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学 [yùn xué]
1. 即音韵学。
韵学 引证解释
⒈ 即音韵学。参见“音韵学”。
引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自 沉约 增崇韵学,其论文则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歌舞》:“至於身在青云,有率吏临民之责者,更宜洗涤方音,讲求韵学。”
国语词典
韵学 [yùn xué]
⒈ 考正音读、研究声韵的学科。
韵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字母释义:宋 代汉语语音三十六个声母的代表字,初由 唐 末 守温 定为三十个字母,宋 代等韵学家又增非、敷、奉、微、床、娘六母,合称“三十六字母”。
- 2.
五音释义:⒈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古代叫宫、商、角(jué)、徵(zhǐ)、羽。⒉音韵学上指五类声母在口腔中的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
- 3.
傍纽释义: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
- 4.
全浊释义:音韵学用语。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如“三十六字母”中的并、定、群、邪、禅、从、床等声母均是全浊声母。
- 5.
全清释义:音韵学用语。 指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不振动。如“三十六字母”中的帮、非、端、知、见等声母均是全清声母。
- 6.
内声释义:音韵学术语。指撮口之声和齐齿之声。
- 7.
内转释义:⒈地方官上调中央政府任职称“内转”。⒉音韵学术语。凡没有独立二等韵的韵摄叫做内转。
- 8.
半舌音释义:音韵学上“七音”之一。即舌尖中边音。如“三十六字母”中之来(。)母。
- 9.
协句释义:即协韵。音韵学用语。
- 10.
协用释义:⒈谓正确使用。 ⒉即协韵。音韵学用语。
- 11.
协韵释义:⒈押韵,符合韵律。⒉音韵学用语。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开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宋朝,朱熹是代表。
- 12.
古四声释义:汉语音韵学术语。
- 13.
古音释义:⒈泛指古汉语的语音。⒉清代 以前的音韵学家称周秦两汉的语音为古音,隋、唐、宋代的语音为今音。现在的音韵学者称前者为上古 音,后者为中古音。
- 14.
同部释义:⒈谓汉字同一部首。⒉音韵学术语。上古音中以同韵之字为同部。⒊同一部落。
- 15.
喉音释义:⒈语音学名词。气流受阻于声带所发出的辅音。可依发音方法不同而分为两种:喉塞音和喉擦音。⒉古音韵学中“七音”之一。如“三十六字母”中的“晓”、“匣”、“影”、“喻”四母。
- 16.
墨守释义:⒈战国 时,墨翟 善于守城。后因称善于防守为 墨翟 之守,简称“墨守”。《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 聊 之民,距全 齐 之兵,朞年不解,是 墨翟 之守也。”宋 苏轼《次韵张甥棠美述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罗惇曧《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公输 善攻,墨翟 善守,故谓善守者为‘墨守’。”⒉谓固执保守,不思进取。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 钟嶸 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準的也。”清 朱焘《北窗呓语》:“然 戈氏 墨守韵学,未免为法所拘。”鲁迅《二心集·关于<唐三
- 17.
声纽释义: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参见“声母”。
- 18.
声韵学释义:见〖音韵学〗。
- 19.
外声释义:音韵学术语。指开口呼和合口呼。
- 20.
字母释义:⒈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单位:拉丁字母。注音字母。⒉音韵学上指声母的代表字,如“明”代表m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