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蒿里 蒿里的意思
hāo

蒿里

简体蒿里
繁体蒿裏
拼音hāo lǐ
注音ㄏㄠ ㄌ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āo,(1) 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例句】:蒿莱(杂草,喻草野百姓)。(2) 气蒸出的样子。(3) 消耗。

lǐ li,(1) 居住的地方。【组词】:故里。返里(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例句】: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例句】: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4) 衣物的内层。【组词】:被里。(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组词】:里外。心里。这里。那里。(6) 姓。

基本含义

蒿里指的是草丛中的一株蒿草,比喻隐藏在众多事物中的真相或者真实情况。

蒿里的意思

蒿里 [hāo lǐ]

1. 古挽歌名。本为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阴间。

蒿里 引证解释

⒈ 古挽歌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

横 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於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歌声悽愴称独步,《蒿里》与《薤露》,号泣於旻天,遑遑子求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刘 命之歌,为歌《蒿里》。”

⒉ 本为山名,相传在 泰山 之南,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阴间。

《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蒿里召兮郭门閲,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颜师古 注:“蒿里,死人里。”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见蒿里。”
唐 罗隐 《芳树》诗:“秦王 不肯歛手下沙丘, 孟賁 不合低头入蒿里。”


国语词典

蒿里 [hāo lǐ]

⒈ 地名。位于泰山南面,相传为死者葬身之所。后为墓地的通称。

《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广陵厉王刘胥传》:「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见蒿里。」

⒉ 诗名。古时挽歌。

《乐府诗集·卷二七·相和歌辞二·古辞·蒿里》:「蒿里谁家地, 聚敛魂魄无贤愚。」


蒿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园秘器释义: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汉书·佞幸传·董贤》:“及至东园祕器,珠襦玉柙,豫以赐 贤,无不备具。”颜师古 注引《汉旧仪》:“东园祕器作棺梓,素木长二丈,崇广四尺。”《陈书·侯瑱传》:“﹝ 瑱 ﹞於道薨,时年五十二。赠侍中、驃骑大将军、大司马,加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给东园祕器。”唐 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赐物四百叚,米粟四百石,东园祕器凶事,给仪杖至墓所往还。”亦省称“东园器”。王国维《蜀道难》诗:“铜鼓聊当《蒿里》歌,铁笼便是东园器。”参见“东园”。
    • 2.
      丹艧释义:同“丹雘”。宋 陆游《思故山赋》:“歷市聚之鸡犬,望塔庙之丹艧。”《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七年》:“从至 翠寒堂,栋宇不加丹艧。”《花月痕》第五回:“黄芦匝地,悲风吹《蒿里》之音;丹艧孔涂,落日下桂旗之影。”
    • 3.
      盟津释义:即 孟津。古 黄河 渡口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孟县 西南。相传 周武王 伐 纣,八百诸侯在此不期而盟会,并由此渡 黄河。历代以为会盟兴兵的要地。《竹书纪年》卷上:“周 师渡 盟津 而还。”《史记·周本纪》:“诸侯不期而会 盟津 者八百诸侯。”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关 东有义士,兴兵讨羣凶;初期会 盟津,乃心在 咸阳。”《旧唐书·李密传》:“﹝ 李密 ﹞呼 高祖 为兄,请合从以灭 隋,大略云欲与 高祖 为 盟津 之会。”
    • 4.
      蒿薤释义:《蒿里》和《薤露》,古挽歌名。 亦借指墓地。
    • 5.
      蒿里释义:⒈古挽歌名。晋 崔豹《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横 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於蒿里……至 孝武 时,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明 徐霖《绣襦记·歌郎竞技》:“歌声悽愴称独步,《蒿里》与《薤露》,号泣於旻天,遑遑子求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刘 命之歌,为歌《蒿里》。”⒉本为山名,相传在 泰山 之南,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阴间。《汉书·广陵厉王刘胥
    • 6.
      蒿露释义:《蒿里》和《薤露》,古挽歌名。亦借指死亡。
    • 7.
      衣巾释义:⒈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余冠英 注:“‘巾’,佩巾也。”唐 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妇儼衣巾。”⒉衣服和头巾。南朝 宋 鲍照《代蒿里行》:“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唐 白居易《酬牛相公兼呈梦得》诗:“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清 孔尚任《桃花扇·哄丁》:“小生衣巾,扮 吴应箕 上。”⒊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宋史·宋祁传》:“自为誌铭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敛,三月葬,慎无为流俗阴阳拘忌也。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
    • 8.
      谁家释义:⒈何家,哪一家。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⒉谁,何人。唐 张鷟《游仙窟》:“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孙犁《澹定集·致铁凝信(三)》:“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
    • 9.
      铙挽释义:铙歌和挽歌。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至於 轩 岐 鼓吹,汉 世鐃挽,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黄叔琳 注:“《宋书·乐志》:汉《鼓吹鐃歌》十八曲。譙周《法训》:《挽歌》者,高帝 召 田横,至 尸乡 自杀。从者不敢哭,为此歌以寄哀音焉。《古今注》:《薤露》、《蒿里》,并丧歌也。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 孝武 时,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亦呼为《挽歌》。”
    • 10.
      霣祚释义:殒寿,死亡。 祚,年寿。《隶释·汉淳于长夏承碑》:“夙世霣祚,早丧懿宝。抱器幽潜,永归蒿里。”
    • 11.
      马援柱释义:东汉 马援 征服 交趾,立铜柱以为 汉 南边疆界的标志。 见《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李贤 注引 晋 顾微《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明 莫止《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君不见 马援 柱,孔明 碑,剥落黄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清 丘逢甲《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祇见螺舟来海外,未容 马 柱表 交 南。”
    • 12.
      鲍家诗释义:南朝 宋 鲍照《代蒿里行》:“齎我长恨意,归为狐兔尘。”全诗写得情真意切,感动得鬼亦能唱。后因以“鲍家诗”代称 鲍照《代蒿里行》。唐 李贺《秋来》诗:“秋坟鬼唱 鲍 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姚燮 集注引 钱饮光 曰:“鲍 家诗指 明远《蒿里行》,如诗到情真之处,鬼亦能唱。”宋 梅尧臣《呈刁经臣》诗:“常观 鲍 家诗,心慕已不浅。”清 谭嗣同《残魂曲》:“君不见深林哀唱 鲍 家诗,晓来魂气迷江树。”亦称“鲍家句”。清 孙枝蔚《哭方尔止》诗之一:“下船旋即上丧车,指点铭旌半老渔。有鬼能唱 鲍 家句,何人可付
    • 13.
      鸿名释义:大名;盛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唐 苏颋《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清 孙枝蔚《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

蒿里(hao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蒿里是什么意思 蒿里读音 怎么读 蒿里,拼音是hāo lǐ,蒿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蒿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