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 [yě zhàn]
1. 在野外进行的战斗,区别于在要塞或城市的战斗。
英[field operations;]
野战 引证解释
⒈ 交战于旷野。
引《管子·重令》:“内守不能完,外攻不能服,野战不能制敌,侵伐不能威四邻,而求国之重,不可得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凡此诸君,非能攻城野战,折衝拓境,悬旌効节,祈连方,转元功,骋鋭絶域也。”
唐 李白 《战城南》诗:“野战格鬭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现在你们的工事,已经不是一般的野战工事,而是一种新型工事的雏形。”
⒉ 不按常法作战。
引《宋史·岳飞传》:“泽(宗泽 )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
⒊ 喻不按棋谱对弈。
引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汪 与 王 才输半筹耳,然心终不服,每语余:‘彼野战之师,非知纪律者。’余视之,良信。”
国语词典
野战 [yě zhàn]
⒈ 在城市或要塞以外地区进行交战。
引《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晋书·卷一·宣帝纪》:「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
⒉ 不按常规作战。
引《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
野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野释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略称。
- 2.
丛战释义:指野战。
- 3.
东北野战军释义:见“第四野战军”。
- 4.
伍壮释义:指乡武装丁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夫兵不训练,所谓驱市民而野战,不惟难以取胜,且多自伤。如伍壮,皆乡民也。彼更何有进退坐作之节,步伐止齐之令乎?”
- 5.
军分区释义:在省军区或相当于省一级的军区范围内所划分的军事区域。军分区一般同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的行政区划相一致。毛泽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迅速在西 满、东 满、北 满 划分军区和军分区,将军队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管桦《老营长轶闻》:“抗 日 战争时,我们军分区警卫营长 武英俊,每次往火线上调动部队,他都像个逞强的小孩子那样,向着弹雨纷飞的战场,挺直着腰板儿,站在高岗上,拿望远镜观察敌人。”
- 6.
后方医院释义:战时配置在战役或战略后方的医院。主要接收和治疗从野战医院转来的伤病员。
- 7.
地方部队释义:也称“地方军”。在一定的地区性范围内执行军事任务的军队。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编有地方部队,但名称和编制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地方部队隶属于省军区。平时主要负责本地区的警卫、守备和维持地方治安任务,开展训练民兵和群众工作;战时主要配合野战军作战,并且率领民兵就地坚持斗争,随时准备改编为野战军。
- 8.
孟良崮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蒙阴东南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 此役歼敌32,000余人,击毙敌师长张灵甫。
- 9.
射亲释义:犹射靶。 亲,谓切中目标。宋 代亦为马射技艺的一种名目。宋 欧阳修《论宣毅万胜等兵札子》:“自到 河东,已及三年,其射亲踏硬弩,比初到则渐惯熟。”《宋史·兵志九》:“﹝ 熙寧 八年五月﹞ 藏景 陈马射六事:一、顺騌直射,二、背射,三、盘马射,四、射亲,五、野战,六、轮弄。”
- 10.
工事释义:保障军队发扬火力和荫蔽安全的工程建筑物。包括射击、指挥、观察、掩蔽工事和堑壕、交通壕等。按构筑方式不同,分掘开式、暗挖式和堆积式;按性质不同,分永备工事和野战工事。永备工事用较坚固的建筑材料构筑,有较完善的战斗、生活设备;野战工事用就便材料和预制构件构筑,战斗、生活设备比较简单。
- 11.
徒兵释义:⒈步兵。《左传·隐公四年》:“诸侯之师败 郑 徒兵,取其禾而还。”《史记·晋世家》:“献 楚 俘於 周,駟介百乘,徒兵千。”宋 苏轼《策别》之十三:“今 江 淮 之间,又有发运,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可胜计哉。”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封建政治制度在慢慢建立起来。军制最为明显。甲士和车战降到次要地位,徒兵和野战上升到主要地位。”⒉步卒所执的兵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杨伯峻 注:“此两兵字皆指兵器,车上之战士与车下之徒卒所执兵器不同,故云车兵徒
- 12.
淮海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最大战役之一。此次战役,国民党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集结的和以后增援来的兵力共8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以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华东野战军围歼敌第七兵团,迫使敌三个半师在台儿庄、枣庄地区起义。第二阶段是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歼敌第十二兵团;华东野战军将由徐州西逃的敌三个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并将其一个兵团歼灭。第三阶段是华东野战军歼灭永城东北青
- 13.
碛卤释义:含盐碱多沙石的地方。 《文选·班固<封燕然山铭>》:“遂凌 高闕,下 鸡鹿,经磧卤,絶大漠。”李周翰 注:“磧,石地;卤,咸地也。”唐 李德裕《讨袭回鹘事宜状》:“回鶻 皆骑兵,长於野战,若在磧卤,难与交锋,虽良将劲卒,无以制胜。”《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士卒以 夏州 磧卤,又盛夏,不乐徙居。”胡三省 注:“磧,沙磧。卤,咸卤。磧卤之地,五穀不生。”
- 14.
第三野战军释义:解放战争时 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原为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1947年初正式组成 华东野战部队。1948年11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春又整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1947年发动孟良崮战役,歼敌七十四师,震动全国。1948年与中原 野战军一起,发动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中和中原地区。1949年4月和第二野战军共同发起渡江战 役,解放南京、杭州、上海。接着挺进福建,至1949年10月解放了华东和沿海大部分岛屿。
- 15.
第四野战军释义:解放战争时 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原称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1948年11月改编为东北 野战军。1949年春整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1948年发动辽沈战役,歼敌 47万人,解放了全东北。接着,挥师入关,同华北野战军一道发动平津战役,攻克天津,解放北平。1949年5月又横渡长江,解放武汉、长沙。9月至12月参加解放广东、广西战役。后第四野战军一部又参 加了西南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
- 16.
罗瑞卿释义:(1906—1978)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 四川南充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到苏区,曾任红军大队长,纵队、师和军的政治委员。长征中任一方面军保卫局长等职。1940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党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1978年8月3日病逝。
- 17.
辽沈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最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时,国民党正规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44个师,48万余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首先歼灭了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锦州之敌。锦州解放,迫使长春守敌一部起义,大部投降。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立即回师,将从沈阳来援锦州之敌消灭于黑山、大虎山及其以东地区。随后又乘胜解放了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 18.
过山炮释义:即山炮。野战炮之一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安徽起义清方档案》:“已飭 周管带 茂冬 带领该营并拨过山炮二尊会同 阜阳 团练 倪守 毓棻 往剿。”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九)》:“我以为即使在《阿Q正传》中再给添上一混成旅和八尊过山炮,也不至于‘言过其实’的罢。”参见“山炮”。
- 19.
通信兵释义:主要担负军事通信任务的兵种。 由固定通信、野战通信、通信工程、指挥自动化、观通、导航、军邮等专业部队和分队组成。以各种通信手段保障军队实施不间断的通信联络,建立和管理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组织实施观通、导航、军邮勤务等。
- 20.
邓小平释义:(1904-1997)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四川广安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先后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由于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当时的“左”倾领导撤销职务。1934年参加长征,次年出席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一二九师政委,同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太行、太岳、冀南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