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pú tí shù]
1. 印度的一种著名的榕属植物,因植株高大,寿命长和在经济用途上为虫胶的来源而著称,它与孟加拉榕的区别在于无支根。
英[pipal; pipal tree; pipul; peepul; peepal;]
菩提树 引证解释
⒈ 常绿乔木,叶卵圆形,前端细长,花托略作球形,花隐藏在花托内,果实扁圆形。原产 印度,大约与佛教同时传入我国。树干上取出的乳汁可制硬树胶。我国 华南 地区用作观赏树和行道树。
国语词典
菩提树 [pú tí shù]
⒈ 植物名:(1) 榕属桑科,落叶大乔木。叶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长尾状锐尖,边缘波状。果实由花托发育而成,呈扁圆形,质地坚硬,可做念佛之数珠。也称为「觉树」、「思惟树」。(2) 田麻科菩提树属,落叶乔木。叶为不等边心脏形或广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带白色茸毛。七月叶腋生细长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开黄褐色花。花后结圆形果实。果实可做念佛珠,一般供观赏、纳凉用。
菩提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树释义:相传 释迦牟尼 于菩提树下得正觉,故菩提树称为佛树。
- 2.
华严释义:⒈《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有三种译本。⒉佛教语。天台宗所说“五时”教之一。指释迦牟尼成道之初在菩提树下所说的大乘无上法门。因其高深,解悟者少。⒊指华严宗所说的大乘境界。
- 3.
婆罗树释义:又称菩提树,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佛)的。
- 4.
宝叶释义:佛家宝树如菩提树的叶子。
- 5.
小唱释义:⒈古代俚歌。南朝 梁简文帝《上菩提树颂启》:“臣闻击辕小唱,有慕风雅;巴 人浅曲,实仰阳春。”⒉乐曲体裁之一,由管乐伴奏;后演变成为民间曲艺。宋 张炎《词源·音谱》:“惟慢曲、引、近则不同,名曰小唱,须得声字清圆,以哑觱篥合之,其音甚正。”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记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四出:“不要砌末,只要小唱。”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小唱以琵琶、絃子、月琴、檀板合动而謌。”⒊指从事小唱曲艺的艺人。明 沉德
- 6.
心台释义:佛教语。指清净之心。以其洁净如明镜台,故称。语本《坛经·行由品》:“﹝ 神秀 ﹞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臺…… 慧能 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臺。”唐 白居易《赠草堂宗密上人》诗:“口藏宣传十二部,心臺照耀百千灯。”
- 7.
思惟树释义:菩提树的别名。 又称贝多。相传 释迦牟尼 在菩提树下沉思坐化成佛,故称。
- 8.
月纪释义:指极西之地。语本《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日穷于次,月穷于纪。”南朝 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南越鑠石,北极天沙,东迈日枝,西踰月纪。”《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日次月纪,方极。九州万邦,献力。”
- 9.
梵树释义:指菩提树。原产 印度,故称。
- 10.
槃多释义:植物名。桑科无花果属。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裴渊《广州记》曰:‘槃多树,不花而结实。实从皮中出。自根著子至杪,如橘大。’”石声汉 注:“槃多……就是无花果属的菩提树。”
- 11.
毕鉢罗释义: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一本作“卑鉢罗”。
- 12.
毕钵罗释义: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
- 13.
渐尖释义:多年生草本,叶尖较长,或逐渐尖锐,如菩提树的叶。
- 14.
绮语释义:⒈佛教语。涉及闺门、爱欲等华艳辞藻及一切杂秽语。十善戒中列为四口业之一。南朝 梁武帝《答<菩提树颂>手敕》:“但所言国美,皆非事实,不无綺语过也。”《法苑珠林》卷八八引《成实论》:“虽是实语,以非时故,即名綺语。或是时以随顺衰恼无利益故,或虽利益,以言无本,义理不次,恼心説故,皆名綺语。”⒉指纤婉言情之辞。清 李渔《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自摩顶以来,十年不作綺语了。”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近人为词,习綺语者,託言 温 韦。”瞿秋白《饿乡纪程》四:“或是竟顺流忘反,成绮语淫话的烂小说
- 15.
菩提子释义:菩提树及无患子的实,可作念佛的数珠。
- 16.
菩提树释义:常绿乔木,叶子卵圆形,前端细长,花托略作球形,花隐藏在花托内,果实扁圆形。 从树干中取出的乳状汁液可制硬树胶。原产印度,相传释迦牟尼曾坐菩提树下顿悟佛理,所以菩提树被佛教称为圣树。
- 17.
觉树释义:菩提树。梵语“菩提”的意译为觉。
- 18.
詹唐释义:亦作“詹糖”。 香名。《宋书·范晔传》:“﹝ 范曄 ﹞撰《和香方》,其序之曰:‘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操,詹唐黏湿……’此序所言,悉以比类朝士:‘麝本多忌’,比 庾炳之;‘零藿虚燥’,比 何尚之;‘詹唐黏湿’,比 沉演之。”《梁书·诸夷传·盘盘》:“六年八月,復使送 菩提国 真舍利及画塔,并献菩提树叶、詹糖等香。”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詹糖香》﹝集解﹞引 苏恭 曰:“詹糖树似橘。煎枝叶为香,似沙糖而黑。出 交 广 以南,生 晋安。近方多用之。”
- 19.
调年释义:谓四季风雨调匀。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百神嗟仰,千佛称传。荣光动照,玉烛调年。”参见“玉烛。”
- 20.
道树释义:⒈行道两旁的树。⒉菩提树。相传释迦牟尼在此树下成道,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