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火 [míng huǒ]
1. 古代占卜和祭祀时,用铜镜映日聚光所点燃的火。明亮的火光。谓公开抢劫。
明火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占卜和祭祀时,用铜镜映日聚光所点燃的火。
引《周礼·春官·菙氏》:“凡卜,以明火爇燋。”
郑玄 注:“明火,以阳燧取火於日。”
《旧唐书·礼仪志四》:“欲为祭饌,将阳燧望日取火,谓之明火。”
⒉ 明亮的火光。
引《荀子·致士》:“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⒊ 谓公开抢劫。参见“明火执仗”。
引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他们有枪!他们既肯无故的捉人,怎么知道不肯再见财起意,作明火呢?”
高德明 《醋点灯》:“人都在那儿瞧着,你捡?你刚一毛腰,人家过来了……不给人家,报你明火。”
国语词典
明火 [míng huǒ]
⒈ 古代祭祀或占卜时,以凸透镜映日聚光点燃的火。
引《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
⒉ 明亮的火。
引《荀子·致仕》:「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明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光火贼释义:明火执仗的强盗。
- 2.
十八公释义:指松。松字拆开则为十、八、公三字,故称。《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晋 张勃《吴录》:“丁固 梦松树生其腹上。人谓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年,其为公乎!’”宋 苏轼《夜烧松明火》诗:“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元 方回《七月三日朱用和罗弘道同访南山无竭师》诗:“临轩十八公,老寿藤萝缠。”
- 3.
取水释义:⒈古代一种祭祀的礼仪。在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以示明洁之义。语本《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汉郑玄注:“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唐韩愈《明水赋》:“聊设鉴以取水,伊不注而能盈。”⒉壮族斋祭死者的一种礼仪。
- 4.
变火释义:相传古代钻木取火,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换,取火的木材也相应变换,称“变火”。语出《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玄 注:“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贾公彦 疏:“火虽是一,四时以木为变,所以禳去时气之疾也”。孙诒让 正义:“谓五时各以其木为燧,钻以取火。《庄子·外物篇》云‘木与木相摩则然’是也。”《隋书·王劭传》:“﹝ 王劭 ﹞曰:‘臣谨案《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明火不数变,时疾必兴。圣人
- 5.
无名火释义:同“无明火”。
- 6.
无明火起释义:无明火:怒火。形容发怒。
- 7.
无明火释义:怒火(无明:佛典中指“痴”或“愚昧”):无明火起(发怒)。也作无名火。
- 8.
无明释义:⒈目不见。⒉梵语的意译。谓痴愚无智慧。⒊指无明火。
- 9.
明火执械释义: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 10.
明火持杖释义: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 11.
明火释义:⒈古代用铜镜等映日聚光所取的火。⒉有火焰的火(区别于“暗火”)。⒊指点着火把(抢劫):明火抢劫。
- 12.
智水释义:⒈《论语·雍也》:“知者乐水。”谓智者达于物理,周流不滞,故乐水。“智水”为对水的一种美称。⒉灌顶之水。谓佛教密宗弟子入门时,本师用以灌洒头顶,以明诸佛护念的净水。见唐一行《大日经疏》卷八。亦泛指智慧。智慧能除无明火与热恼,故称“智水”。
- 13.
暗火释义:不冒火焰的火(区别于“明火”)。
- 14.
松明火释义:松枝条点燃的照明火。
- 15.
松明炬释义:即松明火把。
- 16.
松明火把释义:用松明做成的火把。《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两只泪眼一晃,在松明火把下发出光亮。”《花城》1981年第6期:“两个壮小伙举着松明火把,从齐腰深的水里走了过来。”
- 17.
活火释义:明火,有火苗的火。
- 18.
清明火释义:《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司农 注引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古代寒食禁火,唐 宋 在清明时取榆柳火赏赐近臣、戚里等,故称为清明火。
- 19.
火炮释义: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的爆发力发射弹丸的重火器。 按炮膛构造,分线膛炮和滑膛炮。中国古代“炮”为发石机,史载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中国发明火药后,逐渐开始用机械抛射火药弹。现代常用的火炮有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加农榴弹炮、反坦克炮、无坐力炮、火箭炮和高射炮等。
- 20.
