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底本 底本的意思
běn

底本

简体底本
繁体
拼音dǐ běn
注音ㄉ一ˇ ㄅ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ǐ de,(1) 最下面的部分。【组词】:底层。底座。底下(➊下面;➋以后)。海底。底肥。(2) 末了。【组词】:年底。月底。到底。(3)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组词】: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 图案的基层。【例句】:白底蓝花的瓶子。(5) 何,什么。【组词】:底事伤感。(6) 古同“抵”,达到。(1) 同“的”。

běn,(1) 草木的根。【例句】: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例句】: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组词】:草本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组词】:本部。本体。(5) 原来。【组词】:本来。本领。(6) 自己这方面的。【组词】: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基本含义

指古代书籍的底稿或底本,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根本、基础或本源。

底本的意思

底本 [dǐ běn]

1. 底稿。

[ master copy; ]

2. 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据的本子。

把底本找来核对一下。

[ original; ]

3. 校勘时作为依据的本子。

不按底本折校是错误的。

[ a text against which other texts are checked; ]

底本 引证解释

⒈ 底稿。

清 恽敬 《与黄香石》:“谨将原稿送呈,希飭贵高足钞録后即见掷,并无底本也。”

⒉ 校刊、翻译、刊印书籍时作为依据的本子。亦指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据的原本。

清 段玉裁 《与诸同志书》:“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譌不漏之难也,定其是非之难;是非有二:曰底本之是非,曰立説之是非。”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蟫隐庐 有石印本,然其底本甚劣。”

⒊ 犹本钱。比喻可以凭借、依靠的钱物。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楔子:“积儹下十两白银,又有新做下一套绵衣,都是我身后的底本儿。”


国语词典

底本 [dǐ běn]

⒈ 文书的稿本。

蓝本

⒉ 成本。会计学上指物品的直接工资与直接材料费的总和。


底本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蓝本释义:著作所根据的底本:这部电视剧以同名小说为蓝本改编而成。

底本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进攻释义:⒈接近敌人并主动攻击:向山头上的敌人进攻。 进攻敌军盘踞的要塞。⒉在斗争或竞赛中发动攻势:快速进攻到对方篮下。

底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僞孔传释义:《古文尚书》东汉 时已亡佚,至 东晋 元帝 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 孔安国 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唐 孔颖达 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 宋 吴棫 朱熹 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 清 阎若璩 惠栋 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 孔安国《尚书传》为“伪 孔 传”,以明非真出于 孔安国 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尚书》:“郑 义与伪 孔 不同,有伪 孔 胜於 郑 者。”清 皮锡瑞《经学历史》七:“《书》主伪 孔,亦多空谈。孔 传 河 北不行,正义专取
    • 2.
      千步廊释义:⒈长廊。 ⒉明代朝廷贮存奏章底本的地方。
    • 3.
      原本释义:⒈底本;原稿(区别于传抄本)。⒉初刻本(区别于重刻本)。⒊翻译所根据的原书。⒋原来;本来:他原本是学医的,后来改行搞戏剧。
    • 4.
      参校释义:⒈为别人所著的书做校订的工作。 ⒉一部书有两种或几种本子,拿一种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
    • 5.
      司训释义:⒈明 清 时县学教谕的别称。 明 叶盛《水东日记》篇目有“蒋司训”。《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回目:“鲁小姐 制义难新郎,杨司训 相府荐贤士。”张慧剑 校注:“司训,县学教官‘教諭’的别称。”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燕语》:“復假 仁和 劳季言 司训所藏……底本,覆勘一周,考证益密。”⒉指担任司训之职。清 方苞《大父马溪府君墓志铭》:“苞 生六年,大父司训於 芜湖。”
    • 6.
      宣底释义:诏书的底本。亦特指枢密院所受诏书的底本。
    • 7.
      家塾刻本释义:旧时私宅家塾刻印的书。私家刻书起于 五代,两 宋 时日趋发达,到 明 清 而极盛。主要是传播自己的或自己所喜爱的著作。家刻本的特点是底本好、校勘精、刻工良、纸墨都是上乘。如 南宋 相台 岳 氏家塾的五经屡为后世翻刻。
    • 8.
      手实释义:唐 代民户户口和占有土地的实况记录。唐 制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平时每年把人口及其所占田亩据实造册,再据此编成计帐,送州申报尚书省,作为全国户籍的底本。长庆 四年,元稹 在 同州 采取整顿赋税措施,令百姓自报,称“自通手实状”。宋 吕惠卿 行手实法,时亦称“手实”。宋 苏轼《吕惠卿责授节度副使》:“手实之祸,下及鷄豚。”宋 苏辙《民赋叙》:“熙寧 中 吕惠卿 復建手实,抉私隐,崇告訐,以实贫富之等。”参阅《新唐书·食货志一》、唐 元稹《同州奏均田状》、《宋史·食货志上五》。
    • 9.
      本子释义:⒈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册子:笔记本子。 ⒉版本:这两个本子都是宋本。⒊演出的底本:写本子。改本子。⒋指某些成本儿的证件:考本子(通过考试取得驾驶证或其他合格证书)。
    • 10.
      模本释义:供临摹用的底本。
    • 11.
      演出本释义:也称“臺本”。专指经过导演处理而作为舞台演出底本的剧本。
    • 12.
      潭帖释义:亦称“长沙帖”。汇刻丛帖。北宋 庆历 间 刘沆 帅 潭州(今 湖南省 长沙市)时,命僧 希白 摹刻。计十卷。以《淳化阁帖》为底本,增入 晋 王羲之《霜寒帖》、《十七帖》以及 王濛、颜真卿 等帖。与《绛帖》齐名。因刻于 潭州,故名。原石毁于 南宋 建炎 年间,翻刻本很多。参阅 宋 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淳化帖》、明 陶宗仪《辍耕录·淳化阁帖》。
    • 13.
      草底释义:草稿,底本。
    • 14.
      草本释义:⒈属性词。有草质茎的(植物)。⒉文稿的底本。
    • 15.
      蓝本释义:著作所根据的底本:这部电视剧以同名小说为蓝本改编而成。
    • 16.
      説本释义:评话或评弹演员演唱故事所用的底本。阿英《游龙戏凤》:“故事的说本不一。”
    • 17.
      诗城释义:藏有丰富诗稿、诗集之所在。宋 方岳《再用韵酬朱行甫》:“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清 袁枚《诗城诗》序:“余山居五十年,四方投赠之章几至万首。梓其尤者,其底本及餘诗无安置所,乃造长廊百餘尺而尽糊之壁间,号曰诗城。”高燮《题变雅楼三十年诗徵》诗:“诗城浩大谁所筑,按兵待之那可蹴。”
    • 18.
      话本释义: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
    • 19.
      说本释义:评话或评弹演员演唱故事所用的底本。
    • 20.
      转谐法释义:凡题面直扣谜底本义,即成正解。
底本是什么意思 底本读音 怎么读 底本,拼音是dǐ běn,底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底本造句子