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恶 [měi è]
1. 美丑;好坏。指财货、容貌、年成、政俗等。
3. 是非。
美恶 引证解释
⒈ 美丑;好坏。指财货、容貌、年成、政俗等。
引《荀子·儒效》:“通财货,相美恶,辨贵贱,君子不如贾人。”
《史记·天官书》:“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
汉 刘向 《说苑·谈丛》:“镜以精明,美恶自服。”
《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⒉ 是非。
引《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郑玄 注:“美恶,説之是非也。”
国语词典
美恶 [měi è]
⒈ 美丑。
引《列子·黄帝》:「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
《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故女无美恶,入官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⒉ 是非善恶。
引《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
《文选·潘岳·秋兴赋》:「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
美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休咎释义:吉凶;善恶。《汉书·刘向传》:“向 见《尚书·洪范》,箕子 为 武王 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唐 刘知几《史通·书志》:“然而古之国史闻异则书,未必皆审其休咎,详其美恶也。”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出门听人言之吉凶,卜来年之休咎,名曰听讖语。”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因此又想起我今天‘不成’了大半天,运气殊属欠佳,不如也卜一课,以觇晚上的休咎罢。”
- 2.
兰艾释义:兰草与艾草。兰香艾臭。常比喻君子小人或贵贱美恶。《宋书·武帝纪中》:“若大军登道,交锋接刃,兰艾吾诚不分。”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一:“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宋 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饜人心者,是嗤点之所自来。”
- 3.
功沽释义:犹功苦。 谓器物饮食之精粗美恶。
- 4.
同辞释义:⒈谓用语、称号相同。 《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何休 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徐彦 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 刘 氏,不谋而同辞。”⒉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 阎明 叔褒 ﹞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復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諫 恪,恪 不听。”《晋书·元帝纪
- 5.
妍鄙释义:犹美恶,好丑。
- 6.
平则释义: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 7.
德人释义:⒈有德的人。 指德操高尚者。《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汉 贾谊《鵩鸟赋》:“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宋 秦观《俞紫芝字序》:“天下皆知有物所以失己也,不知有己所以失己也。,而德人知之。”清 梅曾亮《<阮小咸诗集>序》:“君之子 肇星 以诗稿属序。余读之,清婉恬适,如君其人,不以不得志於有司也,而有怨词,有矜气,真德人之音也。”⒉明 代初期对高级官员母、妻的封号。清 周亮工《书影》卷八:“洪武 八年,宋濂 官礼部侍郎,封 濂 母 陈氏、妻 贾氏 为德人。见誥命。后无‘德人’之
- 8.
恶乎释义:疑问代词。犹言何所。《公羊传·庄公十二年》:“鲁侯 之美恶乎至?”何休 注:“恶乎至,犹何所至。”《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恶乎定?”赵岐 注:“问天下安所定,言谁能定之?”《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梁、齐、楚、赵 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虖成其名!”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三川震》:“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明 刘基《郁离子·瞽瞶》:“日与天同其久者也,恶乎亡?”清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四:“由 庄 十二年《公羊传》注及《孟子》注推之,则‘恶乎用吾情’,即‘何所用吾情’;‘恶乎淫’,即‘何所
- 9.
搴帷释义:⒈撩起帷幕。 ⒉东汉刺史到任,迎接他的车子照例要挂着赤帷裳。但冀州刺史贾琮到任时,登上车子说:“刺史必须广视听,察美恶,怎么能挂起帷裳来塞自己的耳目呢?”吩咐把帷裳褰起来。所属各地听到此事,都深为震动。见《后汉书·贾琮传》。后亦以“搴帷”称高级地方官履任。
- 10.
滴淋释义:古代西南地区沽酒时以管吮尝之称。 《太平广记》卷二三三引 唐 房千里《投荒杂录》:“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既烧,即揭缻趋虚,泥固犹存,沽者无能知美恶,就泥上钻小孔可容筯,以细筩插穴中,沽者就吮筩上,以尝酒味。俗谓之滴淋。”《太平广记》卷二三三引 唐 房千里《投荒杂录》:“无赖小民空手入市,徧就酒家滴淋,皆言不中,取醉而返。”
- 11.
聋俗释义:⒈愚昧无知的世俗。⒉指庸俗而不辨美恶者。
- 12.
蝍蛆甘带释义:⒈亦作“蝍且甘带”。 蜈蚣爱吃蛇眼。谓美恶没有定准。⒉喻指事物之常理。
- 13.
衰征释义:亦作“衰政”。 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政,通“征”。《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韦昭 注:“衰,差也。视土地之美恶,及所生出,以差征赋之轻重也。”《荀子·王制》:“相地而衰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凡土,民有者无得旷,其非岁月所能受者,程以三年,岁输其税什二,视其物色而衰征之。”
- 14.
褰帷释义:⒈亦作“褰幃”。 撩起帷幔。⒉《后汉书·贾琮传》:“琮为冀州刺史。旧典,传车驂驾,垂赤帷裳,迎於州界。及琮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后因以“褰帷”为官吏接近百姓,实施廉政之典。
- 15.
避就释义:⒈避开与趋就。 《庄子·盗跖》:“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成玄英 疏:“夫欲之则就,恶之则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师教而后为之哉。”宋 苏轼《思堂记》:“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復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清 赵执信《行十八滩中》诗:“篙师工避就,色授颐指挥。”⒉回避迁就。《魏书·高允传》:“至如 高允 者,真忠臣矣。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论,至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而説,无所避就。”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但《论语》云:邦君树塞门。树犹屏也。不言君,但言邦,此皆
- 16.
难易释义:⒈艰难与容易。《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金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中:“立意之初,必有难易二涂,学者不能强所劣,往往舍难而趋易。”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鲁迅《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但议论的要点,和去年已不同:去年还是连环图画是否可算美术的问题,现在却已经到了看懂这些图画的难易了。”⒉偏指艰难。《左传·昭公五年》:“敝邑虽羸,若早修完,其可以息师。难易有备,可谓吉矣。”《韩诗外传》卷二:“夫士欲立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