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杀 [wàng shā]
1. 滥杀;乱杀。
妄杀 引证解释
⒈ 滥杀;乱杀。
引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深刑妄杀以凌下。”
《史记·酷吏列传论》:“河东 褚广 妄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诗谳》:“尔欲妄杀一人便了却耶?抑将得仇人而甘心耶?”
妄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孑孑释义:⒈特出、独立貌。《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 浚 之郊。”朱熹 集传:“孑孑,特出之貌。”陈奂 传疏:“孑孑,犹桀桀,特立之意。”唐 张说《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孑孑三旐,连舳归飞,遥遥 百越,经途瞻叹。”宋 司马光《送茹屯田孝标知无为军》诗:“叠鼓鸣鐃迎候新,军牙孑孑倚 淮 津。”⒉特立,出众。多指才能、人品等。《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元年》:“今 绪 猜刻不仁,妄杀无辜,军中孑孑者受诛且尽,子须眉若神,骑射絶伦,又为前锋,吾窃为子危之!”胡三省 注:“孑孑,特立之貌。”宋 沉辽《宋太子中舍张传师
- 2.
异志释义:二心;叛离之心。《左传·襄公十六年》:“荀偃 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后汉书·袁绍传》:“董卓 拥制强兵,将有异志。”宋 沉作喆《寓简》卷八:“梦有神人谓曰:‘廷璋 忠实无异志,不可妄杀。’”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二节:“噶苏士 既解印綬,旋察 古鲁家 之异志,知事不可为,乃避难于 突厥。”
- 3.
摧坚释义:摧折强暴;挫败坚强的敌军。汉 孔融《卫尉张俭碑铭》:“凌刚摧坚,视危如寧。”晋 葛洪《抱朴子·任能》:“夫劲弩难彀,而可以摧坚逮远;大舟难乘,而可以致重济深。”《宋史·张令铎传》:“我从军三十年,大小四十餘战,多摧坚陷敌,未尝妄杀一人。”明太祖《御赐(刘基)归老青田诏书》:“至如用征四方,摧坚抚顺,尔亦助焉。”
- 4.
条画释义:⒈条规;法令。唐 李翱《兵部武侍郎墓志》:“我将死,凡家事细大,皆有条画在文字矣。”《元史·郭宝玉传》:“﹝ 宝玉 ﹞又言:‘建国之初,宜颁新令。’帝从之。于是颁条画五章,如出军不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帝知其无辜,欲释其事,特命大赦,而 绰斯戩 增入条画内,独不赦前事。”⒉筹划;谋划。宋 叶适《代人上书》:“惟是垣墙障蔽之地,未有条画。”《明史·崔亮传》:“初,亮 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皆其所条画。”清 包世臣《与杨季子论文书》:“言事之文,必先洞悉所事之条理
- 5.
逻捕释义:巡察搜捕。《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思明 多遣壮士窃官军装号,督趣运者,责其稽缓,妄杀戮人,运者骇惧;舟车所聚,则密纵火焚之;往復聚散,自相辨识,而官军逻捕不能察也。”宋 叶适《醉乐亭记》:“贪胥所窥,暴令绳之,必逻捕以酒,夺其笑语,械缚挞击,破产纳钱,不如是,榷利不数倍。”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语未已,即有黑衣数十百人继来,共坐於堂,命左右逻捕男女,无少长,悉以挺敲杀之。”
- 6.
陷敌释义:冲入敌阵。《六韬·战骑》:“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陈,敌人佯走,以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宋史·张令铎传》:“令鐸 性仁恕,尝语人曰:‘我从军三十年,大小四十餘战,多摧坚陷敌,未尝妄杀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