离明释义:⒈日;日光。语本《易·离》:“离为火,为日。”孔颖达疏:“离为火,取南方之行也;为日,取其日是火精也。”南朝梁江淹《丽色赋》:“故气炎日永,离明火中,槿荣任露,莲花胜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峨峨南岳,烈烈离明。”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重轮庆自离明发,内壤阴随解泽消。”⒉喻指君上的明察。
明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光火贼释义:明火执仗的强盗。
- 2.
十八公释义:指松。松字拆开则为十、八、公三字,故称。《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晋 张勃《吴录》:“丁固 梦松树生其腹上。人谓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年,其为公乎!’”宋 苏轼《夜烧松明火》诗:“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元 方回《七月三日朱用和罗弘道同访南山无竭师》诗:“临轩十八公,老寿藤萝缠。”
- 3.
取水释义:⒈古代一种祭祀的礼仪。在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以示明洁之义。语本《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汉郑玄注:“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唐韩愈《明水赋》:“聊设鉴以取水,伊不注而能盈。”⒉壮族斋祭死者的一种礼仪。
- 4.
变火释义:相传古代钻木取火,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换,取火的木材也相应变换,称“变火”。语出《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玄 注:“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贾公彦 疏:“火虽是一,四时以木为变,所以禳去时气之疾也”。孙诒让 正义:“谓五时各以其木为燧,钻以取火。《庄子·外物篇》云‘木与木相摩则然’是也。”《隋书·王劭传》:“﹝ 王劭 ﹞曰:‘臣谨案《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明火不数变,时疾必兴。圣人
- 5.
无名火释义:同“无明火”。
- 6.
无明火起释义:无明火:怒火。形容发怒。
- 7.
无明火释义:怒火(无明:佛典中指“痴”或“愚昧”):无明火起(发怒)。也作无名火。
- 8.
无明释义:⒈目不见。⒉梵语的意译。谓痴愚无智慧。⒊指无明火。
- 9.
明火执械释义: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 10.
明火持杖释义: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 11.
明火释义:⒈古代用铜镜等映日聚光所取的火。⒉有火焰的火(区别于“暗火”)。⒊指点着火把(抢劫):明火抢劫。
- 12.
智水释义:⒈《论语·雍也》:“知者乐水。”谓智者达于物理,周流不滞,故乐水。“智水”为对水的一种美称。⒉灌顶之水。谓佛教密宗弟子入门时,本师用以灌洒头顶,以明诸佛护念的净水。见唐一行《大日经疏》卷八。亦泛指智慧。智慧能除无明火与热恼,故称“智水”。
- 13.
暗火释义:不冒火焰的火(区别于“明火”)。
- 14.
松明火释义:松枝条点燃的照明火。
- 15.
松明炬释义:即松明火把。
- 16.
松明火把释义:用松明做成的火把。《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两只泪眼一晃,在松明火把下发出光亮。”《花城》1981年第6期:“两个壮小伙举着松明火把,从齐腰深的水里走了过来。”
- 17.
活火释义:明火,有火苗的火。
- 18.
清明火释义:《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司农 注引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古代寒食禁火,唐 宋 在清明时取榆柳火赏赐近臣、戚里等,故称为清明火。
- 19.
火炮释义: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的爆发力发射弹丸的重火器。 按炮膛构造,分线膛炮和滑膛炮。中国古代“炮”为发石机,史载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中国发明火药后,逐渐开始用机械抛射火药弹。现代常用的火炮有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加农榴弹炮、反坦克炮、无坐力炮、火箭炮和高射炮等。
- 20.
离明释义:⒈日;日光。语本《易·离》:“离为火,为日。”孔颖达疏:“离为火,取南方之行也;为日,取其日是火精也。”南朝梁江淹《丽色赋》:“故气炎日永,离明火中,槿荣任露,莲花胜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峨峨南岳,烈烈离明。”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重轮庆自离明发,内壤阴随解泽消。”⒉喻指君上的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