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暖帽 暖帽的意思
nuǎnmào

暖帽

简体暖帽
繁体
拼音nuǎn mào
注音ㄋㄨㄢˇ ㄇ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uǎn,(1) 温和,不冷。【组词】:暖和。温暖。暖色。暖洋洋。(2) 使温和。【组词】:暖酒。暖一暖手。

mào,(1) 盖头的东西。【组词】:帽子。草帽。凉帽。军帽。礼帽。(2) 器物的顶罩或套儿。【组词】:笔帽儿。螺丝帽儿。

基本含义

暖帽是指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关怀的言语或行动。

暖帽的意思

暖帽 [nuǎn mào]

1. 冬天所戴的帽子。

3. 清制,官吏冠服分暖帽、凉帽,按例于立冬前数日换戴暖帽。

暖帽 引证解释

⒈ 冬天所戴的帽子。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承天寺》:“是日,徙倚门间,望一僧,顶暖帽,策杖且来。”
《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 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

⒉ 清 制,官吏冠服分暖帽、凉帽,按例于立冬前数日换戴暖帽

《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顺治 ﹞九年议准,凉帽、暖帽上圆月,官员用红片金,庶人用红缎。”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换季》:“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由礼部奏请。大约在二十日前后者居多。换戴凉帽时,妇女皆换玉簪;换戴暖帽时,妇女皆换金簪。”


国语词典

暖帽 [nuǎn mào]

⒈ 可保暖的帽子。

唐·白居易〈即事重题〉诗:「重裘暖帽宽毡履,小阁低窗深地炉。」
《三国演义·第三七回》:「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著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

⒉ 清代冠服。有夏冠、冬冠之分,夏冠于秋分后至翌年季春时戴用,称为「暖帽」。见《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二八·礼部·冠服·冠服通例》。


暖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山帽释义:隐士所戴的一种暖帽。
    • 2.
      准折释义:⒈抵消;抵折。《红楼梦》第五回:“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準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廿载繁华梦》第二二回:“﹝ 周庸祐 ﹞随即往寻 梁早田,説个明白,求他将煤矿準折。”⒉变卖;折价。元 曾瑞《哨遍·羊诉冤》套曲:“穷养的无巴避。待准折舞裙歌扇,要打摸暖帽春衣。”《水浒传》第四四回:“三人酒至半酣,计算酒钱,石秀 将这担柴也都准折了。”《红楼梦》第八十回:“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⒊偿还;抵偿。《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便是 褚 家那六十两头,虽则年年清利,却则是些货钱准折,又还
    • 3.
      暖帽释义:⒈冬天所戴的帽子。宋 洪迈《夷坚乙志·承天寺》:“是日,徙倚门间,望一僧,顶暖帽,策杖且来。”《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 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⒉清 制,官吏冠服分暖帽、凉帽,按例于立冬前数日换戴暖帽。《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顺治 ﹞九年议准,凉帽、暖帽上圆月,官员用红片金,庶人用红缎。”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换季》:“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由礼部奏请。大约在二十日前后者居多。换戴凉帽时,妇女皆换玉簪;换戴暖帽时,妇女皆换金簪。”
    • 4.
      温帽释义:暖帽。
    • 5.
      直缝释义:衣冠等缝纫方法之一。宋 苏轼《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词:“冠直缝,巾横幅。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鬚髮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
    • 6.
      红缨帽释义:清 代的礼帽。帽顶披红缨。冬春用暖帽,以缎为顶,以呢、绒或皮为檐;夏秋用凉帽,也叫纬帽,无檐,用纱或竹丝作胎,形如覆釜。有官职的外加花翎顶戴,以示官阶。
暖帽是什么意思 暖帽读音 怎么读 暖帽,拼音是nuǎn mào,暖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暖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