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fēng wù]
2. 风光景物。 晋 陶潜《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宋 张昇《离亭燕》词:“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瀟洒。”冰心《寄小读者》四:“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能不倾倒于 江 南之雅澹温柔。”
3. 风俗物产。宋 梅尧臣《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诗:“应见言风物,於今有贡虵。”瞿秋白《饿乡纪程》一:“想起 江 南的风物,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赋较厚呵。”郭沫若《孔雀胆》附录《<孔雀胆>资料汇辑》:“不仅为我把 梁王 妃的名字,把 通济桥 的废址,通同考查了出来,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地方风物,使我的剧本得到分外的充实。”
4. 特指风俗,习俗。《明史·西域传四·天方》:“马哈麻 墓后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颶风取水洒之即息。当 郑和 使西洋时,传其风物如此。”
风物 引证解释
⒈ 风光景物。
引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宋 张昇 《离亭燕》词:“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瀟洒。”
冰心 《寄小读者》四:“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能不倾倒于 江 南之雅澹温柔。”
⒉ 风俗物产。
引宋 梅尧臣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诗:“应见言风物,於今有贡虵。”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想起 江 南的风物,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赋较厚呵。”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孔雀胆>资料汇辑》:“不仅为我把 梁王 妃的名字,把 通济桥 的废址,通同考查了出来,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地方风物,使我的剧本得到分外的充实。”
⒊ 特指风俗,习俗。
引《明史·西域传四·天方》:“马哈麻 墓后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颶风取水洒之即息。当 郑和 使西洋时,传其风物如此。”
国语词典
风物 [fēng wù]
⒈ 风光景物。即风景。
引唐·张九龄〈高斋闲望言怀〉诗:「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
《宋史·卷二九二·张观传》:「居业尝过洛,嘉其山川风物。」
风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南乡子释义: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故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词,双调始自南唐冯延己词。单调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两平韵,后转为三仄韵;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韵。⒉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格律与词的双调五十六字体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 2.
句图释义:题有诗句的画图。 宋 王禹偁《潘阆咏潮图赞序》:“﹝ 李元 ﹞乃出轻綃,徵彩毫,写彼诗景,悬为句图。”宋 黄庭坚《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四时风物入句图,信知君家有 摩詰。”史容 注:“杨大年《谈苑》云:‘李昉 以司空致仕,畜五琴,皆以客为名。各为诗一章,画为图,传於好事者。’句图,盖此类也。”朱自清《<子恺画集>跋》:“这一集和第一集,显然的不同,便是不见了诗词的句图,而只留着生活的速写。”
- 3.
同甲释义:⒈谓同等坚固的铠甲。《管子·大匡》:“四年,修兵,同甲十万,车五千乘。”尹知章 注:“同甲,谓完坚齐等。”⒉同龄。同龄者其出生之年的甲子必同,故称。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书》:“成都 风物,非老者所宜。仲仪 虽为同甲,然心意壮鋭,谅可为乐,难以病夫忖度也。”宋 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旧游到处皆苍蘚,同甲惟君尚黑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 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
- 4.
季节释义:⒈季候和节气:春耕季节。 ⒉一年里的某一段有显著风物特征的时期:梅雨季节。严寒季节。
- 5.
实境释义:古典诗歌理论术语。 真切实在的境界。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细写风物都可谓之实境。
- 6.
寒燠释义:⒈冷热。《汉书·天文志》:“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燠。此寒燠之表也,故曰为寒暑。”《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雨旱寒奥,亦以风为本,四气皆乱,故其罚常风也。”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阴阳相沴,寒燠繆节。”清 赵翼《渔塘》诗:“维桑可御寒,维柳可纳凉,寒燠各有资,此亦经济方。”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而又因 成都平原,寒燠适中,风物清华,彼此都是外籍,又无聚族而居的排外恶习,自然不会发生嫉视异乡人的心理。”⒉借指时间。一寒一燠,代表一年。清 陈确《与刘伯绳
- 7.
小景释义:⒈自然风光的一角;小境界。 ⒉指小幅山水风物画。⒊指小型盆景。
- 8.
山囚释义: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语本 唐 柳宗元《囚山赋》:“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元 王恽《杂言寄中隐奉别后一粲》诗:“故园风物信如旧,柳子 初岂为山囚?”
- 9.
