起人的扁桃体炎、丹毒或牛的乳房炎等。
- 7.
霉素释义:霉素【别名】威他霉素、威斯他霉素、维生霉素。【制剂】注射用硫酸核糖霉素:每瓶5;1g。【用法用量】肌注:每日1霉素2g,分两次注射;小儿按体重每日20霉素40mg/kg,分1霉素2次给药。[2]【性状】常用其硫酸盐,为白色粉末,味微苦,易溶于水。水溶液(50μg/ml)的ph为0霉素5。在ph2霉素8范围内放置48小时无效价损失。[3]其他注射用硫酸核糖霉素【药理】抗菌谱与卡那霉素相似,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和部分的变形杆菌菌株有效,抗菌作用较卡那霉素略弱。本品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无效
- 8.
青霉素释义:抗生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 常用的是青霉素的钾盐或钠盐。对链球菌、淋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旧称盘尼西林。
- 9.
革兰氏阳性菌释义: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呈紫色的细菌。细胞壁没有脂多糖成分,能与龙胆紫(或结晶紫)牢固结合。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破伤风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