山家释义:⒈山野人家。《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太极殿 前作虎视。”唐 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明 高启《一剪梅·闲居》词:“竹门茅屋槿篱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清 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风物似山家。”⒉隐士。宋 梅尧臣《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诗:“一获山家赠,令吾媿汝曹。”清 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见后亦还之。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作山家之宝,亦以 郑公 故,非通例也。”魏野,见《宋史·隐逸传上》。⒊泛
- 10.
岭南派释义:现代中国画流派之一。 始创于 广东 番禺 高剑父(崙)、高奇峰(嵡)兄弟。他们早年师事花鸟画家 居廉,曾留学 日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 日本 和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多画 中国 南方风物,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丽,世称岭南派。
- 11.
怀恋释义:怀念:怀恋故园风物。
- 12.
扶育释义:抚育;培育。 《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復有纲纪。”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满洲 人所扶育起来的排外精神,终于在一九○○年的义和团骚动中达到最高峰。”瞿秋白《饿乡纪程》二:“我幼时虽有慈母的扶育怜爱,虽有 江 南风物、清山秀水……现在都成一梦了。”
- 13.
拽塌释义:⒈推倒;倒塌。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我则见连天的大厦,大厦,声剌剌,被巡军横拽塌。”元 汤式《普天乐·钱唐怀古》曲:“总是当年题诗处,料应来满目荒芜,亭臺拽塌,笙歌静悄,风物萧疎。”⒉糟蹋。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頽气了‘惜花春起早’,拽塌了‘爱月夜眠迟’,强风情不晓事。”
- 14.
故园释义:故乡:故园风物依旧。
- 15.
明远释义:⒈透彻而深刻。《晋书·贾充传》:“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武有折衝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⒉清朗而旷远。晋 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魏 黄初 二年 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 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
- 16.
月波楼释义:⒈古楼名。 旧址在 湖北省 东部、长江 北岸的 黄冈市 西。宋 王禹偁《月波楼咏怀》:“日日江楼上,风物得冥搜。何人名 月波,此义颇为优。”⒉古楼名。在 嘉兴府(今 浙江省 嘉兴市)西北城上。宋 朱敦儒《好事近》词:“吹笛 月波楼 中,有何人相识?”《明一统志·嘉兴府》:“月波楼 在府西北城上,下瞰 金鱼池。宋 元祐 中知州 令狐挺 建,政和 中 毛滂 重脩,自作记云:望而见月,其大不过如盘盂,然无有远近,容光必照,而秀泽国也。水滨之人,起居饮食,与水波接。令狐君 乃为此楼,以名 月波,意将揽取二者於一楼
- 17.
海龙君释义:即海龙王。 传说龙宫中多珠宝,因用以喻极豪富的人。《宣和书谱·钱鏐》:“﹝ 吴越国 钱鏐 ﹞号令一十三郡,垂四十年,修中州贡赋,籍无虚日,风物繁庶,族系侈靡,浙 人俚语目之曰‘海龙君’,言富盛若彼也。”清 翟灏《通俗编·禽鱼》:“今 浙 中犹有‘海龙君岂少宝’之谚。”
- 18.
玉笋释义:⒈亦作“玉笋”。 笋的美称。宋 杨万里《初三游翟园》诗:“不羞人面对风物,奈尔玉笋金柑何?”⒉喻英才济济。《新唐书·李宗闵传》:“俄復为中书舍人,典贡举,所取多知名士,若 唐冲、薛庠、袁都 等,世谓之玉笋。”宋 王禹偁《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捧詔瑶池下,辞班玉笋中。”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引 王梦楼《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吟诗喜得江山助,问字欣添玉笋围。”⒊喻女子手指。唐 韩偓《咏手》:“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宋 孙惟信《风流子》词:“记玉笋揽衣,翠囊亲赠,綉巾拭泪,金柳初攀。”元
- 19.
石井释义:穿石而成的井。 《神异经·东南荒经》:“东南有石井,其方百丈,上有二石闕。”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汾水》:“湘 东 阴山县 有 侯曇山,上有灵坛,坛前有石井,深数尺。”《广西风物志·柳侯祠》:“二进为中厅,有石井两口,古色斑驳,年代久远。”
- 20.
石洞释义:岩洞。北周 庾信《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根。”唐 曹唐《小游仙诗》之八三:“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元 刘詵《征夫叹》:“贼来多如云,石洞穿千嶅。”《广西风物志·榕荫古渡》:“对岸一山,卓然独秀,山上有一天然贯穿的石洞,名叫 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